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九月,我应聘担任了由南昌市工交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求索》杂志责任编辑。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扶”我当上了编辑的《新闻知识》——这位不见面的老师。我和《新闻知识》攀上“良缘”,是从一九八五年五月开始的。打这以后,我一直坚持认真阅读《新闻知识》,并在新闻工作中加以运用。如今,快近九个月了,《新闻知识》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编辑之“果”令人喜  相似文献   

2.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矿宣传部见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于是,便开始自费订阅至今。每月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闻知识》后,我都从头于尾将她读完,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味“新闻写作研究”、“采写体会”、“通讯员经验谈”等栏目中的文章,然后翻开被新闻单位打入“冷宫”的底稿,逐篇对照,查找病因。同时,按照《新闻知识》中传授的方法,加强自己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推敲稿件中的标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文章短小精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前年一年时间,各级新闻单位就采用我的稿件达35篇。我认为这是《新闻知识》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我从内心感激这位良师益友之余,由不得想起眼下比较时兴的一句话——爱“她”没商量!  相似文献   

4.
我是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个业余通讯员。一个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 自此,我定期到县广播局的朋友那儿借阅《新闻知识》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很快,《新闻知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并且最喜爱阅读“通讯员之友”栏目的文章,对通讯员们的成功经验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发誓,今生当不了一名记者,但必须当好一名业余通讯员,文章不写半句空。通过经常借阅《新闻知识》,使我既获得了新闻业务知识,又提高了写稿能力,增强了对新闻素材鉴别的敏感性,形成了较强的新闻意识。 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我努力撰写新闻稿件,巳  相似文献   

5.
算起来,这十几年来我在《新闻知识》上发表的文章不会少于十万字,出一期个人专刊已绰绰有余,所以,我是《新闻知识》的老读者、老作者既不是客套也不是夸张。其实,在《新闻知识》上经常露面的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包括国内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对《新闻知识》情有独钟呢?我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闻知识》不拘于八百里秦川的大家气度和开阔视野,是它冲破潼关的阻塞昂首走在新闻改革前列的根本所在。只要稍加研读一下这十五年来《新闻知识》的征文题目,我们就不难发现,高扬新闻改革的旗帜,坚持“双百…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朋友仅初中文化程度,喜好写新闻报道,但刚开始却是屡投不中。自从订阅了《新闻知识》后,两年就发表作品300多篇,并有数篇获奖。他感慨地说:“多亏了《新闻知识》这个好老师。”我觉得《新闻知识》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新闻知识》服务性强,它交流采写技艺,介绍新闻知识,对新闻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都有助益。如“超生盲流村采访记”、“两则村级新闻获奖感言”等等,对读者都很有启迪。其次,《新闻知识》的内容广,选题新。既有为新闻事业与改革鼓与呼的篇章,如“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又有进行新闻理论探索方面有深度的文章,如“新闻价值”、“辩证思维与舆论导向”等等,为新闻学术界的百家争鸣提  相似文献   

7.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从事了新闻工作,也许我至今没有机会接触《新闻与成才》。那还是1988年初,我从四川市委办公室调出参与组建绵阳日报,因为没有专门搞过新闻,心中无数,使四处请教,寻找资料,仍然间发现了《新闻与成才》。翻开一看,见“新闻业务”、“作家与记者”、“新闻知识卡片”、“知识杯”、“写作杂谈”众多栏目,内容丰富,亲切实用,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像一个个老师与我娓娓交谈,对我们这种正愁不知如何起步的办报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从此,《新闻与成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说来也巧,一次我翻开当年第9期《…  相似文献   

10.
坦率地说,去年底邮订《新闻知识》时,我对它的质量是颇有些怀疑的。看罢1989年第一期《新闻知识》,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初次见面,便爱不释手了,它给我的印象是:“新”、“近”、“活”三  相似文献   

