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六字诀起源及发展 六字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配以动作导引,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传统健身功法.所谓六字即"嘘"、"呵"、"呼"、"呬"、"吹(腑)"、"嘻".  相似文献   

2.
王正宝 《健身科学》2010,(12):10-11
一 六字诀的起源与发展 六字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以呼吸吐呐为主,配以动作导引,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作用的传统健身功法。所谓六字诀即“嘘”、“呵”、“呼”、“咽”、“吹(音腑)”、“嘻”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三焦。  相似文献   

3.
气功养生歌     
天上日月星,天地人合一,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丹田种长寿,周天运真气,吐气似雁落,春蚕丝不断,人生精气神。身躯藏乾坤。丝丝化精神。咕咕脏腑宁。意守扎深根。疏通脉络筋。纳气飞鸿轻。真气休滞停。气随意循环,意行气亦行。练功在自然,不论动或静。筋骨常舒展,轻盈有内劲。按摩加导引,怡心又健身。养生有妙术,四时“六字”吟。生命在运动,吐纳葆青春。注:六字:嘘、!翰、呼、吸、吹、嘻。气功养生歌@严伯正  相似文献   

4.
清《寿世青编》“六字气诀”法于静室中,置暖帐厚褥,盘坐于床,初练者可稍活动一下身手(练习7日后即不必再动),闭固耳目、口齿,存想自身如冰壶,心如秋月,良久,待呼吸平和、血脉泰定,口中微微吐出浊气一二口。无病者可按春嘘、夏呵、四季末呼、秋咝、冬吹之法练习。吐气时只作念字口型,不得出声。吐气尽,以鼻吸清气,归入丹田。一呼一吸为1次,作24次或36次。有病者,则不按季节,视所患疾病属何脏腑,选用相应字诀治之。【临床应用】本疗法原则上以一种字诀对治疗一脏或一腑所属病症。一、属实证者,可按五行生克原理,在泻本脏时,并泻“生我之脏”…  相似文献   

5.
六字气诀疗法是一种由6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自我保健疗法。每一种呼吸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可相应的调整某一脏腑的机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发挥驱邪安脏的作用。流传于世的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2种:其中一种是明朝《休龄要旨》“六字气诀”法1.嘘字诀:坐或立势,怒目瞪睛,作念“嘘”字口型(不出声,以下各诀同)吐气;以鼻吸气时眼睛微开,口轻闭。可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2.咝字诀:立式,双手擎起,作念“咝”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可对治肺病、胸膈烦闷、痰阻上焦。3.呵字诀:两脚开立,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作念“呵”字口型吐气;吸气时…  相似文献   

6.
六字功法龙荣辑,生于1927年 11月29日。系辽宁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教授。我长年坚持练六字功法。每天子夜与午时面向西与东方端坐,宽衣解带,心无所思,精神愉快,面带笑容, 低头默念“呵”字,不可出声, 然后抬头闭目用鼻吸入一口长气直达丹田。吐气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一、双脚颤抖法:双脚立地,脚距稍宽于肩。全身放松,双目微闭。两脚跟上下自然颤抖一百二十次,然后深呼吸四次。起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二、“嘘”字吐纳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先缓缓深吸一口气,稍后将嘴收圆,发出“嘘”字样,缓缓吐气,如此一吸一呼。起疏理肝气,舒畅情志作用。 三、眼球运转法:双目眼球按顺时针方向运转八圈,再逆时针  相似文献   

8.
李国兴 《武当》2003,(9):56-57
最早对“胎息”作出文字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人,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中云:“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概括了胎息的要领和功用,受到历代养生家的推重。  相似文献   

9.
<正> “息”是指呼吸,一吸一呼为一息。人的生命存在离不开呼吸,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机体生存的基本前提。因此中国历代养生家们非常重视在意念活动、肢体导引的同时采取不同且有效的呼吸方法进行锻炼,以达祛病延年之功效。其中《老子》中有“或呴或吹”之说,《庄子·刻意》中则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相似文献   

10.
对“六字气法”炼法的思考石伦六字气法,又称“六字诀”、“六字吐纳法”、“六字炼气法”等,是古人通过呼吸吐纳进行疗病健身之法,初见于南北朝时期道家兼医家陶弘景编著的《养性延命录》一书。该书的《服气疗病》篇中记载:“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  相似文献   

11.
《六字大明咒》又称《六字真言》,《大悲心咒》、《观音大士心咒》。所谓“心咒”,就是一切法咒的核心之意。咒文为“嗡。(由于传译不同,亦有作“唵”字者)、嘛、呢、叭、咪、吽”六个字,故称《六字大明咒》。此咒佛教界认为,光大园明,妙用无穷,为佛教经典之精华,密宗莲花部之重要法咒。据传此咒为“观自在菩萨”之微妙本心,昔菩萨自己即持此咒而修练成佛,名“正法明如来”。相传尹喜真人高弟子所著的《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简称《性命圭旨》)谈到“观音密咒图”时说:“始则自上而下,至于脐中,‘唵’字须要到脐;终则自下而上。至于喉内,‘(口弥)”字在脐之下”,  相似文献   

