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微观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微观教学设计研究的对象和微观教学设计方法等方面研讨了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微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为:从CAI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来看,真正艰苦的工作就是知识内容数字化;为了使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更上一层楼,就必须重视微观教学设计,鼓励知识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并贯彻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正一、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生物学教学由微观转向宏观在高中生物学中,微观性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教材中的众多微观内容是学生进入生物课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微观性的存在,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这类微观性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通常使用挂图、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性教学,力求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中生物微观内容知识中,学生缺乏所讲内容的经验,教师就有必要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尽量真实地把微观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媒体和学生之间创设共同经验,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而Flash软件在高中生物微观内容的辅助教学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近30年以来,不同时期人教版4套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微观可视化表征的特征。教科书中微观可视化表征分析类目包括构图类型、呈现方式、图形标记、立体程度、图文结合和表征水平。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教版教科书中微观可视化6个维度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5.
刘修利  胡超 《地理教育》2012,(Z2):109-110
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方法的研究按层次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来展开分析,从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如对教材内容整体分析包括初高中地理内容衔接等,微观分析的"活动"模块、"案例"模块、"图像系统"等研究;对新课标下四个版本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文本内容多半是微观性的。由于这些内容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导致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方面出现一定的难度。而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模拟操作是突破此类教学疑难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学习过程理论及模型为基础是新型教科书内容微观建构的基本思路,"学习过程引导设计"是立足于学习过程模式的教科书微观建构的新要素。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诠释了教科书"为了学生学习"的功能,依据教科书内容微观建构模型提出了教科书"学习过程引导设计"概念,并结合香港科学教科书的内容分析确定"学习过程引导设计"的质量标准及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翻译质量,译文在交付出版之前或交付服务方之前,译者必须对其进行检验。文章论述了译文质量检验的三个方面,即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检验应该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很多知识都比较微观、抽象。在教学中,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刻理解,精准把握这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建立衔接微观—宏观层面的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研究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内涵、层次和内容,来顺应区域物流协同化发展的趋势,增强中观物流理论研究中,刺微观子系统的关注,提高区域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千山"无幢塔"是东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物证,但是多年来,由于对塔铭的误读,使"无幢塔"这个名字被叫了数十年.本文通过对千山"无幢塔"塔铭的重新辨识和解读,力求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出现了"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分歧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分歧和对立根源于"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式.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之间的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海外中国学研究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政治家和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大多冠以“同时胜利论”,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并没有关于“同时胜利论”的明确表述。准确她说,马恩的革命理论表述为“同时发生论”更符合原意。这不仅因为在原著中能够找到佐证,在实践中也和列宁后来的“一国胜利论”有一定逻辑关系。今天,正本清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个必然”和“必胜主义”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必胜主义对资本主义未来趋势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对这两个判断的鉴别分析,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主义的关系,对于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痴男怨女"怨女旷夫"等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往往望文生义,受"怨"字常用义——"哀怨、怨恨"的误导,把"怨女"理解为"哀怨、怨恨的女性",把"怨"读为"yuàn"。其实,"怨女"中的"怨"不是"哀怨、怨恨"之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蕴",读为"yùn",是"蕴藏、蓄积"的意思。所以,"怨女"是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相似文献   

19.
当前"知识失业"是过度教育还是教育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当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 ,不少人认为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过度教育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所谓过度教育 (over -education) ,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 ,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这一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过度教育。Rumberger( 1981)等人认为过度教育有三个含义 :一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而言 ,受过教育者的经济地位下降 ;二是指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之期望 ;三是指工人拥有比他的工作要求更高的技能 ,这些技能没有充分发挥。简言之 ,当个体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包括: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而其中监督和指导的关系问题,是督导诸职能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督导工作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督”和“导”的关系作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