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编辑是书稿的工艺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负有时代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这一切又必须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前提。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先生认为,不管是当作家还是当编辑,或者做领导工作,他们的脑子应该是一座贮藏丰富的原料仓库。编辑工作是一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唯有知识渊博、腹笥宽广、思路敏  相似文献   

2.
叶晓庆 《出版广角》2016,(24):87-89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修订《春秋》时表现了丰富的编辑思想,主要包括“垂世立教”的编辑宗旨、“多闻阙疑”的编辑态度和“辞达而已”的编辑要求.子子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编辑工作影响深远,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必须认真地加以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5.
龚传星 《编辑之友》2011,(3):115-116
郑振铎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训诂专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编辑家。作为编辑家,先生的编辑思想受人重视,然而其编辑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先生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作一论述。我们说某一编辑有着自己的编辑思想,恰恰是说他的编辑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谓"自己的编辑思想"即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郑振铎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方式渗入、个体性暗示、  相似文献   

6.
浅谈编辑写作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览一下编辑史,不难发现,优秀的、成功的编辑,同时又是优秀的、成功的著作家、学者。编辑水平与学识是相辅相成的,而经常写作又与编辑水平和学识有极大的关系,古今中外的著名编辑家,象孔子、刘向、鲁迅、邹韬奋、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恩格斯,无一不是有大量优秀的论著。有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就是“为他人作嫁衣”,当编辑的人,只需在作者稿件上做点文字整理工作就可以了,不必自己成为专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提倡编辑写作,特别是青年编辑写作,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业绩一直在激励和教育我们。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编辑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可是他谦虚地说,他的职业就是编辑。叶圣陶先生60多年功勋卓著的编辑生涯,是他编辑思想的完美体现。 有研究者认为,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曹筠 《中国编辑》2003,(3):46-48
美国著名资深编辑家柯蒂斯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不仅要具备绝佳的编辑技巧,还要精通书刊制作、营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心理学等等。”那么,现代出版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编辑呢?本人认为,现代编辑必须扮演好以下三种角色。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著名的编辑家,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的编辑思想就已见端倪,他不仅将编辑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文化立场,义无反顾地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建设,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代出版界,有人极力提倡编辑做杂家。但也有人认为,编辑就是要做编辑家,何必借用“杂家”这个历史上属于“三教九流”的陈词来取代“编辑家”这个堂堂正正的称谓,何况“杂家”的含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又有人认为,在现代科学互相渗透、交叉,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态势下,编辑  相似文献   

11.
范军 《出版科学》2000,(1):15-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1923年,他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当编辑,1931年转至开明书店当编辑。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前和之后,他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也曾在教育科研机构供职,但始终与编辑工作紧密联系。1942年,叶圣陶在重庆主持开明书店编辑所的工作,直到解放。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编辑学研究显示出多元发展的趋势。理论研究继续寻求新的突破,编辑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充满希望和挑战,编辑工作与编辑史、编辑家等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低水平重复和缺乏原创性的问题。当下要做的是继续创新理论,关注实践。  相似文献   

13.
编辑要有编辑思想编辑工作是思想工作,编辑一定要有编辑思想,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多费唇舌,但是做编辑工作可以不用或不要思想的认识和事例却不少见。比如,认为编辑工作只是抄抄贴贴,剪刀加糨糊的简单技术工作,就是把编辑工作看成不要用脑子即不用思想去做。又如,认为著书立说是作者的劳动,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编辑只是“为人作嫁”。“为人作嫁”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仅就古代编辑史的一些片断,谈谈对我们现代编辑工作的启示。第一个编辑及其编辑理论编辑,做为一种职称来说,是近代才有的。它概指以他人著作做为自己的工作对象的一部分专职人员。但做为一种职业来说,则古已有之。可否这样说,自从有书开始,就有编辑。不过,古代多是著作家兼编辑家,或编辑家兼著作家,编著往往不能截然  相似文献   

15.
吴平 《出版科学》2012,20(6):22-24
论述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包含历史上围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编辑家、编辑方法、出版制度以及书籍文化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的编辑家、编辑群体、编辑学派之间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编辑思想对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  相似文献   

16.
再论编辑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论编辑家》(刊载于1993年6月2日《新闻出版报》)一文中提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优秀的编辑家,是出版界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成为编辑家代替成为杂家要求于编辑,是基于今天已从编辑无学进入了编辑有学时代,编辑如果仅仅是个杂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这是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将编辑家作为与杂家相对立的概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中宣部出版局编撰过《编辑家列传》,共出过三本,收在《编辑与出版丛书》中,这三本《编辑家列传》收有编辑家404人,都是现代著名的与工作突出的人物。过去编辑工作不为人们注目,编辑除非本人是作家,不然称不上社会名流。近些年来领导上与舆论界大加宣扬,编辑开始排上名次,而且也列有高级职称,出版界有点慰籍。  相似文献   

18.
张如法在《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5日“编辑工作与编辑学”专栏中撰文认为,本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著名的编辑家相继辞世,尚健在的为数不多,他们的宝贵经验与编辑资料亟待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产生了一批编辑家,他们的有价值的经验和资料,更没引起人们注意保存、搜集和整理。编辑学研究欲向深广发展,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此类学科,离开中国现代编辑家的编辑  相似文献   

19.
高威 《新闻传播》2010,(3):124-124,126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鸿篇巨制《史记》就是他精心编辑构建的文化大厦。作为一个大编辑家,在他身上体现出许多优秀的编辑素质和能力,比如远大的志向、广博的学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兼容并蓄的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都值得今天的编辑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女士们、先生们: 第六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编辑学会向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80年代初期以来,在中国对编辑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中国的编辑活动源远流长。历代都有许多编辑家献身于编辑事业,编纂、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典籍,对中国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代编辑家还给我们留下了编辑活动的宝贵经验和传统。他们关于编辑工作的思想见解,他们创造的编辑体例和方法,给编辑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