12.
朱修林 《武当》2001,(2):37-38
四句的总义,指气脉的升降与天字庄相同,着眼在升、降、一、吐、纳、呼、吸七字。升降口诀,升气用“嘶”字诀,降气用“嘿”字诀,“一”字的含义,是说架子肢体与内里气机要合一,所有吐纳呼吸四诀,与天字庄是一个用法。在吐纳法中,如因气机升得太高了,用回风法念“哈”字诀,去调伏它降下到丹田;气机不足,用加字法念“吹”字诀,把它壮紧。  相似文献   

13.
两只蚂蚁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只很大的梨。两只聪明的蚂蚁决定以这只梨为谜面,打一国家名,并且要说出10个答案。答案一:蚂蚁甲:“咦,大梨(意大利)?”答案二:蚂蚁乙:“嘘,梨呀(叙利亚)。”答案三:蚂蚁甲:“噢,大梨呀(澳大利亚)!”答案四:蚂蚁乙:“嘻,搬呀(西班牙)?”答案五:蚂蚁甲:“我来(文莱)!”答案六:蚂蚁乙:“抱家里呀(保加利亚)?”答案七:抱不动,蚂蚁甲出主意:“啃梨呀(肯尼亚)。”答案八:蚂蚁乙咬了一口,说:“梨不嫩(黎巴嫩)。”答案九:蚂蚁甲也咬了一口,说:“面的(缅甸)。”答案十:蚂蚁乙再咬了一口,说:“一涩梨(以色列)。”一个谜语…  相似文献   

14.
傅湘洲 《上海集邮》2006,(11):43-44
六、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的分组、分类 (九)现代加盖上海现代书局以平版胶印加盖,面值5角、3元、50元,全组共6种(表11)。其中5角面值分用大小字两种不同印版加盖,大字印版的“中华民国邮政”六字总长11.5ram,“中”字中间一竖为直穿向下的长竖(图44a);小字印版的“中华民国邮政”六字总长11mm,“中”字中间一竖为仅到穿出“口”部即止的短竖(图44b)。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 《武当》2010,(12):20-21
“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仙家之间秘传的一种吐纳养生大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简单实用的功效而备受儒、释、道、医、武各家的推崇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乾隆养生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练习又名《热身练习十八式》,是本人在研究乾隆的“十常四勿”、《老子按摩法》《养生十六宜》《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导引养生功》等古现代养生术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物学原理,在总结本人十几年养生体育练习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因为,乾隆寿高89,是中国古代皇帝中的寿魁;他一生健康,87岁还外出狩猎,终生不带眼镜,无疾而终,理念上,他有极其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16字秘诀。因此,本练习假托乾隆之名而作。其特点主要有:1、结合医理,言而有据;2、全身锻炼,动而有度;3、简便有序,易学易练;4、动在缠绕、行在梢节;5、动息结合,动缓息长;6、神形相依、绵绵若存。其作用主要有:1、集中思想、预热身体;2、畅通经络、宣导气血:3、调理先天、补益后天;4、平衡阴阳,协调脏腑;5、强健筋骨,愉悦身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钓鱼者说     
中州之野盛产鱼。气候湿润多雨,河沟纵横,水网密布,多鲫、鲤、草、鳊,昔能钓者,日钓数十斤。有鲁氏者,三代爱好垂钓矣。问之,则曰:“吾祖好钓,吾父好钓。今吾钓十年而鱼愈少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惊之,问曰:“何故,竞至无鱼钓耶?”鲁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哀吾无鱼钓乎?则吾无鱼钓之不幸,莫若环境污染之不幸甚也。自吾氏三世居是城,积今数十年矣。而今城乡污染严重,造纸厂、皮革厂、化工厂、电镀厂黑烟蔽日,污水横流,呼嘘毒疠,水族往往死者相藉也。吾祖钓鱼,一  相似文献   

18.
龟息功     
周颂南 《武当》2008,(5):49-49
龟息功,是属于所谓仿生气功之一的吐纳气纳气功。《脉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发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导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以耳出,名龟息,必大龟寿。”  相似文献   

19.
争夺决赛权之战 比赛设计者匠心独运,把1995年12月16日的广州友谊剧院打扮成了一座古战场。背景帅旗翻飞,金鼓相闻,帐内绣有“曹大元”、“吴肇毅”、“俞斌”、“郑弘”的四色旗帜静悬,加之身后320字篆书的巨幅木简,大有置身乱世,息心问遭的古意。顺便交待,至今NEC杯围棋赛已战罢五轮,每女赛场设计都各具风格,前采观战的日本代表也确认,“超过了日本NEC怀快棋赛设计。”  相似文献   

20.
呼吸平衡 一吸一呼谓之“息”,调息是气功的基础。静坐安神,吐纳调理,从容乃致平衡。吸气时,深入透底,如伸根固本;呼气时,向上勃发,似萌芽发枝。 一行禅师的《呼吸歌》曰:“吸进来,我身心安爽,呼出去,我面带微笑/安住当下,这一刻真美妙。”能取能舍,有得有失.呼吸中悟出生命之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