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来兵 《生活教育》2014,(11):101-102
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和保障。特色学校建设注重通过制度上的创新而非物质上的优质来实现学校的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主张差异中构造和谐、不同中促进发展,是当前特色学校建设的守望与皈依,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师队伍来培养“和而不同”的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2.
探索发挥县市区的书法特色学校区域联盟的集团化影响力,在促进每所特色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增强书法特色学校对区域内书法教育的辐射效能,从而带动区域校际间和而不同的书法特色活动,是实现"书道育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浙江省海宁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全纳式"农民工子女教育均衡安排、向农村倾斜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全面化特色学校创建、"小班化"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和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改革发展均衡,中国迎来“教育改革元年”。城乡义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成为教育问题之一。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教育均衡下,特色学校建设蔚然成风。这个城市用四年时间探索出实现教育首选之路——特色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浙江省海宁市通过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全纳式"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均衡安排、向农村倾斜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全面化特色学校创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和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探索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邓玉明  伍永兵  周美丽 《教师》2013,(32):32-33
当前,我国教育进入了追求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突出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高层次、高质量的均衡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正是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特色学校建设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笔者从继承并创新学校文化传统、充分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育校本文化这几方面展开探究,以期为促进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出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特色学校,既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区域教育持续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在区域教育实现基本均衡之后,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促进各类学校千姿百态地竞相发展,是推进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高位均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武穴市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统揽,培育出一批特长教育、艺术教育、创造教育、古诗教学、书法教育等特色鲜明的学校,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的武穴教育名片,为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特色办学已经成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优势之一。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在农村建设特色学校,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加强农村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前言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各区域内的教学水平已经实现均衡发展。对于那些教育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地位,利用特色学校的建立来推动当地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首先应强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并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为了保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都能接受水平相当的教育,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可通过建设特色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私立学校,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公平。  相似文献   

10.
创建特色学校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变革的价值追求,是校长的教育事业追求。特色学校就是在较长时期的办学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整体性等基本特征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风格和模式,特色学校具有鲜明的个性,能更多地尊重与培养学生个性,利用多样化具有可选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改造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挖掘潜能并基于自身‘差异’谋求生存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 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特色学校创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朱德全  冯丹 《教育科学》2021,37(1):23-30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要义的精准定位,"和"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按需供给,"不同"于"不同质""不同步""不平均"的教育发展。然而,当前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四大治理主体在义务教育治理过程中漠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和而不同",仍然固守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的治理逻辑,唯指标、唯效率、唯标准和单一化的治理举措,致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陷入"去和取同"的发展困境。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用,可从治理主体所处"制度场域"的制度安排出发,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新时代要义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重构"和而不同"的治理逻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定位未来方向、再创成长动力,中小学校在均衡教育背景下如何"自我把脉",未来发展何以获得新的可能?专注于"内涵式发展"的特色学校建设思路,提供着一种代表普遍趋势的路向。2007年3月,重庆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开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已悄然成为重庆市教育行政部门研究、规划和指导的重要内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重庆市永川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开"特色学校建设行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取得了初步成果。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报道永川区几所学校的"特色建设"经验,以期为更多学校打开"特色之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特色学校建设是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 《今日教育》:市教委为什么要在当前大力推动“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教育公平政策和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是中小学的价值取向和正确路径。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应确立特色学校建设的战略定位,构建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机制。在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培训校长群体、培养骨干、培育特色教师、重构学校文化、创生课堂教学的特色等方面的做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东区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推进中,通过转变理念认识和制度创新,初步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均衡目标.主要思路是:从区域教育整体设计角度,探索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模型,包括制度研究、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特色学校建设、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及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平台构筑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育公平政策和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是中小学的价值取向和正确路径。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应确立特色学校建设的战略定位,构建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机制。在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培训校长群体、培养骨干、培育特色教师、重构学校文化、创生课堂教学的特色等方面的做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部分导读区域推进:建设特色学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走向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带有方向性的举措就是促进特色学校建设。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未来道路的根本走向。重庆市区域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践经验揭秘:●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璇 《上海教育》2014,(4):54-55
特色学校建设,课程是主载体,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没有好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课程实施,就没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更谈不上建设有品位的特色学校。特色学校的发展必须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穿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在逐步实现资源均衡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转向教育质量的提升,追求教育质量的公平。为此,资源均衡阶段学校的外延式发展、依附性发展和同质化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为质量公平阶段的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模式。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实现学校的转型变革与自主发展,它需要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支撑,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