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关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形成统一或主流的观点,缺乏成熟的评价理论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梳理分析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提出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剖析现有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性,提出了从城市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两方面构建创新资源能力综合指数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城市第四代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入手,在深入总结国内外有关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理论实践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第四代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体现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基于GA-SVM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首先对评价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然后构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创新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方法避免了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时,参数选择的随机性。本文还对训练集城市的预测位次与真实位次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创新型城市评价结果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值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国内外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一套较为合理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十五个城市进行评价,提示各城市建设创新型发展型态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展开了综述,并就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功能、构建所需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必须突破的难点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评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凌  陈劲  王飞绒 《科学学研究》2008,26(1):215-222
 在研究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创新经济、创新能力相关评价体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创新型城市发展建设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为我国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帮助国内各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该指标体系包含创新活动产出效率、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创新体系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共计23个指标,凸显了当前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重点,为我国各省市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借鉴方案,具有较先进的理论发展内涵和较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部省份甘肃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4个反映创新基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科技惠民及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320篇创新型城市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演进趋势、内涵与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脉络主要体现出初步摸索、稳固发展、深入推进和持续探索4个发展阶段,其内涵包括3个方面,构成要素包括创新基础环境、核心驱动力、创新实施主体、创新政策和创新目标5个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包括全面创新型、改进创新型和引导创新型3类,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强调创新内容、强调创新过程,以及强调创新合力和城市文化3类。最后明确指出了创新型城市研究存在内涵与评价体系脱节,且现有指标过多关注创新要素,而忽略了城市发展方面的因素等4个方面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城市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基于动态视角,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指数,利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创新型城市内部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以南京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SOP模型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之后,国内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我们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和城市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国内创新型城市在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体-对象-过程(SOP)模型,并据此构建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构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城市发展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定位。贵阳市明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该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综合考虑贵阳市的现状、贵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可比性和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衔接等四个方面因素,设计出贵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价,以期为全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监测提供借鉴。以建立的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5个一级指标和84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准则层;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厦门市,第二梯队包括福州市、泉州市,第三梯队包括龙岩市、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宁德市。最后归纳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3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国家创新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阶段和若干政策建议。指标体系包括创新体系、创新基础条件、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创新效益、创新支撑引领功能、创新辐射示范作用7个方面共41个指标,一些指标均设置了阈值。我国应先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加大对试点城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先行先试"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并要加强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试点的创新型城市也要努力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上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入手,结合创新型企业的内涵界定,根据数据可得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原则构建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两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数据为样本,应用非参的方法,对两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能力的显著性以及分行业对两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能力状况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科学性、全面均衡性、可操作性、规范化原则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序,结合各城市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分析,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2011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规模和水平结合反映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现状,是论文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调研、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通过优化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为量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KNN算法科学确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文章对企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测评人才创新活动情况,为相关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专家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并对近5年来,河南省洛阳市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情况开展了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表明河南省洛阳市目前创新型城市建设效果显著;同时,实证研究也从侧面印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今后创新型城市的定量评价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创新型城市构建进程中,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主要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开放创新驱动、“两型”示范驱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以及综合创新驱动等六类典型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创新型城市核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DEA模型对郑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郑州市在样本期间实现了DEA有效,但其效率值呈现弱化趋势。从深化改革、协同创新、平台建设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使用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此外,文章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整体偏低,并且绿色发展绩效均值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2)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同时会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其稳健性得到检验;(3)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多重中介效应,并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