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读课文有一位大师说,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差几个字.学习名家名篇,尤其能让学生品味到大作家语言表达的精妙.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独担之任"-"言语性".  相似文献   

2.
一位大师说过,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差几个字。学习名家名篇,尤其能让学生品味到大作家语言表达的精妙。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独担之任"——"言语性"。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潘新和先生指出,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在教学名家名篇时,我们主张以"语言表达"为价值取向的课程本体观,四分之一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价值追求 1.指向语用层面的语文教学 言语,指的是个人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语言来自言语,言语包含了语言。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学习“个人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简而言之,语文课程的特性,即学习言语。学习言语,包括学习个人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表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是:建立广义的知识观;区别"语言"和"言语"。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主要有:言语活动的基本规律;言语行为策略和实践活动;言语成品的经验内涵;言语作品经典选粹与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对其课程性质的探讨不时出现。根据论者哲学观的不同可分为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两大类。前者认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言语形式运用的课程,后者只以语文课程性质作为讨论的话题,并非对此进行本体研究。可根据"家族相似"理论重新思考语文课程性质:在对待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上,本质主义专注它们之间相异的地方,反本质主义专注它们之间相似的地方,而从语文课程是从一个"综合课程"分离出来的角度来看,可以综合考虑其与其他课程的"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若从既要学习言语内容又要学习言语形式并以学习言语形式为主出发,则同样可以将其与其他课程区分开来。这样既限制了意识形态、人文思潮等对语文课程的干扰("非语文"),又避免了语文课程因科学主义所采用不科学的做法所导致的异化("唯语文")。  相似文献   

6.
王芳 《广西教育》2014,(25):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语用能力)成为了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呢?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说:"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即为积极语用。""言语的学习有两种:一是输入性言语,比如听、读;二是输出性言语,比如说、写。"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感受理解,轻表达运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站在语用的角度,用一双慧眼,对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引导儿童学习与借鉴言语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经验,提升言语智能水平。如何让学生自然参与到表达范式的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对于词语来说,其本身和在具体言语作品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将其称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对词语的言语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和言语规则"的基础上,学会"精确妥帖"、"有创意"的表达方法与艺术,让学生"心里所要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也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也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意"是手段、是途径,"言"是主体,是根本。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目标追求。因此,语文课文词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既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揭示的语文课程特性之一,也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但是,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讲课文"依然大行其道。面对"讲课文"效率低的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综合当前比较典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样式,尝试以言语实践作为小学语文学习基本途径的教学思想,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儿童语感,培养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主要任务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习"理解"文本语言承载的含义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密码,即言语发现;二是学习在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即言语表现。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运用以下策略在高段阅读课堂展开以"语用"为指向的教学,使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课程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自1949年语文由"国语"和"国文"改称"语文"以来,语文课程性质问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工具性、思想性、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教育性、言语性、审美性等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章的生命,不论任何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注重言语习得就理所应当地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言语习得的有效途径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注重积累,为言语习得养根积累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起点。古语有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因此,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16.
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就是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这种推理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特殊性.言语作品与言语作品教学,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语文学科中,到底是言语形式起主导作用,还是言语内容起主导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二者是动态平衡与互补整合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复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言语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是语文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着眼于言语能力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发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言语能力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人文素养发展,要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人文性,精心选择能够滋养学生心灵、具有丰富阐释空间的经典作品与人文知识;着眼于思维品质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超越性,建设面向"可能生活"、激发学生未来意识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因此阅读教学要构建言语实践型课堂。言语实践型阅读课堂要突出语文课程言语性的本体特质,遵循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规律,立足常态课堂的实效性要求,体现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延续性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形成语文学习的正确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头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不同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课程,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仅以教学内容而言,语文课程不仅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教授文本的内容,而且还要教授某一言语作品(选文)的语言形式;与此同时,语文课程不能为突出特殊性而只教形式,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这些形式有效地运用到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比喻"的教学,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在教,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