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尽管有一万个不情愿,但她还是不得不接受要与奶奶独处半年的现实。“爸爸在新疆的工程需要人手,你要听奶奶的话……”妈妈一边往箱子里塞衣服,一边叮嘱着。 她不满地往嘴里塞了一块面包,不说话。 她对奶奶的记忆比较遥远。爸爸妈妈以前去乡下,打算把奶奶接来城里同住,可奶奶说,她是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活不长了。她知道,她有个姑姑,就嫁在奶奶的邻村,姑姑家的儿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妈妈唠叨过,奶奶爱女儿胜过儿子。  相似文献   

2.
脑筋转转转     
王奶奶同儿子、孙子住在一起。她的儿子和孙子都爱看体育节目,后来王奶奶也喜欢上了。 有一天,王奶奶买菜回来,见儿子和孙子正在看足球比赛。王奶奶放下篮子,坐下来刚看了一会儿,比赛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海窗帘     
付小方 《作文》2023,(10):53-56
<正>在海边的一座小木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大家都称她雪奶奶。雪奶奶的丈夫在好多年前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在大城市里安了家,他曾多次请雪奶奶和他一起住,但雪奶奶一直没答应——她离不开大海。此时,雪奶奶躺在床上,正望着拉得严严的窗帘发呆。窗帘上的图案是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细软的沙滩上有一张空着的木躺椅,旁边还有一张小木几,木几上放着一瓶汽水。  相似文献   

4.
一起长大吧     
儿子上一年级,我有时无法接他,只好让年已七旬的老母亲去接。一天,天很冷,母亲接上他后,带他去超市。我去找他们,一起出来后,我去推车。突然,我发现前面一幕很温暖。奶奶在前面,儿子跟上她,搀住奶奶的手,那么亲,那么近,一个那么老,一个那么小。我愣在那儿了,要知道,儿子以前很少和奶奶接触,本来感情非常淡薄,甚至还有点怕奶奶,从没有亲近黏糊的举  相似文献   

5.
我们仨     
<正>谁也不能照顾她一辈子我刚从护理学校毕业回家,一家之主的奶奶就召开家庭会议,她让两个儿子出资聘请我照顾吉祥。此言一出,我吓一跳。吉祥是奶奶的傻闺女,我略懂事,就开始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摊上一位傻姑姑,惹得同学整天笑话我。闻言,凶悍的奶奶就会颠着小脚找到学校,站在讲台上吼:"谁敢嘲笑小羽的吉祥姑姑,我就带吉祥住到谁家去。"  相似文献   

6.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7.
我们仨     
我刚从护理学校毕业回家,一家之主的奶奶就召开家庭会议,她让两个儿子出资聘请我照顾吉祥。此言一出,我吓了一跳。吉祥是奶奶的傻闺女,我略懂事时,就开始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摊上一位傻姑姑,惹得同学整天笑话我。  相似文献   

8.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30多岁的母亲,她有个七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为了照看孩子,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看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写华大妈自私的一面,是通过写她隐秘的心理活动加以揭示的。当夏四奶奶让她看夏瑜坟头那一圈红白的花的时候,她“便觉得心里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这里她感到“不足和空虚”,是因为夏瑜坟头有一圈红白的花,而她儿子小栓坟头只有“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她“不愿意根究”,是怕人家的儿子显灵而她的儿子却没有显灵。这一“怕”,便有了自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我家离学校的距离并不远。可现在已是冬天,天黑得早,再加上接近年底,奶奶总是担心我在放学路上的安全,所以她宁愿让她的儿子多辛苦点儿。她"逼"着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爸爸,每天下班后立刻来接我。无奈今天爸爸有个不得不去的  相似文献   

11.
对己莫苛刻     
我们楼上的钱奶奶,老伴去世后,她便和儿子一起住,并帮着照看小孙子。一个人买菜烧饭,还要洗衣拖地带孩子,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这倒在其次,更主要的是,生活上她对自己太苛刻了。  相似文献   

12.
奶奶是保姆     
从我怀孕7个月起,婆婆就住进了我家。如今,儿子2岁了,一直由婆婆照顾,我和丈夫的一切“后勤工作”也全由婆婆包办。儿子饿了,只需叫“奶奶,贝贝要吃牛奶”,婆婆便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儿子冲一杯冷热适中的牛奶,乐滋滋地递给儿子,还称赞儿子是她的“乖孙孙”。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记得去年除夕的情景:除夕夜,万家灯火,喜庆吉祥。我、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我们都坐到电脑前,我登录QQ,给爸爸发送视频请求,早就等候在电脑前的爸爸一接受,我们一家就"团聚"了。奶奶肯定是最想念她的儿子了,她对着耳麦絮叨"要注意身体""要注意休息",然后说说家长里短,她每次接爸爸的电话也都是这样。不过,这次她可以看着爸爸,好像是当面对爸爸说了。  相似文献   

14.
雷钟哲 《广西教育》2012,(44):22-22
在开学近一个月后,大连的周奶奶收到一件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刚上大学的孙女寄回来的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让她洗完后再寄回去。儿子、儿媳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打电话把女儿骂了一顿,同时也埋怨周奶奶娇惯孩子,周奶奶颇感委屈。(9月20日《华商报》)  相似文献   

15.
童心     
钟锦坚 《学子》2004,(6):26-26
这是一间低矮、破旧的房屋。奶奶坐在床边上,正端起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送到嘴边,小孙子林奕倚在她的膝上,静静地望着她。林奕看奶奶轻轻地喝了一口,便问:“奶奶,好喝吗?”奶奶皱了一下眉头:“米汤怎么是咸的?”她把碗慢慢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然后伸出瘦弱的手紧紧握住林奕冻得通红  相似文献   

16.
读金韵蓉的《爱存左,管教在右》,对书中的一则故事印象颇深。、故事讲了作者的儿子在偷拿了奶奶的零钱包被发现后,作为母亲的她是如何教育儿子的。  相似文献   

17.
去年夏天,我带上儿子回到老家。老家有年过八十的奶奶,喜欢吃核桃,我给她买了一盒核桃仁。  相似文献   

18.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课外阅读》2012,(15):16-17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  相似文献   

19.
“吃啊,乖囡!”母亲正在哄孩子吃饭。“瞧,看门的小狗想吃,我们不给它吃,乖囡一个人吃光!”母亲跺着脚,儿子笑着望着小狗。渐渐地,在他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不能和别人分享共食的观念。可母亲却认为办法不错,她很高兴,又继续哄孩子: “瞧,奶奶也想吃,我们不给她吃!奶奶,你走开,我们囡囡一个人吃完!”母亲假意地把奶奶赶走,孩子又得到了一个结论:跟奶奶是可以不拘小节的。  相似文献   

20.
"只考了91分,他们还好意思当面表扬她,真是太不负责了!"说起儿子、媳妇对孙女的教育态度,南京市民孙奶奶很愤怒。作为父亲的张先生则表示"现在孩子还小,学习才刚起步,我们不需要把眼光都盯在她的哪一次分数上"。(1月24日扬子晚报)奶奶和父母对孩子分数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了当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一种是过分看重分数,认为分数高才是好孩子;一种是淡化分数意识,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