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2.
尊重孩子     
△孩子是人,是独立的社会的人。父母与孩子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尊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尊重孩子是理所应当的。  相似文献   

3.
走近孩子,是一个问题。因为,孩子大了,稍不留神,便走远父母:孩子开始不听话、顶撞、隐瞒、说谎……于是,父母们便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相处!是孩子的错吗?不是。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与子女相处,是一种人际交往。良好的交往,必须是交往双方通畅的互动。父母与子女交往,父母常常是主动的一方,父母的交往行为(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也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今天的父母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代的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教育。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  相似文献   

5.
徐发颖 《教师》2012,(36):128-128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一个孩子从小所看到和所学到的最初形象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喜怒哀乐。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象,父母是家中的一个标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也是一个家庭的天平,把握着这个家庭的命脉。所以,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神,父母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尽力为孩子祝贺生日,孩子却从不过问父母的生日。凡此种种,值得深思。为此,设计了一次主题为"爸爸妈妈我爱您"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发现爱孩子对父母了解关心甚少不是孩子们的错,是父母过于  相似文献   

7.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顾佳 《家教世界》2013,(8X):266-267
<正>每个孩子的降生一定都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心肝,是父母的期盼,是父母的希望。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健全,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不停止的。所以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着,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孩子则蛮横娇气。为什么上帝创造人类还会有小孩和大人之分呢?是因为孩子的各项机能还没能达标,没处在成熟的界限内。所以孩子活泼,像只飞舞的蝴蝶;所以孩子天真,像块透明的水晶;所以孩子脆弱,像易碎的瓷娃娃;所以孩子懵懂,像支万花筒看不清花花世界。、岁,正是孩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摘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回报父母呢?一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端杯茶来;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也帮助拎一部分东  相似文献   

12.
愈来愈多的人重视起家庭教育来了,上要顾父母,下要管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我发现,它们又多半是随意性的。父母其实常常是以自己为标尺来考虑孩子的。父母冷了就催孩子加衣服,父母热了就让孩子减衣服。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天下太平,父母闹气就拿孩子出气。父母有空了就检查帮助孩子的功课,父母没有空闲就来一个大撒手。这样的事,不是司空见惯了吗? 再随便四顾一下吧,殴打孩子,体罚孩子,相信棒槌底下出孝子,或者娇惯孩子,像填鸭一样地催肥孩子,父母教给孩子——应该说是引诱孩子喝酒吸烟……这各种的野蛮、造孽与摧残,这对于下一代犯下的罪,不是到处可见的么?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4.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15.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父母的爱同食品一样,是孩子成长的“食粮”。父母的爱尤其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社会条件。有研究表明,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一般发育缓慢、感情冷漠、心智落后,还易早年夭折。父母的爱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信其所亲,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挚爱,才会接受父母的教导。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应如何爱孩子呢?一、爱而…  相似文献   

16.
高露 《红领巾》2014,(3):38-39
孩子,是父母的无价之宝。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的脉搏就注定为孩子跳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哭一啼都将牵动父母的末梢神经。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学习是父母最关心的、也是特别现实的问题。父母为孩子的学习不遗余力,费心费力,甚至呕心沥血。实际上,尽管父母费尽了心思,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仍然不是很理想。父母焦虑,且经常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缘故。那么父母该怎样——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19.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启迪和滋养着孩子的童年,指引和督促着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影响孩子的一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也就是说如同孩子需要教育一样,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胜任的,父母应该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为人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