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记录个人成长历程的人事档案风光不再,渐遭冷遇。无人问津的被遗弃档案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人档关系、人事制度,它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来看几组数据:(1)某网站进行过一项关于对人事档案态度的小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2068名被调查者中,有1014人认为“工作中注重的是能力,档案没用”,这些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9.03%;另有12.33%的人表示“无所谓”;只有38.64%的人认为“择业自由,但档案不能遗弃”。(2)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的1.2万多卷档案中,有2000多卷档案的主人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了;武汉市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的5万卷人事档案中,有30%被主人遗弃;四川省有关部门估计,全省的人才“死档”已超过20万份,仅成都市人才中心代管的档案中,就有1/5的档案成为没人要的“死档”,存放时间最长的已达15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困难、下岗人员日益增多、再就业成为突出问题。档案部门如何为国家和企业分忧 ,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对下岗职工档案实行暂管据悉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下岗职工已超过30多万人 ,而笔者所在单位中原油田下岗职工亦达到4000多人。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下岗职工进入劳务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后 ,直接将下岗职工档案挂在劳务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这么多下岗职工档案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人员进行管理 ,再加上一…  相似文献   

3.
我感觉,《北京档案》这些年总的来看,是上升的趋势.我这些年不怎么教书了,可还有不少的学生经常问我这个问题呀、那类文章的,所以我还经常看些档案报刊什么的.我是比较愿意看《北京档案》的,我过去给研究生开的参考书目里面,选自《北京档案》上的文章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这个刊物确实办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员式视角择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企业更多地采用聘用制,而非终身制。通过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人才档案将是大势所趋。这样做能够有效地避免"档随人走、人档不分"的问题。要结合企业对人才渴求的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人才交流中心对档案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一、人事档案管理具有社会化发展趋势1.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基本形成。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通过相关单位的组织协调,国家人事部门和组织部  相似文献   

5.
2001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今日说法》讲了这样一个案例:熊某,从甲公司跳槽到乙公司(该公司为非国有企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要求乙公司给自己上劳动保险,而乙公司却迟迟不给他上险.多方打听之下,原来是保存在人才交流中心的他的个人档案中有一份要求熊某退还在甲公司多领的保险金的公函(事实是熊某是在甲公司某位领导的示意下多写了领款金额,而他本人并未多拿保险金),使乙单位认定他的个人品质不好,不诚实,因而不给上保险.这件事情宣扬出去后,给熊某造成很大的压力,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于是他拿起了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者采访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员,问她为何要将这份公函放入熊某的档案中,她振振有词地说:"我不放他档案里放哪,如果领导问起来这份公函哪去了,我怎么办?"法院依法判定甲公司赔偿熊某精神损失费1000元,并书面道歉.  相似文献   

6.
不知为什么,我的选择始终充满争议,记得,学校毕业进单位工作,在选择做驾驶员还是做修理工时,我选择了拿扳手。1993年进媒体,《杭州日报》和《浙江工人日报》全部录取,我选择了后者,大家都说我傻。此次来嘉兴,也是在一片争议声中走进嘉兴日报社,担当起了在浙江平面媒体史上从未有过的职位——视觉总监,分管日、晚报的摄影和美编。然而,要迈出这一步没有一定的勇气是办不到的,尽管年薪30万,要知道,这一跨将结束我30年省级干部事业编制的待遇,档案放进人才交流中心,我将成为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个体户。“你放弃这么好的编制啊?”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对此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7.
qwertyuiop:档案信息化真有必要吗?我看不一定。信息化是要有需求的。档案界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何必费工、费劲、费时、费心、费神、费钱。档案信息化提出来有不少年了.理论界讨论得热火朝天,为什么与实际差距那么大?仅仅是没钱吗?我看不是,还是没有需求。  相似文献   

8.
由“弃档”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琳 《贵州档案》2003,(6):26-27
近年来,大中专生毕业后自谋职业成了普遍趋势。一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留在了学校或人才交流中心,甚至一些自谋出路找到了工作的毕业生也置档案于不顾。来自贵州省各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资料表明:截至2003年9月,全省有几万“弃档族”,“弃档”已成为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指出,无人问津的被遗弃档案的出现,促使人们对原有  相似文献   

9.
档案信息化真有必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wertyuip:档案信息化真有必要吗?我看不一定.信息化是要有需求的.档案界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何必费工、费劲、费时、费心、费神、费钱.档案信息化提出来有不少年了,理论界讨论得热火朝天,为什么与实际差距那么大?仅仅是没钱吗?我看不是,还是没有需求.  相似文献   

10.
涉密文件该怎样归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单位一年档案有三十份左右,涉密文件有十份左右,且有绝密、机密、秘密.按卷整理:在档案整理时是否要把涉密文件和不涉密文件分卷装订?是否要把绝密、机密、秘密文件分开?如是,卷太薄,很难立卷.如不分开,在卷内目录备注看填上密级可否?按件整理:首先,同一年度档案划分保管期限,同一保管期限内文件排列时,涉密文件该如何处理?如按同一问题排列在一起,在归档文件目录备注内填密级可否?  相似文献   

