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青蛙》这首歌吗?我们一起来唱唱好吗?2.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青蛙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据题质疑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文为资源,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得各种体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案例描述及评析片段一:图文结合,理解“井沿”学生初读课文后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写小鸟和青蛙的故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将事先画好的青蛙图片贴在井底,而把小鸟的图片故意贴在井的中间部位。学生看后纷纷举手,我故作诧异,问孩子们要说什么。学生说:“老师把小鸟的位置贴错了。”我又问:“应该放在哪儿?”学生说:“应放在井沿…  相似文献   

3.
一、揭示课题1.出示标本,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一只什么鸟吗?麻雀这种鸟体态并不优美,羽毛也不漂亮,叫声更不是那么清脆悦耳,它只是一只平常的小鸟,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然而就是在这种普通的小鸟身上,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麻雀)2.揭示教学目标(略).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记叙的是发生在哪几个动物之间的事情?板书: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2.教学l、2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最近 ,笔者分别听了两位农村小学教师组织的《坐井观天》课堂教学 ,印象颇深 ,想把这两节课的片断推荐给同行 ,以供研究。《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文中的小鸟在井沿上 ,青蛙在井底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大得很 ,青蛙说天不过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说 :“你弄错了。”青蛙说 :“我没弄错。”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导方法不同 ,所以效果也不同。教师甲是这样引导的 :师 :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 :小鸟说得对。生 :青蛙说得也对。师 :你们想想 ,天究竟有多大 ?生…  相似文献   

5.
《小兔和树的对话》是一篇对儿童进行知识启蒙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教学时要加强词句训练,把词句训练同认识客观事物紧密结合起来。 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词句训练。 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不仅可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叫“对话”呢?我们学过一些课文,里面写了对话,例如《坐井观天》就写了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谁能说一说还有哪篇课文里写了对话,是谁和谁的对话?这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对“对话”一词就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再如课文里写:“秋天,一片片红色的枫叶从树上飘下  相似文献   

6.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7.
教学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里,教学的实际要求不同,板书内容也应该各有侧重。《小蝌蚪找妈妈》是看图学文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八个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特点和变化的全过程;能看图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这就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板书:小马过河)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板书:小马的简笔画)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谁干什么?生:主要写小马过河。师:(板书:河流的简笔画)(出示灯片①思考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过了河吗?)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听录音。(放配乐朗读录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师:在单元导读课上,大家都了解到了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篇特别优美的文章,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去结识一下作家笔下活泼可爱的燕子。(板书:燕子)师:"燕"字比较难写,我们要想法儿记住它。我是这样记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导入 ,激趣揭题。  师 :同学们 ,这节作文课要求写一种小动物 (板书 ) ,要求大家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 ,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说说并写下来。  请大家回忆上学期写小动物的课文是哪一篇 ?  生 :《翠鸟》  师 :这篇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翠鸟的呢 ?  生 :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板书 )  这节 ,我们就以《翠鸟》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一种小动物。  我们要写的小动物是什么呢 ?老师先让你们猜个谜语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爱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 ,厨房粮仓它放哨。”这是指哪一种小动物 ?  生 :猫。  师 :…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评《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的一则寓言故事。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 ,青蛙坐在井底 ,说天很小。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 ,所见有限 ,还自以为正确 ,是不对的。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 ,讲青蛙在“井里”和小鸟在“井沿” ,写出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后面的六个自然段叙述了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代了小鸟从那儿来 ,来干什么 ;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 ,发生了争论 ,小鸟用“无边无际”这一事实指出了青蛙说错了 ;第三次对话讲青蛙仍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 ,小鸟…  相似文献   

12.
(教师板书课题后,同学生谈话。)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我先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你们说这篇课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还是写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毛朋华  黄蓉 《云南教育》2005,(13):16-16
《放小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鸟儿,走近人物,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感受情境,感悟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课文以苹果为线索,通过"送"、"传(让)、"吃"三个主要情节的描述,表现了革命战士之间真诚的阶级友情.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可运用上述板书帮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检查阅读效果时,让学生谈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送——→传(让)——→吃",使学生认识课文是以"一个苹果"为线索展开情节的,了解课文的思路,课题和课文内容的关系.课文有十  相似文献   

15.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执教过这篇课文的公开课。2001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了,笔者重新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再一次设计此篇课文的教学,又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三次教学同篇课文,深切感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课程改革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我也体会到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我们教师应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课程改革以前的教学(一)自由读第一段。青蛙坐在哪里?谁飞来了?“井沿”指什么?(教师用语言描绘什么是“井沿”。)(二)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1.第…  相似文献   

16.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先读一下.(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一、明确学习重点.(师板书: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今天,我们按照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写作的角度学习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8.
正一梳理文脉,关注写字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艾滋病小斗士》。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板书:恩科西。)师:课文围绕恩科西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生:写恩科西怎样与病魔作斗争的事。生:恩科西是一个南非儿童,他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后,一边学习怎样面对艾滋病,一边关心和他一样的儿童。师:说得非常完整、连贯。有一位同学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下来,可是遇到了不少拦路虎,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相似文献   

19.
一、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大家知道《春天的雨点》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 ?哪几件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继形成如下板书 :乌汉娜 补 课送她回家 达丽玛2 .同学们的发言 ,说明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这并不表明读懂了课文。课文的很多地方值得你们去研究。谁能根据板书 ,联系课文 ,还想进一步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给达丽玛补课 ?怎样补课 ?2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送达丽玛回家 ?怎样送她回家 ?3达丽玛对乌老师的帮助有什么反应 ?4乌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达…  相似文献   

20.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先读一下.(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