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TiO2 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TiO2 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 的晶粒度随着长大.而且当水解pH~1,热处理温度达到 2 70℃时就已经有 43 %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出现.通过计算发现,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 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 的晶粒度大得多.将制备的纳米TiO2 应用于染料电池,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内径40 mm的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SiO2、Al2O3和TiO2 3种纳米颗粒在振动辅助流化时不同振幅、频率下的流化特性,比较振动对不同黏性纳米颗粒流化的改善程度及原因。结果表明,在无振动条件下,SiO2纳米颗粒达到稳定状态时表现为散式流态化;Al2O3和TiO2纳米颗粒在流化床底部形成较大的聚团,导致明显的流化分层现象。在振动条件下,SiO2纳米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降低,床层膨胀高度随着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对于Al2O3和TiO2颗粒,随着振幅和频率的增加,临界流化速度降低,床层膨胀高度增加,流化床底部的聚团尺寸减小,但当频率和振幅较低时,振动对其流化行为无明显改善。振动强化了纳米颗粒聚团的碰撞,具有促进聚团破碎和密实化的双重作用。针对不同黏性的纳米颗粒,若要达到最优的流化质量,需要探索不同的振动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毛细管结构变化会影响其性能这一问题,对毛细管截面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水力直径为1mm左右的微小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管脉动热管底加热时的性能明显优于顶加热;正方形截面角管水平放置也能够运行;三角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比正方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更低。脉动热管在水力直径为1.5mm时比1mm时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考虑热损失的光热转换计算模型,实验研究Ag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特性。在传统工质水中加入纳米颗粒,使工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得到强化,从而获得较好的光热转换特性。颗粒体积分数为2.5×10-6的Ag纳米流体获得最大的温升67.31℃,是基液水的1.8倍。但是,由于在计算光热转换效率时考虑了热损失,其光热转换效率是基液水的2.9倍。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颗粒的温升和光热转换效率逐渐增大,温升和光热转换效率的变化速率均逐渐较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6.
应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类氦氪离子(Kr34+)经过1s2lnl'(n=2,3,…,15)态的双电子复合截面,然后在冲量近似下计算了Kr34+与CH4、NH3、H2O和HF共振转移激发(RTE)截面.在低动量端,CH4、NH3、H2O和HF的康普顿轮廓依次减小.相比Kr34+与CH4的RTE截面,Kr34+与NH3、H2O和HF的RTE截面在第1个峰位处截面值分别减小10.7%、23.3%和33.6%,在第2个峰位处截面值分别减小6.0%、12.3%和18.9%.同时,RTE峰的宽度依次增加,这表明随着C、N、O和F的核电荷数增加,库仑作用导致电子动量空间分布变大.  相似文献   

7.
尝试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ZnO作为光阳极制作染料敏化薄膜太阳电池,并讨论了电池的性能,与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电池作了比较,探寻利用纳米ZnO薄膜半导体材料作为光阳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硅灰石陶瓷沉积于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硅灰石涂层,对涂层的工艺、结构和性能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制备了硅灰石TiO2 复合涂层、硅灰石ZrO2 复合涂层和硅酸二钙涂层,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证实:等离子喷涂硅灰石涂层、硅酸二钙涂层以及W7T3、W3Z7、W7Z3三种复合涂层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又与钛合金基体有较高的结合强度,是较有应用前途的骨替换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镉污染,采用1/2 Hogland营养液研究100 μmol/L CdCl2处理1~4 d时龙葵(Solanum nigrum L)叶片和根系的氧化损伤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的MDA 和H2O2含量随着Cd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叶片MDA的上升幅度大于根系,根系H2O2的上升幅度大于叶片;叶片和根组织的SOD、CAT、APX和POD活性均随Cd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说明Cd胁迫诱导龙葵H2O2累积并导致氧化胁迫,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可能是Cd的解毒机制之一;龙葵叶片H2O2由CAT和APX共同作用清除,而根中H2O2主要由APX清除.  相似文献   

11.
以环戊基甲基酮和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酮连氮化合物(环戊基甲基酮连氮,C14N2H24),采用1H NMR、13C NMR和IR表征确认产物的结构,并通过Gaussian 09计算对产物分子构型进行解析,表明(1E,2E)为最稳定构型;同时测定环戊基甲基酮连氮在常压下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沸点(Tb,238.4℃)、熔点(Tm,-38.2℃)、密度(ρ,0.910~0.969 g·cm-3)、动态黏度(η,2.35~13.17 mPa·s)和比热容(Cp,2.97~3.63 J·g-1·℃-1),并根据密度计算其等压热膨胀系数(α,8.26×10-4~8.75×10-4-1)。结果显示ρ、η与温度呈负相关,Cpα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使用相变材料可有效地实现能量的高效和合理利用,从而有助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一种纳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由填充纳米颗粒和纳米孔基材组装而成。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纳米孔基材和复合材料的相变行为及相变热特性,讨论不同尺寸或工况下它们的热特性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铜纳米颗粒的熔点随尺寸的变大而逐渐升高,且熔点比块材低,比热容比块材高;SiO2基材不存在固定熔点,而有一个跨度较大的熔化区,各工况下比热容比块料值明显偏小,比热容随其尺寸大小和温度升高而增大。研究表明,Cu/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高于Cu颗粒和纳米孔基材,Cu/SiO2体系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同时,填充Cu纳米颗粒能有效地改善纳米孔基材的储热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4-羟基环孢素转化菌Nonomuraea dietziae为出发菌,采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产量达208 mg/L的稳定遗传菌J263,较出发菌164 mg/L的产量提高26.8%。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针对诱变菌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系统优化,并对金属离子的添加进行考察。最终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甘油26.5 g/L,糊精11.6 g/L,蛋白胨9.7 g/L,酵母浸粉3.5 g/L,大豆饼粉15.0 g/L,大豆油2.0 g/L,硫酸镁0.40 g/L,硫酸锰0.010 g/L,钼酸铵0.010 g/L)。在最优化条件下,4-羟基环孢素产量可达324 mg/L,较出发菌提高97.6%。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地表覆被类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加剧了热岛效应的发展。基于Landsat数据分析海口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运用CA-Markov 模型模拟预测城市热岛的发展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城市热岛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值建成指数(NDBI)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16年海口市热环境分布情况,各热岛强度等级平均误差较小,Kappa系数为80.49%,模拟精度较高,并得到2024年海口市热环境分布情况;2)2000—2016年间,海口市热岛效应愈发明显,主要向琼州海峡沿岸、南渡河西岸以及高铁周围延伸。强热岛范围增加11.60 km2,热岛范围减少2.26 km2,大致保持不变,绿岛范围增加38.64 km2,是16年中热岛强度转变最大的。预测2024年的热岛强度分布将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3)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NDVI指数每升高0.1,城乡地区地表温度差降0.22~0.45 ℃;而NDBI指数每升高0.1,将对城乡地区地表温度造成0.20~1.42 ℃的温度差。此研究成果可为缓解城市热岛及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河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三凹三凸”的构造格局.依据 1 2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47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了东部凹陷 1 2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东部凹陷地温梯度变化于 10~ 50℃/km之间,岩石热导率变化于 0.819~ 2.914W /m·K之间,平均 1.667W/m·K,热流值变化于 45.7~ 70.0×10-3W/m2 之间,平均为56.1(±6.98)×10-3W/m2.热流分布的格局是古潜山带和斜坡带高于洼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