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开始,可考的诗歌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就诗歌研究和诗歌理论来说,如果从孔子算起,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关诗歌的著名论著主要有汉代的《诗大序》,六朝的《文心雕龙》、《诗品》,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的《六一诗话》、《岁寒堂诗话》、《沧浪诗话》,金代的《滹南诗话》,明代的《四溟诗话》,清代的《姜斋诗话》、《原诗》、《随园诗话》、《艺概》等等。古人留下了如此众多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著作,确实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诗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重要诗歌理论作品,其中的"辨家数"论、"法工"、"兴趣"等诗学主张在明代为"格调派"文人所继承、吸收,不仅对格调派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还丰富了明代诗歌的创作手段。而这些主张所针对的,实质都是"以议论为诗"的宋诗弊端。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之一,在《饮冰室诗话》中,他对黄遵宪等人的诗歌推崇备至。就《饮冰室诗话》看来,所载新歌词的翻译比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歌实践更具现代特征。本文列举了《饮冰室诗话》中部分例证,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诗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系统阐述作者理论思想论诗诗。诗中作者坚持儒家传统的对待文学的标准,认为诗歌的写作和评论要突出“诚”与“正”的标准。本文论述元好问的文学标准以及这种标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陕西不乏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诗人,如司马迁、班固、杨炯、王昌龄、杜牧、韦庄等等,皆似明星彪炳于史册;但是专门进行诗歌批评或诗学研究者却颇为罕见。《新唐书·艺文志》曾载王昌龄《诗格》二卷,至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又改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一卷,但认为是伪书,因此不可断定。现在唯一尚有影响而又可确定为陕西人氏所撰的诗话性质的著作,就是马位的《秋窗随笔》一卷。马位字思山,号石亭,陕西武功人,官刑部员外郎,生卒年不详,但从其自述《秋窗随笔》写于“乾隆己未”(1739年)①,又为“杭堇浦先生诗友”(杭堇浦名杭世骏,1695—1772年)②,及其“年方壮卒”③等情况来考察,可推断马位为清代康、乾年  相似文献   

7.
宋朝诗人喜欢以学问入诗,常会忽视诗歌的特点。严羽对此提出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入诗,并提出"别材"说、"妙悟"说、"兴趣"说、"气象"说等,揭示诗歌的本质属性、审美特征、创作的直觉心理机制和作品的艺术境界。严羽的诗歌论对纠正宋诗流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话是一种独特的诗论体制.它常用取“比”明理的修辞手法,对诗艺进行多方面的阐发,或探讨诗的渊源流变,总结创作规律;或考证故实典故,品(?)诗人诗作等.由于用形象的比喻论诗,便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形象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诗之为诗,正在于它给人以生的勇气。 诗论,能引人深入审美境界获取生命的真正尊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嬗变中,中国古代有辉煌洁瀚的诗歌,也有丰富精深的诗学理论。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诗论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建构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论体系,使我们获得高情感与高艺术的平衡,沉醉于诗意世界,寻回精神的家园,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重视“味”的特点,运用到诗歌的欣赏中来,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以“味外之旨”论诗的鉴赏理论。司空图的“韵味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欣赏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薤在杜甫秦州诗中凡两见,涉及两首诗,一为因致薤而致谢,一为因需求而索薤。那么,薤到底为何物,清代以前的注释或不注、或简注,不甚明了;今人则多认定此薤乃野生之薤,这就完全偏离了方向。结合古代农书、本草类著作及《全唐诗》综合考察,可知杜甫咏及的薤本是秦汉以来中国的常见蔬菜,杜诗中的薤是家植之薤,而不是野生之薤。薤也是传统医学认定的养生佳品,唐人重养生,所以薤更是修炼者和隐士的其必备之物。  相似文献   

12.
石门是东汉时期于褒斜道南口开凿的人工隧道,是古代秦岭山脉中由关中通往巴蜀的孔道,因其地处冲要,也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而且以形诸文字的题刻占绝大部分。这些题刻,很多是著名文学家撰写的各类文学作品。就其文体类型而言,有颂、铭、碑、记、赋、诗等;就其纪实性而言,主要是纪人物、纪事件、纪胜迹、纪游历;就其艺术性而言,主要体现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  相似文献   

13.
陆游的农村诗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同时其艺术成就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陆游的农村题材诗作不仅继承了古典田园诗清新自然的特质,而且由于他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真正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一流诗人,他的农村诗也具有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西征客秦的问题是杜甫陇右之行和杜甫陇右诗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学者多所意见。一些意见虽给人触动或启示,但整体看来许多研究却彰显不足和问题。问题主要有二:一是证据不足,更多发挥想象:二是背离诗歌本体立场,文学本身的思考太过缺乏。其中第二点最为突出,它亦是整个中国学界古典文学研究中极为常见的问题。回归问题本身,理想的研究应该注意这样两个厚则:第一,在各种可能因素构成的复杂场域中分析对象,思考话题。第二,坚守文学的本位立场,通过文学价值的建构派生或寻找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主尊儒学的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的表现。李白和杜甫正是唐代这两种诗歌主潮和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将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的诗歌思潮及文化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准确地阐述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在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两种在时间上紧密联系着的历史行为,诗界革命对于五四新诗运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主要是观念上的,具体表现于下述三个方面:()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革命”意识上;()对于诗歌功12用的认识上;()关于变革传统诗歌的途径和手段的思考上。诗界革命事实上是五四新诗运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3本土经验资源。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诗词诗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作为诗歌基本单位的情与景,两者的无间契合形成了诗歌意境。许渊冲在古诗词英译中所使用的无灵主语翻译法有效地传译中国古诗中的意境美,从而缩短了对中国文化零感知的西方读者间的距离,实现了跨越古今、中西间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8.
印刷传媒对于文学之激荡,是一个值得研究之课题。整合宋代版本学、目录学、印刷史料及诗话、笔记、诗文集、序跋等文献,考察印本图书相较于写本,传媒效应存在异同,对于文风士习,生发影响显著;对于阅读接受、士人习性亦有改易。雕版印刷对于规矩法度之讲求、能入能出之提倡、诗话评点之崛起、文学体式之嬗变、经典研究之复兴、学术风尚之转变,产生了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第一原则"的内涵,也发现了布莱克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