11.
我是《新闻知识》的热心读者。每当贵刊一到,必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尔后再选择相关栏目细细品嚼。在《新闻知识》中,不乏佳栏(目)。比如每期的“卷首论坛”,针对性强,常使人心目一亮。“业务研究”、“新闻纵横”、“长短录”、“新闻界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今年开辟了“得奖新闻采写谈”的专栏,我所熟悉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看了后,都说:“这个专栏开辟得好”。我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发表方明同志文章《新闻转轨刍议》,从论证新闻事业的服务性着手提出了新闻转轨问题,我认为这个命题是值得研究的。方明同志在《刍议》中提出了“新闻事业也是服务业”、“服务性与指导性相辅相成”,认为新闻事业的服务性既“是优良传统,也是新问题”等论点,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当我每次收到新一期的《新闻知识》,不管这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多么忙,我都要在晚上或节假日像教科书一样,认认真真地把每篇文章读完。读《新闻知识》,确实使我这个业余喜欢看书报弄笔墨的人受益匪浅。尤其是贵刊“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业务讲座”、“通讯员之友”栏目我更喜欢读。一边细读深想,一边探讨学习行家们的为文之道和写作奥妙。感悟那些锦绣华章里的才能与本事。对于我来说,通过学习渐闻知识》,使业余写作得到了一定的长进和提高。近几年来,我忙里偷闲,利用晚间和其它休息时间写了点东…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青年纪检干部,搞新闻是“半路出家”的。 1990年初,我萌发了想写新闻报道的念头,正当我苦于没有老帅指教时,从报上看到了订阅《新闻知识》的消息,我就立即自费订了《新闻知识》,从此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期刊物我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特别是“新闻写作”、“通讯员经验谈”、“采写体会”等栏目的文章,我一篇也不放过,总是反复地阅读、记录、琢磨,掌握其要领。我还注意学以致用,坚持经常“练笔”,并将习作寄给有关报刊和县广播站。到1990年底,半年时间《商洛报》就刊登了我采写的8篇  相似文献   

16.
我订阅《新闻知识》已有8年时间,我在业余新闻工作中的成长过程,凝结了《新闻知识》这位良师益友的心血。通过长期坚持学习这本刊物,使我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增强了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学习了刊物中介绍的许多通讯员的采写经验,指导了我的工作实践。在这8年中,《新闻知识》使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记者”,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写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稿件、图片新闻在1000篇以上。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我被县委宣传部年  相似文献   

17.
我订《新闻知识》有三年了,也许是尝到了甜头,在我所订阅的报刊杂志中,从来还没有象对《新闻知识》这样留恋过,从86年开始,我一直没有放弃它;尽管长期在外担负援建施工任务,但每次刊物从部队转送来,我都逐页细看,反复品尝,尤其是“新闻业务研究”“通讯员经验谈”等几个栏目,每  相似文献   

18.
我和《新闻知识》早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我写了不少成功作品,可以说我的成功之作是与《新闻知识》的乳汁补养分不开的。今年以来,贵刊除在版面重新作了新的设计,又从七月份开始,不负读者的厚望,开设了“新闻业务讲座”,热心为专职通讯干事、业余通讯员和新闻工作爱好者服务,给他们多写稿、写好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个讲座办得好,办得及时,办在我们的心坎上。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从洪阁同志撰写的“谈谈新闻采访”这两讲来看,的确,它的最大特点突出了“实用性”。作者以新的新闻改革为红线、注意到了反映新闻业务改革上的新成果,有骨有肉,有理论,有事例”这样的讲座有学头。我想只要细读、收获非浅,定能在写作上出成果。我由衷希望《新闻知识》,将这个讲座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近读《新闻知识》1992年第1期,我看到了张宝贵同志读了鄙人发表在《新闻知识》1991年11期《读报ABC》后的愿与我就“C”观点商榷,看来,张宝贵同志和我一样,都是《新闻知识》的热心读者和作者。他的求真求实的作风,令人钦敬。这里,我想把“C”段的观点的含义陈述一下,便于张宝贵同志消除歧见。《读报ABC》,只是一种并不经心的随笔偶感而已,却又不同于一般的随笔,它有较为高一层次的“言外之意”,对个中意境,仁智自会各有其见,诚如巴尔扎克所说:“各个读者是以不同的眼光阅读《哈姆莱特》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当然,张同志却非  相似文献   

20.
我喜爱“爬格子”,但寄出去的稿件,除偶尔收到几份退稿外,都中途夭折,奋斗几年,“三更灯火五更鸡”尽付之东流,令人灰心丧气,去年一朋友,给我推荐《新闻知识》,一册在手相见恨晚,从中看到了差距和写作上的缺陷,她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慢慢在写新闻稿件中摸索出了一条路子,去年八月以来,先后有五十多篇稿件被县广播台、县报采用,中稿率提高到80%以上,有几篇还荣获征文奖,朋友问我经验,我说,我请的“家庭教师”《新闻知识》帮了我的大忙,受益匪浅。 现在,我坚持每期必读,还向几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推荐订阅《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