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世博会主题,分析了上海城市体育嵌入式发展的内涵和战略意义,提出了上海城市体育"嵌入融合"世博会的整体构想,并构建了将群众体育作为展示世博会上海城市活力的窗口,将民间体育作为增强世博会上海城市魅力的抓手,将体育赛事作为展现世博会上海城市实力的名片,将体育旅游作为丰富世博会上海城市旅游的举措,以及依托世博会城市建设提高上海公共体育设施层次等实现上海城市体育嵌入式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9,(4):83-92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人均绿地公园面积作为产出变量,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额、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服务经费支出作为投入变量,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作为环境变量,测算各省公共体育游憩空间供给效率。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判别公共体育游憩空间相关的强度和模式。选取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各省公共体育游憩空间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释了体育生态化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必要性及实现路径。通过分析体育生态化的主要特征,提出重视利用城市户外游憩空间的公共体育发展策略,构建以户外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体育生态化实践体系,进一步提出实施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倡导体育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彰显体育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有强 《体育科研》2012,33(2):39-45
在对城市文化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结构、与上海城市文化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战略,探讨体育赛事如何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奥运设施更重要的功用是奥运会后服务于公众的公共游憩空间"这个观点为主线,在对奥运会足球比赛场馆之一的上海体育馆在构建公共游憩空间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利用要扩展广泛的休闲设施,构建公共游憩空间;充分利用场馆建筑本身,并在场馆内开展各种非体育活动;要有灵活的管理和运营体制.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在上海“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对上海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国外体育在推进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创建与上海城市地位及目标相适应的一流上海体育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体育在上海“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城市休闲体育健身旅游发展较快,城市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相当落后;国家对体育投资偏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城市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贫乏。建议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加快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等。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际体育大赛与城市文化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析上海城市文化对上海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影响、上海国际体育大赛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两者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大赛数量不多、体育场(馆)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专业化赛事运营管理团队较为缺乏、相关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从制定上海的国际体育大赛发展战略、探索新的办赛形式、引进和开发符合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要求的国际体育大赛、规划建设一流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培育国际性的专业体育赛事运作公司、建立与完善国际体育赛事市场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体育大赛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玉军  邵斌  朱昆  秦曼 《体育科研》2012,33(3):62-6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上海从事体育活动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上海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健身娱乐服务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城市社区、城市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引导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概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项目的发展趋势是健身娱乐组织网络化,健身娱乐活动主体多元化,健身娱乐活动的业余化,健身娱乐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健身娱乐活动场地设施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都市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民俗体育开始由乡村向城市徘徊、休闲体育开始由城市向乡土化方向发展。并对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前瞻性视野。  相似文献   

13.
路云亭 《体育科研》2016,(5):10-17,24
上海市政府于2016年决定在2025年前将本市建设成世界知名体育城的决议具有超体育的解读空间,它在多维度上触及上海市民的奥林匹克想象。上海是西方体育在中国的觉醒地,上海市民原本就具有浓郁的体育情结。上海的体育文化源于早年西侨的俱乐部活动。20世纪20年代是上海华人体育取得初步发展的时间节点。体育在上海出现的初期就伴随着上海的时尚的生活,成为上海摩登化生活的一部分。上海早已是一座体育名城,其对体育名城的追求理应在更高端的理念上实现。现代上海体育应当结合竞技性和生活性两者之长,再铸上海新的体育发展模式。2025年后的上海体育无法完全脱离奥运元素,而基于奥运理念之上的城市美学、设计理念、本土创造力、国际法系传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赛事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本质是探索一条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之路,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全球体育城市建设。基于上海构建体育赛事体系战略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结合上海体育赛事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城市发展方向,以“布局合理、配置集约、协同联动、特色突出的体系化发展”为主线,提出2025年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丰富体育赛事供给、优化体育赛事空间、统筹体育赛事时间、健全体育赛事组织体系等四大任务,以及体育赛事品牌认证、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建设、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建设、体育赛事创新发展、长三角体育赛事联动等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卢晓  泮秀芬 《体育科研》2012,33(2):32-38
归纳了上海城市体育以及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对上海体育旅游进行了分类,并对设施场馆的利用现状和综合效益现状等进行了研究,从体育旅游参与者的类型与体育旅游项目的选择、体育训练和体育节事客源、体育旅游供应商等方面对上海体育旅游市场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上海城市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若干策略和上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内涵、服务体系的结构内容及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管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初步建立了由九个方面组成的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基本内涵体系,对加快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体育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将体育文化产业划分为四大门类:体育教育产业、体育智力产业、体育媒体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并对体育文化产业现存的问题和前景进行翔实的分析,旨在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休闲体育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实地考察,结合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案例,聚焦于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优化问题,提出若干整合模式,以期构建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供给的理想模式。研究探讨城市空间优化的理论依据,提出整合优化模式。认为:在上海市区域内,体育中心地整合、城市RBD整合、居住区空间整合、城市绿地整合、城市滨水空间整合、交通环境整合等模式在现有的城市休闲体育资源整合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李毓毅 《体育科研》2012,33(6):10-11
摘要: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是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国际体育仲裁分支机构,将对提高上海体育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体育仲裁院在上海设立听证中心是上海城市和体育发展的必然,因为它不仅是体育全球化与上海城市发展交融的产物,是上海体育发展的诉求,也是国际体育仲裁院发展的需要。它的设立有利于增强中国体育发展的“软实力”,有利于体育仲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上海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听证中心的运作模式将不同于国际体育仲裁院洛桑总部以及纽约、悉尼分支机构的模式,建议在坚持公正独立、高效务实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履行上海与国际体育仲裁院签订的协议,加强与国际权威体育组织和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上海听证中心的功能,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