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达盼 《大观周刊》2013,(12):98-98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学风的建设情况必将是高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有效表征。文章对我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毅  许壮飞 《新闻世界》2011,(11):185-186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气质和价值理念在校园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展现和沉淀。它是学风建设的隐性支撑,能够从宏观上引导学风建设,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意识、管理和制度的角度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风是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浙江传媒学院学风建设不够理想,一些学风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杨海燕 《兰台世界》2020,(3):112-114
首先从图书馆的角度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紧接着提出了如何发挥图书馆在改进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的意见和建议,并付诸实施,最后通过对学风建设起关键作用的指标分析,证明了图书馆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产生效果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吕玮 《大观周刊》2012,(41):241-241
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学风建设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学风,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内经济形势等因素的改变,诸多高校的学风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学习风气,存在很多诸如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要纠正不良学风不但需要从学校管理到学生的思想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同时还要利用科学手段分析学风变化的成因,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卢毅 《大观周刊》2011,(23):159-159
立足当前高校学风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对以及它们对于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从学风建设切入,有效改革当前高校的考风,通过良好的学风来端正考风,从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良好习惯养成入手,从多方面入手,寻找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唐,明代科举制度上承唐宋元三代,下启清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为研究明代学风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丹  霍俊彦 《兰台世界》2014,(2):129-130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唐,明代科举制度上承唐宋元三代,下启清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为研究明代学风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丽娟 《大观周刊》2012,(35):352-352
学风指的是一种精神风貌,是学习主体精神的体现,又表现为一种客观的精神状态。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学生从一走进校门,就受到他的熏陶,受其潜移默化作用。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姜素华 《大观周刊》2012,(23):88-89
优良的学风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本文分析了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源。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习方法、搭建学风建设平台、加强考风考纪、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学生的心里健康等六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湘 《图书馆》2007,(5):96-98
学科书评数据库是一种面向学科主题的、可用于专题图书导读、导购以及书评检索的数字平台。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实际,提出了高校学科书评库的建设方案,如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平台的选择、类目体系的设计、元数据标准的制订以及数字资源的管理与发布等。  相似文献   

12.
iSchool对国内外信息领域学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分析iSchool成员院校对其教职工科研与教学、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并调查非iSchool院校教职工对iSchool的了解情况及其态度,进而总结iSchool对国内外信息领域学科建设的具体影响。[方法/过程]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内外iSchool成员院校的教职工以及非iSchool院校教职工进行关于iSchool对信息领域学科建设影响的调查。[结果/结论] iSchool对信息领域学科建设包括科研、教学、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建设及学院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所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对于iSchool成员院校和非iSchool院校以及对不同国家地区而言有所不同。iSchool对其成员院校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学术水平方面有所影响;iSchool对其成员院校教职工教学方面的影响甚微;iSchool对非iSchool院校的学科建设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英健  洪林 《编辑学报》2014,26(6):560-562
高校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息息相关,地方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要从实际出发,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着重从学报与学科方向建设协同发展、学报与学术成果建设协同发展、学报与学科队伍建设协同发展3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地方高校学报要利用学报资源主动为学科建设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学科建设的优秀成果,促进提高学报质量。  相似文献   

14.
科研机构作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之一,与科技期刊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荣的关系.分析科研机构创办科技期刊的必要性以及依托科研机构发展的科技期刊的特点,为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建议.认为科研机构主办科技期刊可以为报道其学术成果提供便利,并可提高其影响力,科研机构应充分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把科技期刊作为其学科建设必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学科文化建设是图情档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科文化要素的凝练有利于为图情档学科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深入剖析学科文化的内涵,结合学科文化基质与学科文化形态的主要内容,分析并提炼图情档学科文化要素,在此基础上引出着力于文化要素的学科建设思考。[结果/结论]图情档学科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工程,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学院、学术大师等多方主体在学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图情档学科本身,兼顾学科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精心营造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本玉 《图书馆》2006,(2):77-78
“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图书馆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本文从环境、资源、制度和图书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议、文献计量学评价及期刊评奖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的3种评价形式,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从评价本身的准确性、全面性来看,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仍存在着一些局限与不足之处。营造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和谐的学术氛围是评价深入并持续开展的前提,正确看待期刊评价,建立学科的引文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从形式评价到内容评价的转变,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为此,体育学术期刊应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学术期刊评价中相关指标的分析,调整编辑出版工作重心,办好刊物。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学风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风气、教学风气、读书风气等共同影响着一个高校的学风.本文通过简述高校图书馆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指出图书馆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育人平台,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从师资力量、科研领域、科研项目及其经费、科研条件4个方面对国外20所大学信息管理院系的科研水平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国外信息管理院系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特点,为我国信息管理学科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设跨区域学科联盟共享域具有促进特色学科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跨区域联盟机构特色学科资源的集团采购与资源共建、跨区域联盟机构特色学科资源的集团共享与学科交流等现实意义;其可以从联合编目、联合采访、资源共建、统一门户、借阅优先、联合咨询等方面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技术、服务、经费、机制、人员是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图书馆的共享联盟建设,有助于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