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重新编写了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家政》。新编《家政》是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讨论)编写而成,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利于学校组织教学。为了让老师更多了解这册教材,本文对新编《家政》作简要介绍并提出教学建议,供师生在教学中参考。一、新编《家政》教材的特点1.贴近生活实际,有利学生操作性学习。家政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劳动技术教材,新编《家政》教材主要通过“衣物洗涤”、“生活计…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本市的一年级新生作了调查,发现大部分新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接触过拼音但学生的程度差距很大。怎样使有基础的学生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更多地关注没接触过拼音的学生,使他们从不会到会,从初步学会到高质量学会呢?一、开放教学,突破零起点“开放教学”是相对于“封闭教学”而言的。在传统的、封闭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知识。而在开放的拼音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资源。1.凸现课程意识,突破零起点这次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广泛的教育内容。教材设计中每一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保证措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生活质量的教科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时刻体现出它的“生活化”,又要注意其“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内容较广,条文较多,是应用性最广,实践性最强的程序法。学好《民事诉讼法学》课程对帮助大家深刻理解《诉讼法》的内容,学会并掌握一些打民事官司的实际本领,在应试中取得良好成绩有重要作用。 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在辅导教学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做到通读教材,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学会应用。通读教材能使我们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是指在学习中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纲。教材中的7编、38章之间有主有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教材看作是引发、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教材内容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引出现实生活的“话题”或“范例”,充分体现了其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性,旨在营造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07年在温州新课程培训大会上,张新强教师也说:“教材依然是例子。”这在《论语选读》教材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教材本身就是《论语》的一部分节选,我们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这些节选的内容来让学生走进整部《论语》,走近孔子。所以《教师用书》中也特别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 ,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强调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一、习作前的合作首先是写作材料准备上的合作。比如要学生围绕一次春游 ,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由…  相似文献   

8.
一、辨别题:在题后的括号中打“√”或“×”(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1.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就可以培养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2.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教材观,必须真正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3.新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是相互孤立的。()4.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在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提出。()5.课程改革是对过去教学的扬弃,我们反对一味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所以不应该再运用讲授式教学。()6.我国的《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7.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河北任丘县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担任洛阳、邢台、桂林等地师范学校和桂林高级中学国文教员。1943年后,先后在桂林师院、保定师专、北京师大、辅仁大学任教。1952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专任“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叶氏在40年代初,任教于桂林师院时,曾编写出版过一部《初中精读文选》。同时,在《国文杂志》第一卷第二期(1942)上发表《对中学新生谈国文学习》,针对中学新生的实际,讲述了“中学国文科的目标”、“学习的内容”(精读、略读、作文、文章法则、口语练习等)、“在学习…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验是“协同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用综合课教材《学会生活》对小学一年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通过专门教育获得较快发展,采用综合课教材《学会生活》进行教学是加快发展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自选图形》是云南省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上册)课本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也是《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规定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模块三的内容。从教材特点来看,《自选图形》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图形在WORD中的画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图片的插入、编辑”等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的一次良机,在具体教学中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些创作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电脑之间的距离。2.学生情况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文字编辑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②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3.
赵飞君 《小学语文》2012,(12):22-2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对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新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语文学科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课程与教材专家从宏观层面思考课程形态,一线教师从微观层面思考每篇课文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可是我们忽视了课程实施中很重要的中观层面的思考。这里的“中观思考”是指根据课程核心目标整体把握与观照教材优缺点,明确教材使用的方向。本文提出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三个关乎教材使用的中观思考,意在架起课程、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阎石教授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被许多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获奖教材,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贯彻国家教委87年颁发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者又对该教材作了全面修订,第三版于198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采用该书第三版的教学实践表明;与该书初版和其他数字电路类教材比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以下简称《数电第三版》)确是一本颇有特色的数字电路课程教材,值得推广采用。特色之一是将《数字逻辑基础”一章提前,置于“门电路”之先讲述。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门电路”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4,(5)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进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改名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因此在我们的封面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请科学教师和自然教师关注。不久,我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直到各县、市、区的学会都会改变名称。本期有几个新颖的内容。一是3月下旬,《科学课》编辑部在扬州召开了一个名为“扬州三月”的科学教育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有好几个版本的《科学》教材的编写人和两个出版社的编辑参加。是一次内容广泛而深刻的有关《科学》教材的交流研讨活动。会议虽然只有两天,却十分精…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开发适应课程教学的软件项目,以软件项目的作品为“项目驱动”教学的“底盘”,采用竖“木桶”方式建设课程的一体化教材,在电子化教室中运用一体化教材,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按项目驱动教学,实现师生在课程教学中互动的效果,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校师专化学专业和数学专业的《普通物理》课程,是采用南京工学院等十二院校所改编的《物理学》和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82年修订版(下面简称为“南工教材”和“程守洙教材”)为教本。在《稳恒电流》这一章的“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两种教材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公式、符号法则太多、太乱,而且不容易记忆。为此,我们查阅了国内流行的几种普通物理教材,发现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述,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先讲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后讲基尔霍夫及其运用(如南工教材和程守洙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19.
“识字”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组织教材,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识字。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呢?在研读《新课标》之后,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放手让…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以下简称《理念与策略》)第三、四部分分别为参与是课堂实施的核心”、“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这两部分内容讲的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一、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课程实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任务,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这就是教材第三部分的基本理念。什么是参与?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过程的基本形式。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的内涵是: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即活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