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文艺创作中产生了一种唯情论倾向。有人说:“艺术就是感情”,而感情是“某种无人能够准确地说明的东西”;“艺术除了供人观赏即审美外,不应有别的目的”;“创作离思想越远,艺术性越高”。他们口头上也承认文艺创作应该力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但实际上却又把“善”理解得非常狭隘,根本忽视或回避了艺术的功利律。我认为,文艺创作必须遵循艺术功利律,这是艺术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所决定的,是艺术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根本原则所决定的。在文艺创作中,情感和思想始终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没有理由把遵循艺术功利律和搬用“庸俗社会学”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三、文艺创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文艺创作的性质 ,提出了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 ,而且还在总结文学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地论及了文艺创作这种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的各个层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创作理论问题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基础。1、艺术表现——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 ,针对他创作中不从生活真实历史出发 ,而从主观观念出发 ,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地表…  相似文献   

3.
在席勒的不少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传声筒”倾向,直接导源于“为一般而找特殊”的创作程序;但席勒在理论上对创作程序所作的概括却与此大相径庭,他认为,“从无意识之物”开始,到把这“无意识之物”转移到一个“客体”上去,是一切成功的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此论既是文学创作实战经验的理论升华,又寄寓着席勒对文学创作审美特征的深刻了解和对文学作品特有价值的肯定与期待。  相似文献   

4.
在席勒的文艺创作理论和实践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亲和与疏离文艺创作审美特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根源于制约席勒从事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的诸种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诗无古今,惟其真尔。有真性情,然后有真格律,有真格律,然后有真风调。”①这是清代批评家尤侗的一段话。袁枚也曾援引过别人的话:“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②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论典籍中,这种表现对真实的高度重视和急切追求之言,比比可见。这样一笔宝贵的遗产,为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传统参照。对于我们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并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原则指导今天的文艺创作,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论中的真实现。性真:有真性情,然后有真格律我国古代文论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漫长…  相似文献   

7.
我们谈论艺术表现问题,其运思方式、表达手段和艺术技巧都凝集于这一点。文学的创作与理论探讨的视阈——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黑格尔说:“艺术的使命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文学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表现”,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也反映文本形成的结果。我国古代文论《毛诗序》中提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8.
这是《郁达夫文艺创作之特征》一书的第二部分。这部分论述了四个问题:一、自传体的方式;二、人物描写;三、自然环境的描绘;四、情节结构和主题。这一期,登载第一、二问题。 自传体的方式 郁达夫在文学作品中的自我表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他使其它的艺术表现手段,服从于表现这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郁达夫创作的真实性。因  相似文献   

9.
晚唐李商隐善学杜甫的诗歌,且这种学习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义山早期学杜直书社会政治问题的忧国伤时精神以及后期学杜五七律创作。造成这种阶段性的原因,从文学外部的政治因素来看,就是李商隐政治心理的变化所带来的他的学杜忧国伤时精神在强烈程度与表现方式上的变化;从内部的艺术因素来看,一是义山"沉博绝丽"与老杜"沉郁顿挫"之间相通的艺术精神,这是他愿学、善学杜诗的基础;二是两人中后期都致力于近体诗创作的共同倾向,这则是义山中后期侧重在五七律上学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是一篇用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文艺创作规律的典范著作。信中在阐述“诗要用形象思维”时,提出“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毛主席把形象思维和赋、比、兴艺术手法联系起来论述诗歌创作,这是对我国传统诗论理论上韵深刻概括,推陈出新,从而揭示了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的指示,总结我国丰富多采的文论遗产,批判地继承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将会为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教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个与儒家伦理道德原则和社会政治原则密切相关的范畴,‘墩化”范畴的批评原则和特征不仅为古代文论家推崇,而且“教化”范畴在当代语境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化”范畴所呈现出的思维模式,已经渗透于我们民族的大脑、灵魂和发肢,我们在许多当代文论中都能看到它的踪迹和影子,“教化”范畴在当代文论建构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丘处机是金代全真教“北七真”之一。他的山水景物诗是他修道的心路历程的诗化表现。修道是宗教体验,作诗是审美活动,二者结合的契机主要在于丘处机的心性修炼走着一条感物体道的途径,具有古代传统思维天人合一、观物取象的特征,而这也正与古代诗歌“感兴”创作思维相一致。因此,他的山水景物诗中艺术蕴含较多,一般宗教诗的说教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13.
比较莎士比亚与郭沫若之后的发现是:莎士比亚在16世纪就已经达到的人性的深度,400年后郭沫若却未能达到。其外部的原因是20世纪中国的现实并未给戏剧舞台留下太大的向人性纵深拓展的空间,而内部的根源则是郭沫若戏剧的“席勒化”倾向,人物永远为主题的表现而行动着,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但是,郭沫若的戏剧却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这既是中国艺术传统影响的结果,也是其艺术个性所做出的独特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 “度”,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文艺创作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劳动,同样要遵循适度原则。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中间主要的东西便是分寸感”。他把失去分寸与艺术的虚伪联系在一起。托尔斯泰所讲的分寸感,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适度原则,即对艺术反映的主观与客观对象的精确把握,并表现得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5.
一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南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陌生化"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学批评中,“失语”概念一般有四种用法:先锋小说的“失语症”,“失语的南方”,“女性失语症”和“当代文论失语”。“失语”一词更普遍地用于批评与反思当代文论的西方化倾向。“当代文论失语”说时“五四”以来中国文论的基本估计与历史事实相距甚远,所谓重回古代文论这一绵延数千年的完整而统一的传统则明显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情绪,甚至有削足适反的嫌疑,因为它企图使变化了现实去适应传统的理论。文论失语说是一种总体性命题,印象式的评论与概现性成份显然多于具体的辨证的分析。其否定性与批判性的冲击力有余而具体性、深入性的实证分析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强调文艺创作要善恶必书,美丑必露。班固在总结《史记》的写作原则时,就提出了“不虚美”、“不隐恶”。刘知几在《史通·感经》篇中进一步发展了班固的观点,“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古代文论中提倡的这种“美丑必露”的原则,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吴组缃曾在《如何创作小说中的人物》中指出:“世上绝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老舍也说过:“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这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审美原则。而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曾走过一大段弯路。在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贴标签、定框框等倾向,具体表现为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写人,按照一定的“方程”  相似文献   

18.
<正> 作为同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论家,贺拉斯和朗吉驽斯的文论,都能够从普遍的、永恒的人性出发来阐述文学艺术的准则,推崇天才和倡导勤学苦练。但是,这些相同或相近的艺术主张,并不能掩盖住他们文论之间的主要区别。 贺拉斯与朗吉驽斯文论的最大差别,莫过于理性与情感的迥异。贺拉斯的理性主义倾向,在他的文论著作《诗艺》中,主要体现为“合式”的艺术的总体原则;而朗吉驽斯的情感色彩,在他的《论崇高》中——尽管  相似文献   

19.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精神与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要求相结合,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运动的革命传统。这个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不仅依据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真实反映时代生活、深刻体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的杰出作品,而且结合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自己的创作经验,科学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并同违背现实主义原则的各种错误理论和创作倾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和研究的一份重要的文艺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