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当前,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中国精神,以最佳的表达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创作出具有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已经成为电视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华好故事》是由浙江卫视打造的一档原创人文综艺节目,自2014年8月1日开播至今,已经成功播出三季,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口碑,是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节目深入挖掘传统故事的文化底蕴,寻求人文与娱乐之间的平衡点,赋予传统文化以青春气息,将人文综艺节目推向了"人文+"的新时代.节目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创新,无疑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媒体与传统文化深入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国内外电视文化的激烈碰撞提供了良好契机。就碰撞的结果来看,传统型综艺节目的定位及单一化表现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国人日渐复杂的娱乐诉求。基于此,目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开始使用"跑马圈地"的方式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跟风、模仿等导致节目同质化的问题。如此,拟突破现有发展障碍谋求可持续发展,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势必需要明确自身创新的定位。基于社会责任和媒体责任的履行要求,建议我国综艺节目在创新模式构建中,需要结合自身责任和受众需求,重新思考节目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于仰飞 《今传媒》2011,19(1):75-76
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节目到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格外引人关注,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前列,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本文试图解析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以及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影响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电视把各种文化叙事和视觉艺术手段都用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构建,通过各种符号使受众体验各种消费主义的快感。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对公众消费欲望的充分培养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消费精神找到了重要支撑。《一年级》是湖南卫视一档原创校园成长真人秀节目,于2014年10月17日开播,讲述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成长故事,从学生、老师、  相似文献   

6.
唐熙  伍嘉慧 《视听》2023,(7):106-109
媒体融合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要想从迷思中找回自我,实现破局,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力:在制作上,实现技术赋能综艺,打造高精尖人才团队,往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前进;在节目内容上,秉持守正创新理念,挖掘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避免过度娱乐化;在节目传播上,构建互联网思维,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与受众更好地互动。媒体融合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它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媒体融合进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梁佳 《新闻窗》2014,(4):46-47
以电视为传播手段的电视综艺节目,有些只是注重节目带来的利益结果,一些制作人根本不是有责任地去做好一档节目,因而使得电视综艺节目失去了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视听的、角度上看综艺节目,视听是分为两个不同的媒介的传播方式,视听的作用是让观众能够看到节目所表达所发生的事情,能让观众感受到听到节目人讲的话语,声话在节目中占同等作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电媒体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与日增长的观看需求让电视综艺节目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逐渐突显,电视综艺节目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为积极寻求出路,广电媒体应以自制内容节目与衍生文化节目产品为核心,创新人才高地,开发爆款IP;通过技术赋能版权,创新IP体验价值;最后形成IP跨界运营,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分别在上、中、下游孵化、培养及形成产业链,以此实现版权价值的充分开发,促进多元化电视综艺节目IP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向永心 《东南传播》2016,(5):101-102
开播于2011年3月21日的调解类电视节目《金牌调解》在近5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节目的创新到形成节目的典范,其意义不仅是对电视节目类型的探索,更在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随着网络电视综艺节目的推陈出新,受众注意力被不断分散,《金牌调解》节目进入生命周期的"拐点",其节目模式趋于固定化,节目影响度受限。近5年的发展与媒介环境的变迁使其受众定位出现中老年化、网络化、感性化困局。该节目必须实现受众定位的转型,从节目制作、选材、语言叙述方式、新媒体营销等方面实现年轻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孟令名 《今传媒》2014,(12):88-89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伴随着受众精神需求的持续增长,一直在摸索中进行着内容和模式上的创新,近年来,国内的很多电视媒体纷纷走上了引进、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的道路。这些节目的相继播出,一方面增加了收视率,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其"过度利益化"的特征,在利益的驱动下向庸俗、甚至恶俗演变,导致受众在热闹中精神更加空虚。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而言,无论进行怎样的创新,只有注重人文关怀,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传媒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的汹涌发展和迅速壮大,让电视的媒体霸主地位受到了动摇,媒体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网络新媒体是年轻人的最爱,对电视综艺节目而言,能否抢到这部分受众至关重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在媒体以市场为主导的今天,为了拼抢市场份额,各大省级卫视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或推出独播剧、联播剧和周播剧,或抢占综艺节目的制高点。而“限广令”“限娱令”,乃至境外节目版权引进限制。对各大省级卫视的影响不可小视,媒体收视和广告创收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在内忧外患、竞争加剧的今天。打造和培育“现象级”综艺节目成为各大省级强势卫视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4.
蔡晶晶 《新闻传播》2023,(23):112-114
红色综艺节目,是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搭建红色文化与节目受众沟通的桥梁,是红色综艺节目创新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深入剖析红色综艺节目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扬州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这一红色综艺节目为例,对节目中运用的创新性手段进行分析,为媒体融合语境下红色综艺节目创新手段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馨月 《传媒》2016,(18):38-39
当下电视节目策划雷同现象严重,各大卫视仿佛陷入了"大投入""大手笔"的怪圈,出品的节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变得低俗、媚俗.但也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性节目,竞技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便是其中代表.《中华好诗词》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以其娱乐而不失格调的包装让中国古典诗词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消费热点,在掀起一阵文化潮流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竞技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必须适时求变,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积极谋求创新。【方法】文章从综艺节目编辑制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技术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策略。【结果】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视综艺节目中,能够提高受众参与性、节目收视率,以及增加节目的附加值。【结论】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是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天津地方台播出的地域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以及我国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办好电视综艺节目得出一些启示,仅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8.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必然选择.地方电视媒体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战略,才能扩大影响力、争取话语权,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内容质量 节目内容的品牌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追求的目标,在全媒体时代,提高节目质量更是地方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重视受众的实际需要,满足受众的视听体验,提高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节目内容体现出专业化、个性化,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电视节目鱼龙混杂的问题,对广大受众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王小娟 《今传媒》2012,(7):33-35
当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研究出现两种对立观点,学理研究和论证综艺节目公共领域建设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章从政府规制、受众与电视媒体的关系、受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公共领域的理论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这种可能性,有利于推动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