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属于“纯个人”解读(曲解和误解都无所谓)。作为教材的文本解读与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教材承载着更多的公众教化功能,包括文字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教材文本的解读不仅需要关注教学的关键项,而且还需要关注教材中文字以外的内容所传递和隐含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猜想和设计将文本中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串联起来,富有趣味地解读教材,凸显语言的魅力和文本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教材文本产生由衷的热爱,并在品读赏析、迁移运用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建双 《成才之路》2011,(21):82-8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那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6.
许安宁 《考试周刊》2012,(25):16-16
深刻解读文本,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作者提出了深入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具体策略,即解读题目,理解文本的核心;熟读内容,把握文本的框架;自我真读,探寻文本真意,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论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学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的文章主要是散文、诗歌与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解读面临的困境,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优化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域融合、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主体生命意义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教材(文本)的开发者、运用者.本文试从“阅读文本,整体感知;细读文本,抓住秘妙;深入文本,多元解读;深入文本,多元解读”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域融合、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主体生命意义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文本解读的指向教师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教材的自主解读,解读文本的文(存在形式)、道(内容、主旨)、质(作者和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篇作品,必须从文入手来领悟道,从质入手解析文,再从道入手把握文,从文入手把握质。具体地说,只要看用什么样的文字反映什么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解读教材就是发掘教材、利用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与教材融合的过程。要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解读教材,要符合文本的文体特点。这样,才能为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师备课和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意义(材料背后的思想方法及特定内容的数学化过程)是在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教师解读教材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意义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发现意义即发现数学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的教学价值的过程.建构意义是读出自己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并据此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增删、替换、调整、补充等)。下面以《圆的周长》为例.谈谈我解读教材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4.
汪潮 《福建教育》2010,(2):17-19
文本解读的误区不少,如主观曲解、凭空分析、死抠课文、迷恋权威等,导致不同程度的浅读、误读。有两种文本解读倾向特别值得关注:一种认为应尊重原有的文本价值,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文本;另一种认为,历史是发展的,文本的解读是读者个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突破历史的界限,用现代意识或生活观来重新审视教材中的文本。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观念的转变。但“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脱离文本。否则。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方法论错误地当成了方法。我们的教学必须在立足教材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用教材教”的前提亦是用好教材。所以,解读文本应先驻足文本。  相似文献   

16.
文本(教材)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凭借。阅读教学就本质而言,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与文本之间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互动的过程。教师解读好文本是上好课的前奏。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也曾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文本是以教材的编者为作者、以中小学生为主要读者、以营造能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语言世界为旨归、以其特有的组织构件建构的具有明确的教育支撑功能的特定文本,在作者、反映的世界、读者、存在的价值与文本类型等方面与文学文本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语文教材文本的解读与文学文本的解读相比在解读的理论基础、目的、环境与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不同,它是在尊重两种文本共性的基础上,以阅读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并借鉴文学文本解读的基础理论:接受美学与哲学的相关成果,在师生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中进行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多维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充满动感,富有童趣,既新颖又开放,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解读文本呢?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材文本和生活世界的重要纽带,议题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发挥着导向作用。基于思政课的特殊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议题的标识性特点等因素,教材文本解读理应成为议题设计的根基。课标议题的特点为议题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教材文本解读的议题设计可从单元主题的统摄、教学框“题”的破解、文本脉络的理顺、教材内蕴的挖掘四个维度入手,有利于防止议题式教学“浮于理念、流于形式”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叶小平 《小学语文》2012,(12):18-21
文本解读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活动,同一篇文章,有人叹赏,有人不屑是很正常的事情。文本解读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有一个基本合理的姿态来对待教材中的一些“疑似问题文本”,对我们钻研教材、设计教学以及师生对话都很重要。深入文本、潜心会文、多维推敲是一种很好的态度。下面试以三个文本解读为例,谈谈笔者的解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