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枯燥的数学,作为教师,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富有挑战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外,重要的是教师要顾及每一个“人”,运用发展的眼光,把数学课堂变成“磁场”,牢牢地把学生“吸住”,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不再是讨厌的地方,而是最向往的学习乐园,能尽情地享受数学课堂、享受每一天. 要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李艳 《教师博览》2023,(24):26-29
建构“立学课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链接学生的生活、助推学生“探索”、指向学生“应用”、回归学生“创造”。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领,通过创设“问题场”、设计“问题链”、刷新“问题域”、提炼“问题核”,来夯实“立学课堂”建构基础、引领“立学课堂”建构实践、优化“立学课堂”建构品质、落实“立学课堂”建构旨归。  相似文献   

3.
李艳 《教学与管理》2021,(10):54-56
"立学"课堂是深度的、有灵魂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在"学"字上下功夫,又要在"立"字上做文章.优化问题策略能有效地建设"立学"课堂.以"问"激"学"、以"问"导"学"、以"问"启"学",能打造有灵魂、有深度、有品质的"立学"课堂.通过"立",改变学生"学"的生态、样态,促进学生"学"的真正发生、深度发生.  相似文献   

4.
沈庆九老师提出的“理趣课堂”是一种值得研究与实践的模式,他将课堂的“理趣”定义为“含理而有趣,自然而情真”。笔者认为,要做到课堂含理而有趣,自然而情真就需要做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以人为本、回归本真。由此,要打造理趣课堂,就需要教师明确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师的“教”是水,学生的“学”是山,水要绕着山转,山水交融,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上润物细无声,赢得满山的翠绿。  相似文献   

5.
数学“求真课堂”的打造要注重学生的真“学”、真“思”、真“感悟”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感悟等,将教师的真“教”与学生的真“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在课改进入内涵发展的今天,“全力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主题曲。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演奏出高效的乐曲。学生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旋律,而精心的练习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尾声,即为高效课堂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陈五周 《中学科技》2023,(21):31-33
<正>在当前教育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立学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立学课堂”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习作为教学重点的教育理念广泛应用于各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提倡通过教学优化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助力学生在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笔者基于“立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其内涵和理念的剖析,寻找适用于化学教学的方法,完成初中化学“立学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立学课堂”是江苏南通课堂改革的新样态,旨在有效避开数学课堂教学的模糊化、形式化、浅层化问题,真正聚焦学习形态和“站(立)着学”素养内核,实现课堂改革的目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从教案设计的“有形”与“高效”、教学活动的“有形”与“高效”、教学评价的“有形”与“高效”、教学反思的“有形”与“高效”四个维度入手,切实落实“立学课堂”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动”“自动”,让学生打开狭小的窗,封闭的门,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如当学生学到百分数,让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习潜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真正在“活”字上做文章,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建构“让学课堂”不是让教师“无为”,而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赋予学生。在建构“让学课堂”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让”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深刻。“让学课堂”是一种开放性、主动性、深刻性的课堂。建构“让学课堂”,要求教师打开“学”的动力源,打通“学”的障碍点,打破“学”的边界线。构建“让学课堂”是对学生学习权利、学习时空、学习能量等的多维度赋予。  相似文献   

12.
“融学课堂”的建构与实施,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有效推进五育并举,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数学教师应该从“融学课堂”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4.
围绕“立学课堂”的建构、打造、完善,通过教学管理关注学生“学”的全程,优化学生“学”的样态。从“备学”“研学”“拓学”等环节入手,打造课堂教学管理的“三三三”模式,努力让学生的“学”个性化、品质化、自动化。践行课堂教学管理的“三三三”模式,不仅能帮助师生“成事”,而且能助推学生“成人”。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彻底改变学校中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深入的状况,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校长刘汉文带领全体教师开展了“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学思课堂’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聚焦“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根本追求,建构了“学思课堂”系统性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打造了以生为本的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想学”“会学”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思维发展,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智慧、教学素养的发展。田心小学一线教师的课堂呈现出新样态,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生本课堂就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教学形态。构建生本课堂如同打造《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学生是“食客”,教师则是“厨师”。要构建“色香味”俱佳的生本课堂,需要“厨师”了解“食客”,选好“食材”,精心“烹饪”。一、待“食客”上心。确定生本教学目标一堂好的生本课,首先要看它能否满足“食客”的口味。否则,烹饪的纵然是山珍海味,也是浪费。因此,摸透学情尤为重要。只有了解“食客”的所需所求,才能恰如其分地拟定“菜谱”,即确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马海霞 《学周刊C版》2011,(11):117-117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其中,把“数学活动”引人数学课堂就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走进教室,我们常常能看到两种课堂:一种是“故事”课堂,一种是“事故”课堂。在“故事”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智慧碰撞,发展思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成长经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己任,巧妙引导,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认识,将一节课演绎成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故事。在“事故”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强硬要学生接受自己教学意图的思维绑架。教师“套路”学生,学生一味迎合教师,课堂呈现的是“伪学习”“伪建构”。  相似文献   

19.
打造高效课堂,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设探究,引导学生巧妙质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建构、自能性建构。精设探究、巧妙质疑、促进建构,是“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总结的“十二字真经”。实践证明,把握“十二字真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严婷 《学苑教育》2023,(13):12-13+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十分重要,在“立学课堂”视角下,引导学生开展微项目学习能够有效地彰显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前预学,做好微项目学习准备;课堂实施,深耕微项目学习任务;课外延展,拓展微项目学习空间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立学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