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娱乐新闻是指满足观众对娱乐的兴趣的新闻报道,包括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等艺术门类的最新人、事动态,还有文化娱乐产品、文化娱乐市场、政策、管理、从业人员和机构动态、文学艺术教育、国际文化娱乐动态等等。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仅具有新闻节目的一般特性,也普遍借用曲艺等娱乐化的手段,以达到其预期的收视效果。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元素不断增多,其在主题选择、呈现方式等上面均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倾向。本文以齐鲁卫视的《拉呱》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马召 《新闻传播》2013,(2):23-24
随着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观众对于电视媒体的需求量和需求方式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拓展,继新闻联播之后又出现了新闻资讯、民生新闻等多种新闻节目形态,电视节目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娱乐化倾向的新闻报道,有的时候在节目中还占据着统治地位。有的人反对这种倾向,他们认为娱乐新闻占据了大量的资源,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将不可避免地减少新闻的严肃性。而有的人却是完全地赞同,把这种倾向看成是受众和市场在新闻竞争中的伟大的胜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趋势?起因、优势、劣势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地讨论,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这种现象,由此来维持新闻和娱乐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主要从9个方面加强对此类新闻节目的管理,提出了原则规范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付敬 《今传媒》2012,(9):86-87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电视媒体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版,使其更加大众化、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为例,论述新闻节目娱乐化的现状及现存的问题,探寻新闻类节目娱乐化"度"的把握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娱乐、教育、服务各类节目的主持人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主持人,许多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ABC广播公司《夜晚简讯》主持人特德·科帕尔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人”;美国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五次当选“美国十大有影响的决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对社会的影响在美国排在第五位。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美国,但从先行成熟起来的美国同行身上,我们看到了新闻节目主持人那不同凡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林芃 《东南传播》2011,(7):159-161
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热线777》为例,通过对当今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分析,论述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娱乐化的主持风格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最后阐述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娱乐化形式上的度的把握,阐述新闻娱乐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借此倡导人们正确看待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9.
电视业界的竞争催生了一系列电视新理念,也催生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视栏目。综观国内电视业的发展潮流,笔者以为,电视的两大功能——新闻功能和娱乐功能正在得到不断的强化。而原有的那些不太符合电视媒介特性的功能.有的日渐衰退.有的则通过新闻、娱乐元素的引入以及与新元素的融合获得了新生。下面,笔者就娱乐元素的引入和扩张对电视社教节目的意义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肖舟 《视听界》2011,(6):69-71
《简明广播电视词典》中,脱口秀被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主要特征是脱口而出,强调主持人的现场即兴发挥。广播脱口秀最早起源于美国,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新闻评论为主的舆论表达成为当时脱口秀的主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大众传媒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媒介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倾向,于是娱乐脱口秀节目大量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层出不穷,仅在福建福州,可供观众选择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有《现场》、《热线777》、《公共视线》、《第E时间》、《新闻110》等。其中,《现场》、《热线777》、《公共视线》、《新闻110》的节目首播时间都在晚六点到七点之间,已构成抢夺收视份额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2.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世纪30年代起,谈话节目在美国的电视上出现,80年代盛行,至今仍然是受到观众追捧的电视节目类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它们是听众放松身心和表达自己的声音的一个途径。像《康熙来了》、《超级访问》、《咏乐汇》、《爱上九点半》等一系列娱乐谈话节目占据  相似文献   

14.
张红学 《新闻界》2012,(7):11-13
随着电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在目前国内的电视体育竞技节目中,开始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使得整个节目轻松活泼、趣味十足,既满足了人们对时下竞技信息的需要,也娱乐了广大受众,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以河南卫视《武林风》节目为例,对电视竞技节目的娱乐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节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得各种知识的窗口,人们可以了解最新的时政要闻、最近的股市行情、最新的交通信息。现代社会中,社会大众文化素质越来越高,对于刻板、严肃的电视节目已经不感兴趣,更倾向于趣味性较强的娱乐节目,所以很多新闻节目也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进行了改版。目前,国内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纷纷开始尝试将以前较为严肃的新闻节目进行娱乐化的表达。人们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还从新闻节目中寻找到乐趣缓解压力。在这一形势下,电视媒体应竭尽全力地满足广大受众独特的需求,娱乐节目便首当其冲,成为了打造的重点节目。随着娱乐化浪潮的兴起,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新闻节目在追求娱乐化的同时,一方面要遵循新闻的规律,将信息精准、高效率地传递给广大受众,另一方面要重视传达方式,尽量做到多样化,必要情况下同艺术相联系。相信新闻娱乐化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张民 《视听纵横》2005,(3):76-77
当前,综艺类节目从繁荣走向低谷,而益智答题类节目却随之升温。在这两类节目相互交替转换的时期,以《中国电视吉尼斯》为代表的竞技娱乐类节目,仍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电视节目的领域里牢牢地占据着一席地位。竞技娱乐类节目的走红,其原因何在,笔作为《中国电视吉尼斯》的创始编导之一,从以下几方面表达一偶之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下媒介娱乐化风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媒介娱乐化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两方资本主义国家,随之形成为一股传媒的时尚潮流,其表现形式是报纸、电视、电台上的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严肃的新闻节目相对受到冷遇和挤压,媒介为了追寻受众的满足和迎合受众的轻松口味进行的新闻娱乐化包装。美国道琼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  相似文献   

18.
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锋 《视听界》2007,(6):91-92
近年来,随着美国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等优秀海外科教电视节目的引入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一批优秀栏目的播出,科教节目日益成为我国电视收视中的一大亮点。所谓科教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细致考察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在当前社会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思考其利弊得失,对科教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和电视媒介的良性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6,(17):6-6
8月4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自2016年8月4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和新闻媒体娱乐化的趋势也变得越发的明显。即使是各省级电视台严肃的新闻节目,也开始采用某些娱乐化的手段去包装报道新闻话题,一方面来自于全民娱乐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闻电视中正统严肃的氛围慢慢被娱乐化取而代之。基于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的了解,继而展开对电视新闻娱乐化原因的探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电视新闻娱乐化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探讨。以期通过系统化的分析,能够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起到一定剖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