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九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双躲在语言背后的含泪的眼睛,感受到作者悲悯的情怀。《凡卡》的表达方法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饱受摧残与虐待的小学徒凡卡。作者以凡卡向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这一事件的发展为顺序,用环境描写、回忆插叙等形式,衬托凡卡的孤苦心境和痛苦生活,巧妙而自然地展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魔爪攫取贫苦  相似文献   

4.
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的《凡卡》,描写了一位幼年学徒的悲惨命运。《凡卡》以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内容为主线,穿插了记叙、回忆,饱含了九岁学徒的血和泪。凡卡写的信,内容是完整的。信的结尾句在问候了阿辽娜、艾果尔和马车夫之后,却是“别让旁人拿我的手风琴”。这是一个妙笔,可是有的同志却不理解。  相似文献   

5.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几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双躲在语言背后的含泪的眼睛,感受到作者悲悯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文章通过描写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由两条线索交错展开,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要注意“理清线索、品味细节、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质疑:小说的主人翁凡卡只有9岁,家里很穷,又没有读过书,他怎么能给爷爷写那样长的信呢?另外,凡卡又为什么不会写信封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一、课文是经过编者删节的。在《契诃夫文集》第五卷的原文小说,有这样一段被删去的话:“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  相似文献   

8.
《凡卡》是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就。小说通过主人公凡卡于圣诞节前夜偷着给爷爷写信这件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残害儿童的罪行。作品情节虽然简单,但写法与一般课文不同,它交织着写信与回忆两条线索,以侧面烘托中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凡卡以写信的方式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悲惨,这是全文的主线,是用直叙的方式叙述的。为了突出主线的内容,作品还设置了一条副线,介绍凡卡酷恋着的与爷爷一起欢度的乡下生活,它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两条线索有主有次,课文层次鲜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辨认出来。但是,凡卡信中所写的内容与信外回忆的往事,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9.
星期四上午,王老师利用最后的两节课,带领着我们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反映了俄国沙皇时代旧社会中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黑暗、残酷和不合理。凡卡与我们现代的孩子相比,简直一个是在天堂,一个是在地狱。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第12册第11课的《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作者利用细节这一“雄辩的律师”站出来说话,深刻地鞭挞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冶,真实地再现了旧俄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课文中的五处细节描写进行。1.提笔写信,真者愈真。读1、2自然段时,教师可用凡卡在什么时间写信(圣诞节前夜)、什么特定环境下写信(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用什么样的钢笔(笔尖生了锈)、什么样的信纸(揉皱了的白纸)、什么样的姿势(跪在作台前边)、什么样  相似文献   

11.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文章将作者的叙述、凡黄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运用对比、反衬、暗示和细节描写等表达方法,通过“凡卡”这一悲剧形象,反映了沙皇统冶下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教学时可以抓住细节描写,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内涵。  相似文献   

12.
《凡卡》课文的作者借凡卡写信给爷爷这件事叙述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写信的方式按写信前、写信时、写完信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凡卡怎样受苦的。在写信的同时插叙了几件事来衬托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通过细节的描写,把能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凡卡》(六年制十二册11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写的。作者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文章以凡卡向爷爷写信这一形式,衬托了凡卡学徒生活的孤独、痛苦,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运用尝试法教学此课,便于学生了解凡卡学徒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作。作者不仅着墨于写信的内容,而且独具匠心地排设了两处插叙:一是“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想象着爷爷做守夜人的情景”;二是凡卡想起在以往的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爷爷给他砍圣诞树、逗乐的情景。这两处插叙,构思奇特,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5.
《凡卡》的作者借凡卡写信给爷爷这件事,叙述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写信的方式按写信前、写信时、写完信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凡卡是怎样受苦的。在写信的同时插叙了几件事,来衬托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还通过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中心。本文根据课文内容及结构特点和本单元  相似文献   

16.
九岁的凡卡可以写出这样的信学生学完《凡卡》(人教版第一册)会产生“九岁的凡卡能写出那样的信吗”这样的疑问。笔者通过细读课文、查阅资料 ,认为“凡卡能写出这样的信”。第一 ,《凡卡》写于1886年 ,当时俄国正处在沙皇尼古拉三世统治时期 ,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 ,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就是这无数儿童中的一个。可见 ,凡卡在家里破产前也上过学 ,读过书 ,并且还学过音乐(课文写道 :“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这是凡卡写信的基础。第二 ,凡卡的信记叙的是凡卡的亲身经历、真切体验 ,没有半点夸…  相似文献   

17.
<凡卡>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作者为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说明沙皇统治下的旧俄罗斯社会穷苦孩子命运悲惨.  相似文献   

18.
《凡卡》一文的作者共为主人公小凡卡安排了三次叹气,叹得非常奇妙,叹出了文章的深刻寓意。第一次叹气,是凡卡做好了写信的准备之后,在写第一个字之前发出的。这就暗示了凡卡的不幸遭遇,渲染了悲剧气氛。再看写信的时间,凡卡是趁老板一  相似文献   

19.
《凡卡》教学建议龚平,成贻俊《凡卡》一课,通过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的事,叙述被迫当学徒的凡卡遭受的种种痛苦和折磨,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注意文章细节,体会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细节描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弄清文章思路,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出...  相似文献   

20.
据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写小说时,总是把稿件反复修改,致使把稿件的句子修改得纵横交错,这可以看出他对作品创作的殚精竭虑。《凡卡》一文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象上写得很凌乱:一忽儿写凡卡用写信的形式向爷爷倾诉他凄凉的当鞋匠学徒的生活,一忽儿写他对爷爷形象的回忆,一忽儿写窗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