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谢谢罗国敏老师为我们做的精彩的研究课。之前,我们都明确了今天研究课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体会诗情”,并共同确定这一主题可从三方面来进行讨论:(1)文本当中蕴涵的感情因素有哪些?这节课老师想引导孩子体会的诗情是什么?这种诗情是通过哪些文字来表现的?(2)为了体会诗情,罗老师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有哪些有意识的教学行为?(3)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县级竞赛课,执教的年轻教师,二十出头,讲起课来声情并茂,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大部分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应该说,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课,却不想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究竞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好课?这是许多教师经常追问的话题。对该问题的回答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认为,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一节好课。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实录 上节课我们利用光盘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师: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生:大家好!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生:(齐)灰雀。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5.
上好一节历史课,教师的激情是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激情能够感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能够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样,教师就必须作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课的立意 如何给刚刚步人中学大门的学生上好导言课,可谓见仁见智。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立意是关键。我执教这节课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北京四中以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故我们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历史学科意识出发,力求以历史学科核心价值引领学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到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节),以下是这节课的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换一种形式来上好吗?我们今天请三位同学来做主持人,由他们当老师主讲,我跟其他同学一样,也做学生认真听讲!大家掌声欢迎!(教师退下,同学一上台)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节漂亮的“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作者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等各方面,进行了充分分析和思考。精心设计了一堂学生爱上,教师“好”上,既达到教学目标,又有很好教学效果的课。作者还对备课、教学实施及学习资源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目前信息技术课中,如果没有确定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讲授部分内容时会陷于这样的尴尬:如要求学生完成有关“鲁迅”的电子作品, 到底是语文课还是信息技术课?在这点的处理上, 作者的教学设计尤为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阅读:历史教学实践改进的关键2012年3月9日-10日,我们组织了由绍兴县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参加的《启蒙运动》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前阶段活动综述(2节课)、专题讲座(2节课)、互动辩论(2节课)、研究课展示(2节课)、说课评课(3节课)等内容组成。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11.
戴秀荣 《教育文汇》2014,(15):43-44
2013年4月,我接到通知,要拍摄一节教学录像,参加泉州市历史优质课的评比。经过考虑,我选定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它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这节课虽然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与隋开凿大运河两个内容,但是它的容量又是十分丰富的,有可以让师生发挥的地方,可以成为录像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一线教师都知道试卷讲评课很难上,头痛于学生错题太多,太分散。我们教研员就利用每年必上的实践课向我们展示了一节试卷讲评课。教研员很大方,邀请老师们来听这节课。被她的躬亲示范感动之余,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陈老师的试卷讲评课的课题是第八单元力学评价卷B卷试卷讲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14.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15.
●课前,熟悉讲课者所使用的教材以及课标要求 吕波:862节课已经上传到了网上,它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选择地观课。我们在观课前要仔细钻研教材,了解此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相关内容。假如有时间最好是自己设计一个教案,这样便于比较,可以使你在观课中找到异同。同时你也要明白这个年级、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与重点,这样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教案的设计以及讲课的内容。这样你的评课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必要的过渡.同样,要想上好一堂课,虽然很难做到节节课妙趣横生,但过渡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必要的过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指导学生学完生字,就说"下面大家来分析课文",学了前面的自然段,则说"我们来分析下一个自然段",段落赏析完毕,便说"我们一起来归纳中心思想".像这样的组织教学,总让别人感觉到有些生硬僵涩,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必要的过渡.同样,要想上好一堂课,虽然很难做到节节课妙趣横生,但过渡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必要的过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指导学生学完生字,就说“下面大家来分析课文”,学了前面的自然段,则说“我们来分析下一个自然段”,段落赏析完毕,便说“我们一起来归纳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辅导员老师、少先队员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金于滟,来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故乡——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我是一名大队干部,也是中队里的组织委员。下面,请听小燕子和大家说说,我们鹤琴小学"向日葵中队"开展的一节少先队活动课《牢记价值观描绘中国梦》。我从"我们的活动怎么来的""我们的活动怎么想的""我们的活动怎么开展的""我们的活动有什么收获"四个方面来做具体介绍。一、我们的活动怎么来的?记得那是2013年9月,我发现教室的日课表里,多了一节以前没有的课:少先队活动。原来,我们少先队员有了自己专门搞活动的课啦,还有了崭新的《少先  相似文献   

19.
跨越边界     
近二十年来,我不知道究竟听了多少节观摩课、常态课、竞赛课,也不知看了多少节国外教师的教学设计文案和上课的录像光盘。在近千节课中,有两节美国教师的课给我的影响最深,一节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另一节是初中的科学课。  相似文献   

20.
按教育的效果分,可以将教育分为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有效教育是指通过我们的教育过程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教育;无效教育则指没有达成三维目标的教育。记得前些年出去学习,我曾听过一节《讲文明,有礼貌》的品德课,课堂上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积极性也非常高,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回答得也都是头头是道,尤其是教师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讲文明,有礼貌。到这里,大家一定认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应该算得上是一节有效的课,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