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建立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和深入我国高新区重点是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培育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光东  丁洁  武博 《软科学》2011,25(3):36-41
在进行国外典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对高新区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21世纪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影响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产业空间聚集度。定义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空间聚集度的概念。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空间聚集度计算模型。应用模型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高新区的统计数据,计算出53个国家高新区2002-2005年产业空间聚集度。根据53个国家高新区的聚集度计算结果,提出了对国家高新区产业空间聚集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学Lotka-Volterra理论和产业集群生态位整合的Logistic模型基础上建立产业集群生态网络竞合模型。结合产业集群的竞合特征,通过调节竞合系数来讨论企业间的竞合模式,并针对企业不同生态位的表现提出"生态位确立——生态位拓展——生态位巩固——生态位整合——生态位分离"的产业集群生态网络应对战略。最后对产业集群生态网络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注意点,使得生态网络生态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2009年起,国务院相对集中地批准了51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但其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弱于此前获批的国家高新区。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的压力加大。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变异系数法分析新升级高新区主要经济和科技指标反映出的主要特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探索依托创新型集群培育实现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并形成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和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义 《中国科技论坛》2007,(7):127-131,99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发展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升级的计划,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介绍日本政府在促进本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日本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产业集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发挥管委会的主导作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创新系统,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取得一定发展,但仍需提高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产业集群,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与西部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揭示了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部高新区培育产业集群能力应怪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有分工、突出重点”的原则,走有特色之路,在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东西合作、提高国际化能力上狠下功夫;要整合周围的资源,形成集聚效应;把创新体系建没作为促进产业集群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斌  王渝 《科学学研究》2004,22(5):529-537
在对持续创新特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评价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且用多指标模糊评价法对南京、上海、广州、青岛、厦门、福州等高新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创新加速度这一概念,对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普遍面临"锁定"困境。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企业异质性假设,从集群中一类重要的异质性主体——集群中的"知识守门者"出发,并认为产业集群应以知识守门者为核心,充分发挥"知识守门者"的知识转译、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三大功能,从而构建产业集群的"本地溢出—知识守门者—全球管道"机制,以实现产业集群内外双向互动的开放式升级。最后,结合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进行了案例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盛磊  林宏权  刘继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06-209,237
为了提高我国东部沿海中小企业集聚地区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协同和服务的能力,结合云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理念,提出了建设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建立了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研究了一种依托行业核心龙头企业的区域多中心运营模式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方案,为进一步深入与系统地开展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实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种种优势和效应,是通过集群"场"的效应而体现出来。因此,构建产业集群的本质是构建"场"。本文在场理论、集群力场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场力"评价模型,并对模型各影响参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典型区域的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福建省高新区产业集群在持续创新能力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福建省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新年 《软科学》2008,22(1):109-112
在分析总结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的三个路径:集群结构创新、集群技术创新和集群理念创新;并由此提出了由政策规划、政策制度、政策激励、政策协调和政策倡导构成的"五轮驱动"政策创新模型;从政府公共政策角度出发,提出并分析了馈式动态循环的政策设计流程。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组以集群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面向集群创新的政策创新与应对。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文  田杰 《情报杂志》2012,(3):108-111,137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是全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研究其信息产业集群模式,能为国内其他地区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并能指导国内信息产业集群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内涵,并研究了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内部关系模式、发展与演化模式、创新与升级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论述了其模式的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魏江  朱海燕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6):116-121,138
通过对一个证券类应用软件产品——柜面系统的创新历程的实证解剖,揭示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同时以杭州软件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我国目前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存在的局限性,并与硅谷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构筑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块分包的创新过程模式,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