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承法 《文教资料》2006,2(24):96-97
英美意识流的先驱詹姆斯·乔伊斯在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广泛地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短篇小说《死者》便是典型代表。“雪”作为最突出的一个象征,连接生与死,寓示冰凉冷漠的人际关系、百无聊赖的逃避、僵冻致死的爱尔兰社会、濒临死亡的精神世界、生命的复活与灵魂的复苏等多种意蕴。乔伊斯借此描绘了一种生不如死、死亦犹生、生死交织的万花筒世界,按照瘫痪——麻木——死亡——复苏的逻辑顺序阐释了“瘫痪和死亡”的主题,既表现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愤世嫉俗,又表达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
段德智教授这部洋洋五六十万言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的超越>是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死亡哲学>之后就开始构想的哲学,这一哲学一方面要超越他自身的<死亡哲学>,另一方面又要向现代西方主流哲学家关于"主体之死"的思想发难,要能真的实现这双重"超越",世界哲学必定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瘫痪"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依斯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所反映的重要主题.作者通过揭示19世纪都柏林狭隘瘫痪的社会现实,和此种社会环境对都柏林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表现主题,他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内部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剖析和展现,使"瘫痪"主题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更深入细致的表现.<痛苦的往事>中主人公达菲先生是小说集中都柏林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对这一人物进行剖析,并从他所代表的成年都柏林人的精神生活入手,来解读和分析小说集主题"瘫痪",进一步展现"瘫痪"在人物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视野下,托尔斯泰精神中强烈的否定、批判色彩是他对缺乏主体独立意义抉断的日常生存状态的否定,对生命根本意义上的虚无境遇的勇敢直面.而促使托尔斯泰不得不直面生存虚无的个人化体验则是他一生不息的"死亡"之思--对"死亡"的先行体验.  相似文献   

5.
新千年的到来为盲人们带来了新希望,世界几大通讯社和著名的科学网站都在1月18日详细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失明26载的美国盲人老头杰里最近借助世界第一只"人工眼"找回了部分光明.虽然他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但"人工眼"帮他"看"到的物体轮廓已经让他感到了几分"雾里看花"之美.  相似文献   

6.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和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都以诗意深莲,意象奇异,语言表达形式上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并采用模糊的象征和隐喻等闻名于世.死亡和永生是诗歌不朽的主题.在多恩的<死神,你莫骄傲>和艾米莉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的这两首诗中,多恩的男性阳刚和艾来莉的女性阴柔共同演绎同一个主题--"死亡".然而,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导致了他们对"死亡"的描写风格各异.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首诗来讨论他们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7.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梁晓声最近公开表示,孩子们的大脑已经"用伤"了,并揭示了"用伤"的"症状"表现:孩子们的大脑,基本都已用来应付应试教育了,只有少量的精力用来感受世界和社会--他的原话是:"假设我们可以把大脑分成十份的话,孩子们十之七八的大脑用于应试教育这件事,还有十之二三的大脑感受世界和社会,这些信息主要来自网络或是一些娱乐信息.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大人在责怪孩子,他们竟然还有十之二三的大脑用于非考试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历来的研究者多认为是歌颂祖国河山和赞美风流人物的.虽经毛三次纠正,此说仍不见改.本文借助毛有关此词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的提示,从探索他"初到陕北"时的心境入手,考察他对"雪"的态度,证明"雪"是专制制度的代名词.据此推断以民主反专制是此词的主题思想.鉴于此词的"反蒋"情绪十分明显,而面世背景又相当特殊,故顺对毛录词赠柳亚子的原委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0.
赵玲 《现代语文》2005,(5):99-100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复旦大学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说:一个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三个"世界"的丰富与成熟--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生活知识父母可以教,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学校学,心灵世界的素养往往来自文学艺术.可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对一个人一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保护世界上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努力和关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一个高度商业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断出现的威胁遗产保护管理的新问题.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将如何提高人们对世界遗产保护意义的认识及保护与管理工作,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目标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大纲要求和学科特点,努力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哲学思想,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课教学中,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学习中体验探索、关注、发现的快乐与幸福,打通学生与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离,让学生与社会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西德尼·谢尔顿(Sidney Sheldon)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用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暴露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隐私"为切入点,毫不掩饰地揭开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社会"幕后"的真实面貌,受到全世界众多读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笔者在教学中探索了新的教学方式:"开放式"--联系社会.引导实践;"表演式"--增添兴趣,直观形象;"模拟式"--生动活泼,加深理解;"演讲式"--锻炼表达、提高觉悟.  相似文献   

15.
浅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威塞克斯小说"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小农破产后的悲惨命运.本文试从作家如何通过叙述"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的糅和、景物描写等艺术手段,来揭示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1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一部公认的经典成长小说,小说主人公哈克独特成长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即不可教化--对"文明社会"的叛逆厌恶,唤起天性--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感悟,良心洗礼--对现实世界的大彻大悟,身心自由--对种族偏见的突破超越,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哈克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数字地球"新思维与<周易>数理现作个对比.就会发现戈尔的"数字地球"新思维与<周易>中的"倚教--极数--逆数"数理观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这说明<周易>穷尽数的变化,运用数学手段去认识、把握世界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E·P·汤普森从反对"经济决定论"出发,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和文化分析模式,这是他在史学研究实践中试图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做的有益探索,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文化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弗罗斯特在华兹华斯诗歌语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句子--声音"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作诗法,文章对他的"句子--声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类阐述了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酒仙"老爸     
说起"酒仙",大家一定会想到李白.你们不知道吧,我家里也出了一个"酒仙". 深夜,"咚--咚--"重重的不规则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八九不离十,这肯定是"酒仙"回来了.这不,一会儿,门铃声"丁咚丁咚"响起了,果真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