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高校档案整理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来源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来源原则的演变中得到启示,根据现今高校档案既具备机关、企业档案特点,又具有自身明显特点: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把旧来源原则中的实体机构虚化为广泛的、抽象的、概念的机构,把自由来源原则、“新来源观”的思想综合融入到高校档案整理工作中,指导现今高校档案整理工作的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努力保持文件之间的逻辑、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档案来源观是现代理性主义的产物,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档案学者对基于现代理性主义的传统来源观的认识论进行了解构,对传统来源观否定文件形成过程中所涉及主体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进行了反思,并对传统来源观将情感排除在外进行了批判,档案来源观由此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即由“实体来源”转向“概念来源”,由“形成环节来源”转向“文件全生命周期来源”,由“单一机构形成者”转向“多元主体形成者”。档案来源观的后现代转向体现了人本思想,为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实现档案资源智慧化开发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义来源”、“概念来源”的外延、内涵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概念来源”就是“广义来源”,但“广义来源”比“概念来源”有更明确的边界,可操作性更强,以“广义来源”统一这两个概念,对于消除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对新来源观的神秘感,提高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档案的“记录性”是档案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根源。论文首先梳理了档案学界对“记录”的认识,从记录主体、记录客体、记录方式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传统环境与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档案记录的特点,并总结出演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第四范式及档案多元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的档案记录观进行了理论阐释,提出政府档案记录的客体化、扁平化、多元化趋势,并从微观事务证据和宏观历史叙述两方面反思了该现象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论文最后指出,档案记录现象的变化从根本上而言是由来源记录的发展所致,从记录观的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为我们深化档案来源原则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也许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在前面论述从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的演变历程时,并没有提及"新来源观".  相似文献   

6.
童兵 《当代传播》2021,(2):4-7,30
本文讨论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关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笔者认为可从理论研究、特别是新闻哲学的角度,新闻信息传播历史演变的角度,新闻实践尤其是新闻业务的角度,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四个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来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四个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五千年形成和积累的传统文化成果继承光大、合理借鉴国外新闻观研究成果、新闻科学研究对新闻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特色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观的呈现应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考量和具有中国风格,用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观考量新闻传媒的观念与机制,应反映中国实际、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生事物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关注已有变化并思考如何实现档案部门与平台的对接是新环境下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事由原则与来源原则的发展及演变动因进行了梳理;其次以政府转型的“放管服”需求为框架,分析了政务服务的变革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最后对事由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剖析,并深刻反思了档案的来源问题。指出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应对前端业务活动方式的变化,事由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突出特征,文件归档和档案管理应当围绕事由展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舆论观的演变发展,大致形成了如下轨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舆论观:立足于动员人民、瓦解敌阵;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舆论观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舆论观在理论方面卓有建树,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舆论观: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Ž����׹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文献概念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古今学者不同文献观的分析、从文献内容的信息性、符号的识别性、载体的固态性,形态的呈现性四大基本文献的构成揭示了文献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中外学者对知识竞争力概念的认识,分析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学者对竞争力来源的演化过程,指出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对竞争力来源的研究是沿着劳动(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能力、知识要素的路径演变的;归纳区域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知识竞争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关新闻工作的文献、著作、讲话,可以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标识性的概念,每一个概念也反映着对应阶段新闻观的特点.以标识性概念演变为线索,本文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为"宣传本位"新闻本位"舆论本位"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标识性概念分别为"宣传鼓动"新闻宣传"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档案文献编纂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著名档案学者J.斯科里内克提出:21世纪的国际社会已从基于司法——行政管理基础上的档案概念向基于社会——文化基础上的档案概念转变形成新的档案观。也就是说,档案功能从传统意义上突出的政治功能,正向着突出文化功能方面转变;在新旧档案观的转型过程中,既要重视社会、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解释学认为,在文本阅读活动中,“视野融合”就是理解者的当前视野与文本的历史视野的交融:阅读理解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从文本中“重新获得一个历史过去的慨念,以致它同时包括我们自己的概念在内”。对这种“观野融合”的阅读原理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文本意义的理解观——即“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二是文本意义的创造观——即“我们总是以不问的方式在理解”;三是文本意义的批判观——即“提问就是暴露和开放”?  相似文献   

14.
舆论动力学视野中的美国权力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动力学以揭示舆论的生成与演变的内外动因为旨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视阈:其一,研究影响舆论生成与演变的个体因素和个体状态;其二,研究影响舆论生成与演变的外部因素,如社会交往环境、意识环境和公众总体环境等.本文在界定舆论动力的概念及研究视阈的基础上,论证了美国权力精英通过定义和解释外部事件、制造新闻和舆论修辞等策略,实现了权力对舆论中的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潜在支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外档案学理论中"来源原则"概念的典型观点分析,重新思考了"来源原则"的思想含义,并论证数字环境条件下"来源原则"思想的发展要求及发展方向;阐述了"来源"概念化是重新界定"来源原则"的必要前提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6.
信息商的提出:概念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现有“信息能力、信息化、信息素质”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信息商概念,认为信息商就是集成了信息观、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而形成的对信息环境的适应、控制与创新能力。分析构成信息商的信息观、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三要素的关系,以及此概念的提出,对于图书馆管理与教育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图书馆学概念提出以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主题,可将其研究对象划分为机构范式、社会学范式、信息范式、知识范式和人文范式五个阶段。不同研究范式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研究热点或主题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每个阶段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与发展。总体上,图书馆学研究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一是从技术、经验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二是从静态的客体观演变为动态的过程观;三是从系统的结构主义转向更为本质的认知主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化,近似地遵循人类认知演化模型。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演变的成因,既有学科发展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科内在因素,还有本学科认知主体因素。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历程看,图书馆及其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影响较大,也是其演变发展的主要动因。图3。参考文献59。  相似文献   

18.
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化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概念的科学性。《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是作者积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考证,而形成的研究成果。文章以事实为依据,历史地、多角度地探索了“出版”一词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同时对中外“出版”一词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的见解;此外,还就出版学的性质、研究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决定了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新闻思想的演进也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烙印。媒介(报刊)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下,与政治舆论环境的建构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研究梁启超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论著来对他的报刊角色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梁启超报刊角色观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其对梁启超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 ,以“新来源观”的形式出现在档案工作者面前。深刻理解“新来源观”的实质 ,对于电子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从语言分析、历史回顾、哲学思考等角度剖析了“新来源观”的实质 ,论证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原则。作者进一步阐明了“新来源观”的提出对于把握档案学其他相关问题 ,如来源原则与全宗原则、事由原则的关系的实践意义 ,并对“新来源观”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