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权利是不容侵犯的。按其本性生长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权利。然而,在传统教育中,成人通常控制着儿童,侵犯儿童的自由,造成社会的不正义。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生长还是仅仅向儿童传授知识,反映了成人是否尊重儿童的自然权利。教育应当尊重儿童自然生长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促进儿童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人的未定性和复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儿童在自由中不断生成新的自我。生成性儿童观的要求是确保教育不成为压迫性、控制性的存在,而是作为引导的力量,顺遂儿童的生成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不断趋近于充分的自由个性实现。  相似文献   

3.
早在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就提出:只有依照儿童的本性自由发展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的人。他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种教育思想保护儿童的天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未定性和复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儿童在自由中不断生成新的自我。生成性儿童观的要求是确保教育不成为压迫性、控制性的存在,而是作为引导的力量,顺遂儿童的生成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不断趋近于充分的自由个性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作为整体而存在的规定性,是人生最核心的价值,只有在自由状态中,人生的其他价值才能够实现,所以, 人应该自由地劳动、自由地学习、自由地生活,时刻捍卫自由。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游戏和学习活动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要活动。如何让儿童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自由地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思想是充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态度的一种权利,是个体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文章从权利角度对幼小衔接进行分析,指出尊重儿童话语权是人本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对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尊重儿童主体权利、最大化儿童利益以及还原教育本性等措施来保障儿童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有一些人,出于对现实不满,极力鼓吹要在中国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他们看来,自由应当是人的精神本性,是人的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的个性自由不应该受到任何社会的、阶级的、集团的、乃至他人的限制。追求精神自由,是人的本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追求自由也应当以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为核心。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在政治上没有民  相似文献   

8.
关注背景上世纪30年代,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针对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中遭受的痛苦写道,“人们应该为以下的做法感到良心不安:他们忽视、遗忘了儿童的权利,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的价值、力量和儿童的真正本性”。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针对目前那些儿童营养不良、经常生病、没有受教育机会、没有信息交流和表达思想的自由的状况,提出了儿童“发展的权利”。《公约》强调:所有儿童,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富有还是贫穷,都必须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的本性需求。儿童自由有利于儿童发展创造力,塑造和谐个性以及培养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等。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中,儿童自由处于缺失状态。儿童自由的实现有赖于创建良性的制度环境、教育者对儿童的宽容以及儿童对自由适度原则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的本性需求。儿童自由有利于儿童发展创造力,塑造和谐个性以及培养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等。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中,儿童自由处于缺失状态。儿童自由的实现有赖于创建良性的制度环境、教育者对儿童的宽容以及儿童对自由适度原则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自由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个人自由、社会自由和理智的自由。具体分析了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应享有和发展的三种自由,认为目前学校对儿童的个人自由限制过多,所以儿童的个人自由与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强调,这是他们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学校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自由,将学生培养成自由人。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自由思想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斯宾诺莎人生和哲学追求的真谛。在自然必然性的背景之下,斯宾诺莎否定人有自由意志。他认为自由不是自我决定的自由,而是按照人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行动的自由;自由作为一种德性,是人精神力量的实现,是人完善性的最高体现;自由的获得、实现和保障在于人作为人存在具有的理性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3.
彭芝兰 《教育导刊》2007,(11):10-12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作为整体而存在的规定性,是人生最核心的价值。自由更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身"系自然,"心"向自由的。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班级生活中,教师是否尊重了幼儿的自由,是否给予了幼儿自由?这个问题是发人深省的。谈到自由,不可避免就要提及责任,自由与责任是不可分的。探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自由与责任问题,可以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自由观与责任观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与对幸福的追求一样长久。自由是一切事物的首要法则,是儿童幸福成长的重要条件。然而,束缚的原则仍然一直渗透在我们的教育中,压制着儿童的个性。这样的教育使孩子既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也无法承受未来可能的压力。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使他们在满足当前生存发展之需要的基础上,自主地追求自己本性和潜能的实现,寻求超越,过人类应该过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5.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必然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不可割裂,两者统一于儿童的具体生命。虽然教育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的制约,是为社会培养人,但要以儿童具体生命的成长为基点。儿童生命具有的基于自由本性的超越和生成特征,为以儿童具体生命作为教育目的的基点提供了依据。基于人性的教育目的使教育在成就儿童的具体的个性化生命的同时,也迎来了社会的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生命个体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自由权利的获得与运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以自由是人之本性为立场,深度诠释了幼儿自由的本质内涵,论述了幼儿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应然表现,分析了现实生活中妨碍幼儿自由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教育实现幼儿自由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类本位时代 :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时为小我 ,人的联合统一的存在为大我。“随着小我作为普遍的个人获得全面的发展 ,大我作为普遍的类便得到充分地展开。”人依靠类的力量求生存与发展 ,这个类的力量一定超越个体能力的简单叠加。科学的发展是时代本性的理性映照 ,地理科学亦然马克思曾经揭示出 :人的成长过程须依次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等发展阶段。这里指出的人的三个发展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 ,从…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把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区分了“强制的必然”(外在的必然)和“自由的必然”(内在的必然),自由就是一种必然,是“自由的必然”。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权利,这种自我保存的力量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人们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