11.
《山西档案》2006,(2):59-60
我局有一处平原水资源实验研究站,请问建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计划、请示和批复应归入实验站的基建档案还是应归入科技档案?我第一次管理档案。而整个公司也没有人懂这个。我和上司试着摸索着自己建立,但现在件多了,总觉得不是正规的。请问,如何管理才是系统的呢?我公司是从事商业一类的。请问团市委的档案该如何分类呢?我以前在政府部门,是分成行政、党群、人大三类。可我不知道团市委的该怎么分类合适?我是一个企业档案室的工作人员,经常遇到这样两个科技档案的组卷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更好:(1)属于同一张图纸目录而且是同一个专业的图纸,用一个盒子放不下;(2)属于同一张图纸目录但不同专业的图纸,组一卷还是多卷?能告诉我吗?[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由县委党史办升调到县档案局馆,之前我对档案工作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曾经为了调查隆昌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到过许多档案馆,那种查到资料(哪怕是片语只字)的喜悦以及没查到的失望沮丧,至今仍记忆犹新。二十年来,我把满腔的激情和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全部投入到了艰苦而朴实无华的工作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焕发档案的青春,让沉睡的档案更好地为现实工作服务。曾经,在没备简陋的库房,我们一卷一卷地为档案消毒杀虫,累得腰酸腿痛也毫无怨言;曾经,在大雨磅礴的深夜,担心库房漏雨危及档案而毫不犹豫地从家里冲进电闪雷鸣之中,为了编纂系统翔实的史料,一头扎在浩繁的档案资料中一捞就是几个月……这一切虽然很苦也很累,但却干得积极,干得快乐,干得心安理得,总认为档案工作就必须千方百计干好档案工作,否则就是对“兰台使”的亵渎。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辛勤的耕耘,《档案法》的宣传贯彻日益深入人心,县委政府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投入一年比一年增大,机关乡镇档案工作如履春风,上等级的单位越来越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档案情     
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玫瑰色的梦想 ,唯独没有出现过“档案”一词。说句实在话 ,在我走近档案馆大门之际 ,我还不知道档案馆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 ,我是带着无奈、带着好奇、带着迷惘进来的。从此便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晃便是十年。十年应该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日子 ,事业有成的日子 ,而我的十年大多数岁月却是伴随着档案悄悄流逝的。每天为了整理保管好一卷卷档案材料而忙碌、而工作 ,要说有什么成就、收获 ,很难说 ,只觉得时间过得匆匆 ,人却是那么默默无闻。有一天我突然明白 ,为什么我会安于命运的选择 ,为什么我会接受这项工作 ,因为社会不…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生弃档的社会原因 1.人档分离.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档案一般有两种存放方式.一是把档案转至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各类民营机构无人事管理权的,要通过人才交流中心来接收学生档案.  相似文献   

15.
一崇文区档案馆一九八○年建立时,共有档案二万卷,资料五百卷(册),几年来,又陆续接收了区直属机关应进馆的档案和撤销机关档案,到一九八五年底,馆藏量达五万五千九百九十八卷(册).我馆逐渐成为全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随着馆藏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作用,从一九八一年开始,我们下力量抓了编研工作.四年来,已汇编了十六个专题(其中部分与有关单位合编)约七万多字的档案史料.我们还从八种报纸、四  相似文献   

16.
调查得出河南省市级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女多男少,年龄偏大,工龄长现职短,学历高,档案背景少,多有职称,兼职多专职少。主要档案制度得到落实,保管条件良好。档案门类多,以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为主。既按件也按卷整理是市级疾控机构整理档案的主要方式,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是主要组卷方式的结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写稿五要     
我觉得给刊物写稿件,要想刊用率高,除了基本功要练好之外,应特别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观察问题立足点要高一些。“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问题更准确、更明白。所谓站得高,就是站到党和国家的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的高度,去认识问题。1990年档案部门依法抓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形成高潮,这是一项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我抓住题目,自己动手并组织大家写了《以升级为动力,全面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利用是档案之魂》、《依法治档,全面发展》等文章,都被《北京档案》刊用了。  相似文献   

18.
申会计的大名,少有人知道。不过,在吉林市丰满区江南镇三佳子村,甚至在丰满区档案界,提起申会计却无人不晓。为啥,人家活儿干得出彩儿呗。一瞅瞅,一个410户人家、1500多人的村子,竟然积累档案5600余卷,其中永久卷就有2200卷。从1964年到2010年,文书、会计、声像,还有土地  相似文献   

19.
刘新 《兰台世界》2008,(4):M0002
3月14日,辽宁省档案学会召开学会工作会议。辽宁省档案局局长刘金树到会并作了讲话。他要求学会工作要登高远望,看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高度;要有新观念,做课题要选好角度;要把握大局,准确定位,站在全局角度思考、研究问题;要营造学术氛围,多做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工作,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研究能力。辽宁省档案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灵师对2007年学会工作做了总结,布置了2008年工作要点。参加会议的各市档案学会秘书长和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分别就本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我辽宁省馆保存的150余万卷档案中,现行档案有43万卷之多,其余皆历史档案,历史档占绝大多数。一、现行档案概况现行档案是相对历史档案而言的,全国大部份档案馆保管的现行档案一般是指建国后形成的档案,也就是1949年后形成的档案,而由于东北解放的比较早,我馆保管的现行档案指的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党进入东北后,在东北建立民主政权,开展各项活动形成的档案,所以我馆保管的现行档案时间跨度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