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是解释为什么“蝌蚪吃蝌蚪”吗?那是科学课的事情。是讨论“优胜劣汰”吗?那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怪不得别人要说语文教师整天在“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假如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会分三步走,一步比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烦恼     
我想做个守约的人晓语姐姐:我经常不守约,不是迟到,就是忘记带约好借给别人的漫画。我担心这样下去大家会不再相信我。我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守约呀。为什么会这样呢?重庆市第二小学侃侃侃侃你好:我认为你在跟别人相约前,认真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如果觉得可能做到,马上有礼貌地告诉别人。也可以跟朋友一块儿商量,告诉他们“这样我能做到”或“我只能做到这一步”等等。相约不是谁强迫谁做什么,而是在相互间都认为“能做到”的条件下成立的,做不到的承诺是没用的,也是对对方不礼貌的表现。如果多次违约,正如你所担心的那样,…  相似文献   

3.
<正>先秦儒家提出仁义学说,广泛传播,成为其他学派也比较关心的问题。经过互相影响,互相综合吸取,仁义学说不断发展。汉代董仲舒对仁义学说的发展也作过一定的贡献。为了叙述的方便,仁与义,先分别讲,后再合议。一、仁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仁的意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立,也要使别人立,自己要达,也要使别人达。就是说有好事就要想到别人,让别人也得到好处。与此相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洲》),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两方面也可以表述为“与人为善”和“害人之心不可有”,  相似文献   

4.
我的表弟很可爱,他小小的年纪,却很会出鬼点子,撒娇、欺骗和戏弄别人呢!譬如他吃了一根冰棍,还想吃第二根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讲,他都要想方设法再吃到第二根。又譬如他去逛街的时候,高兴起来就走几步,不高兴了,就一步也不走,赖着要别人抱,还会想出鬼点子来,戏弄别人,非达到目的不可呢![求美片断]看出,小作者所选的材料很吻合,是能表现“表弟”性格特点的。但就是小作者没有让“表弟”出场,以他自己的行为、动作“表演”性格特点,而是作者用自己的话把“表弟”的性格特点给简单、概括地介绍了,“表弟”没有给人留下可爱、撒娇、调皮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在绘画时,常常觉得画别人容易,画自己难,因为人往往很难准确地评价自己。习作《我的自画像》,就是要画出自己,最好还能画到“骨”。那么,怎样才能画好自己呢?角度一:基本款,要的就是个“真”字给自己画像,当然要真实,写真外貌、真性格、真爱好、真特长等。  相似文献   

6.
王慧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129-130
苏格拉底说:我是一个产婆的儿子,我自己也会“助产术”。他认为正像新生儿需要有人接生一样.人的新思想也要别人帮助才能顺利“分娩”.所以苏格拉底常通过一问一答的交谈,通过生动活泼的谈话.使谈话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深入探索的兴趣,学会一步步正确的思考问题,顺利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表达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都渴望拥有同学间的友情。高兴时有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烦恼时有人“出谋献策”为自己解忧。然而,这种渴望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不少同学感到自己“人缘”不好,那么,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省、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与同学相处,关键要做个有“心”人,特别强调要有三“心”,即热心、真心和关心。热心,就是要热情地对待同学,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要满腔热情地为大家做事,…  相似文献   

8.
一要会“穿鞋子,戴帽子”。鞋子与帽子能束缚自己,校长要会时常给自己“穿鞋、“戴帽”,管束自己。要敢讲别人的不是,也敢讲自己的不是;能批评别人,更能批评自己。二要会“拿梳子,照镜子”。校长既要学会将自己身边的琐碎事情梳理得井井有条,还要经常照照镜子,照...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认为:“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任何缺乏自信心的人,其事业、学业都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他总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认为自己缺点很多,事事不如别人。特别是一些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自己更是破罐子破摔,自信心完全丧失。这种情况怎么办?笔者就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随班就读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名人名言     
“要使人民离开愚昧状态”专制主义者利于人民愚昧,我们则利于人民聪明,我们要使人民都能逐渐地离开愚昧状态与不卫生的状态。各地政府与党组织,均应将报纸、学校、艺术、卫生四项文教工作,放在自己的日程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十七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对教师提出“躬行”与“自明”的要求。“躬行”即是身教,不言之教。他说,圣达的人有他独到的操行,不需要用言语去教诲别人,别人就能受到感化。即以不言之化,行感化之教,使学生在教育者行动的感化下,自己受到教育。同时,他强调教师要有丰富正确的知识.“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他说:“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要使  相似文献   

12.
可爱的木头     
有一名小读者来信说:“我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班干部部当不上,事事都不如别人……”读了这名小读者的来信,编辑想到了下面这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而又客观的分析,找到自己的优缺点。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有短处,也会有长处。大诗人李白曾热情洋溢地抒写“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他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3.
子晨 《中文自修》2010,(1):64-64
人们常说,要“一步一个脚印”,因为一步一步地走,就比较踏实稳当,而从“步”这个汉字最早的字形来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步”就是两个脚印,而且能清楚地分辨出是一个左脚,一个右脚。两脚向前移动,完成一个动作,就是一“步”,  相似文献   

14.
营造风格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散发自信。这种自信能告诉别人,你尊重自己,喜爱自己,为自己而非他人着衣打扮。你就是自己的缪斯。风格来  相似文献   

15.
学语文,就是要知道某一特定的休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中说的话写的文的意义,要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好自己在某一特定的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要“知意达义”。只是这“意义”不是别人给的,不是靠死记的,而是靠“悟”出来的。靠背熟,记牢的这些不是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的“伪善”举动,也就是那些不是出自本能和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而只是刻意地为了要使自己在别人眼中显得善而做出的善举(包括善行、善言和善意)。很多人因看不惯这类矫情、做作,每当遇到言不由衷或者“伪善”的人,就要从对方的话中挑刺.把别人驳斥得体无完肤.方觉得舒坦.  相似文献   

17.
宽容忍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准则。处理学生矛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宽容忍让这,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应当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儿,首先要找一找自己的过错,然后勇敢地向对方主动承认自己的不对,向别人致歉,以求得谅解。宽容忍让,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应当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紧抓不放,斤斤计较,甚至怀恨在心,而应学会宽容别人的错儿,过往不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曾经刮过这么一股风,说什么:“中国应搞西方式的多党制”,“反对党的存在可以起到制衡监督和防止政策失调的作用”,“多党派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让人民选择自己的政府有什么不好?”这种看法对不对,它在中国能不能行得通?经过了北京动乱和反革命暴乱风波之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地总结和思考一番。  相似文献   

19.
秦本凤 《广东教育》2005,(10):67-68
“信达雅”三字,原是严复在《天演论》里阐述的翻译西文的三条标准,后来被广泛地用作文言文翻泽中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泽出来。“达”是指译文耍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泽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借他人之力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谋略。“刀”指的是另一种力量,“杀人”指的是实现自己的目的。若将此计用于小学生作文之中,那就是借用别人的材料。借用别人的表达方式,借用别人的诗、词、句、段,从而更有力地、更便捷地突出自己想表达的中心。使用此法时,一定要把握好中心,掌握好所借之“刀”。以免错“借”错“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