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西方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也具有值得挖掘和传承的丰富的宝贵遗产。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人道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地说,马克思以前的人道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表现为四种基本形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人道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人道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道主义。这些理论思想都对马克思日后形成的科学的人学理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茨威格是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作家,他反对战争,提倡人道主义,他的人性化书写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以18世纪中期的权术家富歇为传主,与历史上多数的否定评价不同,作者对这位传主倾注了人道主义的关怀。文章从茨威格人性化书写的角度,即人性的三个层次:激情、理性、意志对传主进行研究,,并探索其人性化书写与个人思想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论文学是文学》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大胆质疑、不懈追问以及强烈的历史意识,是本专著突出特点。在具体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作者坚持从细读文本出发,同时又以哲学、历史、文化的宏观视野为平台,对所考察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审视。使其研究成果既体现出文学研究中应有的审美特性,又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4.
俄国文学一直以其对社会的关注、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强烈的现实主义引人注目。《癌症楼》是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根据其20世纪六七十年代身患癌症住院治疗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作品具有表面上强烈的倾向性和内在的隐喻性、象征性。本文在对《癌症楼》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文学与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了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对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童话更是以美轮美奂的情境和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流传至今。其童话以唯美主义原则为表征,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意境。旨在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分析挖掘出作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对文学语言效果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充分显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其创作中对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集中反映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上,通过在作品中对人道主义的表现,能够加强读者对人道主义的进一步理解。就此,文章在阐述人道主义内涵的基础上,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出发,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并通过其作品对人道主义思想的展示,辩证地分析人道主义思想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趋势,那就是摆脱政治中心,改变革命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一体化走向多元化格局,多种创作潮流并行,形成了新二元下的多样化文学形态。而在新时期文学的多股文学思潮中,人道主义文学思潮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思潮之一。人道主义在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被从一个新的视点予以审视,本文拟从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等方面对这股文学思潮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萨特的经典剧作《苍蝇》对于古希腊神话的改造入手,揭示40年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于早年"孤独的人"的自由观的超越。此时他关注个体与群体、思想与现实、文学与生活的联系,主张行动与介入,并强调自由与承担责任的不可分离。认为这一发展乃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自觉的影响,其无神论的思想以及积极介入生活的主张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基本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曾掀起一场"弗洛姆热",但国内的弗洛姆研究早已开始且至今仍在继续,其历史以"弗洛姆热"为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弗洛姆被当作政治批判对象,其学说被认为是否定的人道主义。到了第二阶段弗洛姆成为思想的偶像,其译著大量出版,其学说仍被认定为人道主义,但研究者的自身局限却导致他们对其学说不加取舍地全盘肯定。进入第三阶段国内开始以理性反思的方法和辨证批判的态度扬弃弗洛姆的人道主义学说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对弗洛姆学说的定性仍停留在40多年前的的水平而难以对其研究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主张 ,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人道主义精神的烛照下 ,经历了从“人”的发现到“女人”的发现 ,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到关注女性个体生存 ,从男性话语下的自我言说到对父权制文化的彻底解构 ,从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对立到眺望两性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在西方戏剧史和世界文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哈姆雷特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追求全人类的幸福为目标宗旨,与慈善事业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针对慈善事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主体权责不分,借鉴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精华。提高社会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传统文化,注入本土慈善文化;坚持群众路线,培养慈善氛围;弘扬人道主义,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以期为慈善事业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试论鲁迅伦理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着重把人道主义作为伦理原则来看待和加以提倡。他的这一思想,主要潜存于对现实与历史的反面否定之中,是在对封建社会黑暗现状的揭露和反拨中表现出来的。鲁迅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涵义是:人要“爱人”,包括尊重人、解放人、关心人、同情人。鲁迅的“爱人”思想,是爱人民和憎仇敌的辩证统一。鲁迅所主张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为切入点,分析海明威对战争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旨在揭示海明威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孔子仁学思想为当代体育教学贯注的浓郁人文精神,挖掘其当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孔子仁学思想中的人本思想、人道主义、群体意识、平等观念、独立意识与当代体育教学的融合和孔子仁学思想对当代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以及伦理旨归.习近平在劳动人性论、劳动价值论等方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的思想,并在劳动主体伦理、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伦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定历史时期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等方面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受外语语言的“工具性”的冲击及“有用乃大”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被“边缘化”的现象,从英美文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论述文学“之用”,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方法,重点是以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凸显文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理论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历来缺乏"人道主义"的理解传统,"反人道主义"的理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本文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其他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20.
古典主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古典主义特指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旁及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文艺思潮,新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等术语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广义古典主义意指一种稳健、节制和充满理性的文学精神和审美理想。用广义古典主义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致经历了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搏、转为潜流和缓慢复苏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