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2.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在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深圳商报通过会前的"喜迎十七大·五年新跨越"大型系列报道,会中的"聚焦十七大"报道,会后的"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系列报道,以及贯穿始终的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和谐社会的报道,浓墨重彩做好"十七大"报道。  相似文献   

4.
魏永刚 《今传媒》2007,(12):6-8
以水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成为《经济日报》2006年报道中耀眼的一章.《科学发展看五湖》《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莫让雨水空流走》等等,这些报道紧扣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其中最夺目的当属"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其主题重大、写作精心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水文章"的"开篇"则是"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扶农一号文件的出台,各界对"新农村"建设都越来越重视,站在时代前沿的媒体也不例外.但是在众多媒体推出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上,也出现了一些肤浅和偏颇的现象.文章从如何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的角度,对媒体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陈尚忠 《今传媒》2007,(4):63-63
题中的"反面报道"是指"正面报道"以外的报道,所以写这篇辨"反面报道"不算业务成绩的稿子,是因为2006年10月30日《扬子晚报》刊载稿中披露:安徽省人事厅下文规定,每年在中央主要媒体刊播宣传安徽的"正面报道"(稿件)少于3篇的记者编辑,将无法获评高级职称.此举引来无数质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2004年"两会"报道,全面贯彻落实新华社党组提出的三项要求:把这次两会报道作为新华社整合三种形式报道的实战演练;努力寻找两会与人民群众的"共鸣点";学会用新办法在"老油田里找油",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突出群众关心的问题,更多地反映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着力增强报道的贴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报道创新力度大,各方反响好.  相似文献   

9.
有人会问:"反映报道"是不是就是"连续报道"?这里,回答是或回答不是,都不容易说明白.我们可以这么表述:第一,"反映报道"的本义,应是在报道或披露某人某事某问题某现象之后,记者收集的社会各界对此的看法和意见.第二,在连续报道的"家庭成员"中,反映报道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不实"一词近来屡屡见诸报端,几乎可以获评2010年的传媒流行语了: <"炒蒜高手买百斤金条"报道不实> <"70%举报人遭报复"报道不实> <三年内免谈收房产税报道不实> <发改委称电价调整报道不实> <合肥女教师诱奸900男生报道不实> <西安成直辖市报道不实> …… 不实,不实!真是不一面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4——2016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本文对百度新闻中"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的样本进行统计,从报道总量和样本内容两方面建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失联"报道时间持久且集中,以"事件性"短消息为主,内容煽情.因此,报道应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为落脚点,将事件准确地呈现给受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历史的考察,把我国大众传媒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概括为"抗灾动员"、"如实报道"、"如实报道"和"动员"结合,以及所谓"议程设置"、"危机传播"等理念和做法.从内在逻辑看,都是站在政府立场来劝服、控制和管理.本文从当前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认为传媒应对其固有作法加以反思,把重点从"事件"报道转到"过程",要从对事件意义的解释中赢得主导权,要从单纯以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与"公众"兼顾.  相似文献   

14.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上,常有报道说社会"闲散人员"如何如何,有的还指责"闲散人员"是"不安定因素".我看了这些报道,最终也没弄明白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甲子华诞,国庆报道自然被归入重大战役性报道之列。回顾各类媒体的国庆报道,创意点不少。在这次国庆报道的媒体"方阵"中,有两个"方阵"尤其值得注意,一个是网络媒体,一个是时政类周报期刊,这两个"方阵"比电视和综合性日报的表现更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今年7月1日起扩版,优化内容强调做"有时效的深度报道"和"有专题研究的深度报道"。无独有偶,美国的《新闻周刊》不久前也  相似文献   

18.
危机传播的"第一时间"原则不仅仅与新闻报道中的"时效性"、"重要性"等特点相互呼应,而且是遭遇危机的主体占据权威信息源、设置报道主题和报道基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内容,但往往因专业性太强、贴近性不够,显得太"硬"而不被受众所看好.本文意在探求经济报道"软着陆"的实现途径,以求得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