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美玲 《文教资料》2010,(19):75-78
教材中精选的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在结构、内容、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样本范例。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教学中的写作因子,寓写作教学于课文教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深化写作教学,做到课文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并进,共同创造语文教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常见的作文教学方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当堂构思习作。学生往往愁眉苦脸、无可奈何地东抄西摘、生拼硬凑,草率成篇。面对这种现状,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等。结果学生虽然领悟了这一套方法,成了“巧妇”,但是苦于“无米”,仍然“难以成炊”。那么“米”从何处来?课内课文的阅读和课外书籍的阅读,固然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好途径,但学生总感到这些读物距离生活太远、无法亲身体会。我从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悟出:生活的读本,才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目前 ,语文教学的倾向是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 ,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学课文与做作文毫无关系 ,其实语文课本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文章 ,通过分析引导 ,能使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门径来。生活是写作之“源” ,这是常理 ,在这里我也不妨把语文课本比作写作之“流” ,利用课本这个“流”来引导学生写作 ,能使学生思维畅通 ,受益非浅。一 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给作文命题课本中的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给人以启迪。首先 ,课文中许多名言警句其实也就是一个个明确的课题或论点。如写忧患意识就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4.
“1+1+X”是一种以语言运用技能提高为目标的阅读结合写作全新教学模式,其对初中作文备考来说十分有利,在阅读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与课外文章有机结合,也能将阅读积累的素材和锻炼的能力转化为写作技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先是探析了初中作文教学现象,随后研究了“1+1+X”教学方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最后详细总结了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1+1+X”实现备考的有效策略,此次研究的内容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教学组织与实施》中说:“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背景资料”也称“背景材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与文中人物、情节和内容有关联的,但在课文中没有展现或完全展现的资料。它通常包括文章中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时的一些特殊的生活状况、写作目的,当然也包括作者生平等。  相似文献   

6.
课文是优秀书面语的范例,教师应该利用好课文,指导学生写作。但在利用课文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混为一谈。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一些文质皆美、难度适宜的课文,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作,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写作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8.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9.
高中新编语文教材 ,自读课文占有一半比例 ,另配有课外语文读本。所以自读教学成为一个能够使讲读课文这个“一”得以反“三”的重要环节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其关键所在。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地理,是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开展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现以教学湘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农业》一课为例,在教学完课文后,笔者将家乡的生态养鸡场作为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基地,以“我们从生态养鸡场得到了什么”为主题,谈谈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丽君 《天津教育》2020,(5):153-154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新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不仅是学生的好读本,更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学会多种写作技巧,真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乐于思索,乐于动笔,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  相似文献   

13.
卢国龙 《南昌教育》2009,(12):19-1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阅读深深影响着学生阅读,应贯穿着教学的始终。 一、教师阅读的广度、深度与课堂教学有直接的联系 课文只是一个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的应该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跟课文相联系的背景与外延知识,不应是课文的补充,而应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但外延知识由何而来?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跟着课文学语言、学技法、学生活,坚持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对教材利用得不够,课文讲解和写作教学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分离。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要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这既不增加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素梅 《中学文科》2009,(16):52-53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对教材利用得不够,课文讲解和写作教学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分离。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要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这既不增加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采用“带读单词——逐句讲解课文——逐句翻译——带读课文”,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重讲解,轻读练;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轻整体阅读的指导;重怎样教,轻怎样学;重课内,轻课外。这种课文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阻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课后存疑的方法,在一篇课文教学结束时,留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阅读和写作,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为课外自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文本的教学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变得韵味悠长。  相似文献   

19.
苏蔓丽 《考试周刊》2012,(68):46-47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它们落实到对“写”的指导上.使课文成为“现身说法”,使课文的写作奥妙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因此,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与语文课文阅读紧密联系起来,以课本为本,这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感觉有不少的语文教师似乎走进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一、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要么轻描淡写、放手自读,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二、对略读课文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