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但是,生物课毕竟不是政治课。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应在具备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自然适当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机械、生硬地灌输。如何搞好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呢?一、选择恰当的“质”生物教材中所含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不同于文科教材中那样明显,它往往潜含在教材里面。教师要做的,首先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出那些潜含的德有因素,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施教。生物学科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新的生物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高中生物新课程受求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对生物技能的形成和运用,评价学生掌握生物科学方法及进行探究活动的质量,评价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价不再拘泥于生物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生物学习中的“过程和方法”,更关注生物学习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改革的重点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3.
刘青 《生物学教学》2006,31(4):18-1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高中《生物》绪论课后的第一节教学。其重要性,不但在于具体地来说明绪论中所说到的“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的一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而且更在于要把绪论中有关生物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作风、科学方法等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初步领悟生物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他们随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段更能高效率、高质量、大容量地传递信息。笔者在“藻类植物”一节中,对多媒体优化组合作了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 将实物引进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尽可能地以各种感官从不同方面对生物体形成正确的感知,才有可能启发学生通过对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学科的创立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方法为基础,生命科学也不例外。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科思想,掌握正确的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有效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生物学科思想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更迅速、更系统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学原理,更灵活地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何一道生物试题均渗透着一定的生物学科思想,希望同学们能从生物学科思想的层次,解读生物试题中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从而快速、准确地解答生物试题。  一、生命的物质性生物体是由…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是研究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生命现象的科学。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书本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几年来我在生物学教学中抓住生物学实验这条主线,寓“练”于教学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强化初次实验中的“练”初中生第一次进行生物学实验是显微镜的操作。首次的“练”不仅能使学生初次领略微观生物世界的奇妙,对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显微镜的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技能。依据学生的好奇这一心理特点及大…  相似文献   

7.
李军 《科学教育》2006,12(3):F0003-F0003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更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学科。在教学中,生物学教师如果掌握现代化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把生物体由“静”变“动”,由“死”变“活”,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关键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把握好“度”与“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布白是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里的“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虚中求实。故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一、生物教学中布白艺术的涵义教师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能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氛围。所谓生物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指教师将布白手法运用于生物学教学中,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设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改进中,新增实验材料和能够精确测定pH值的生物传感器,并通过绘制实验记录表和曲线图更加直观地反应pH值的变化趋势,通过定量测定、定性分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文中“living beings、organism”意为“生物”,“biolo-gy”意为“生物学”。 很显然,“生物”和“生物学”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指的是一类物体,后者指的是一门学科,两者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生物”和“生物学”之间又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物学”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生物”,若没有“生物”的存在,就没有“生物学”可言。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导致在日常用语中,把“生物学”用成“生物”。如”生物学世纪”说成“生物世纪”、“生物学教学”用成“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2.
王小凤 《新高考》2010,(7):119-120
生物学语言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则是构成生物学语言的符号。正确掌握生物学语言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高中生物教材中为了更准确的表示生物学知识,采用了一些模糊性语言,如“不一定”、“基本上”、“主要”等,而这些模糊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又是考试的一大难点。下面以“主要”为例,依据知识模块采用结论性语言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类归纳。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应变是先导。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新教材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物学”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学”。作为生物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有可能在生物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的地位 该节是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纳入了十大块内容,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每一部分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融读、说、练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中 ,“科学探究”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那么 ,什么是科学探究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面就这 2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与思考。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明确指出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过探究活动 ,可以使学生亲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 ,从中获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 …  相似文献   

17.
在“单细胞生物”教学中,可从生物学核心素养出发,以“设问—假设—推理—验证”的方式,巧妙地将“草履虫是生物”这一既定事实转化为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裕的探究学习时间,从观察草履虫的生理功能出发,辨别其形态结构,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让学生亲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从而将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提升为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同时,更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期待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探索更多的生命奥秘。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生物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高师生物学教育中,通过对生物体直观美、内在美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素质。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形成发掘生物美的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生物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高师生物学教育中,通过对生物体直观美、内在美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素质。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形成发掘生物美的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生物教学如何“减负增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科学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内驱力”,从而产生刻苦钻研的自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