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本-硕-博连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中试点的情况,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探究了原因,提出兴利抑弊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已成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怎样保证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顺利地开展,保证本硕博连读同学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本硕博贯通奖助体系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导-博-硕-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和优势,并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优势,介绍该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从责任机制、学术交流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保证"导-博-硕-本"研究生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节衔接四方面,探讨一体化课程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硕博贯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成为地方降低人才引进成本、推动区域教育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径。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教育创新改革的新思路,有利于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复合型经济学类人才。从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现状入手,揭示了当前地方高校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在横向拓展连贯性、横向制度障碍、横向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借鉴重点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经验,提出地方高校应以核心能力框架为目标,实现纵向与横向统一的发展理念;完善本硕博学科资源配置,制定学科融合激励政策;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大平台建设,统筹课程贯通发展;秉持服务地方理念,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推行错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构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是精准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本硕博”三个不同层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判断能力、思维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考评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建立逐级提升、层层递进、互相贯通的一体化培育体制机制,可以巩固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满足党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贯通式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本硕博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主导,其作用发挥对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理念、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科研、一体化考评角度出发开拓实践路径,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作用,推动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需求日趋多元化,教学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长,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与信息系统明显不适应这些新变化、新需求。清华大学通过对教学管理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了多系统、宽覆盖、重创新、个性化、重服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务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目标清华大学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作为重要的教学支撑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中高本硕”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现代职教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厘清“中高本硕”衔接系统的理论溯源、意蕴内涵、衔接维度与运行机制,并以江苏省多所学校汽车类专业为例,剖析当前“中高本硕”职业教育层次间的衔接现状、存在的体制与制度短板、人才贯通培养的瓶颈,提出建议与对策,即要完善“中高本硕”多层次职教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衔接机制,规范教学衔接管理与考核机制,探索系统内外部的融合沟通机制,夯实衔接系统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文科的人才培养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模式逐渐向本一硕-博一体化转移。基于这样的背景和事实,对文科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不同特点以及本、硕、博关系处理进行归纳和梳理。希望在一个更为整体开阔的视野里,探讨文科人才培养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我们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硕连读”、“硕-博连读”,“保研、直博”时下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近日,某高校还提出“十年一贯制”的教育方案,让学生在该校接受本科、硕士和博士的系统培养。就此问题,笔者认为,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学分互认改革;探讨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措施,为国家培养人才。在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人才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较科学研究滞后、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困难及研究成果对工程服务脱节等问题,基于"教育-科研-转化"协同理念,提出了1名教授导师+3个关键要素+2种管理方法的协同机制,建立本硕博全程贯通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采用"教学兴趣培养、科研项...  相似文献   

16.
动力机制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问题,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突破既有人才培养模式赖以延续的利益格局,打破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解放教育生产力,通过重塑高校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导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航空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空中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的实际需求,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考虑了"本硕博"一体化研究型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研究型空管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而结合实际人才培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务管理模式。学校注册中心在本—硕—博一体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基本实现了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注册、课程管理、排课、选课、成绩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统一安排,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一体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筹规划高校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找到整合不同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理念和逻辑主线,制定并实施本硕博三个阶段教学内容层级化和教学重点整体化两个方案,是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硕—博”连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作为承担者来研究、统筹安排并实施本-硕-博连续人才培养计划,探索高质量人才的快速培养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期性、艰巨性的矛盾处理的一般规律,并试图培养出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成才效果明显的优秀学生。实施方法是:从本科第七学期开始寻找培养对象即保研生或优秀考研生,从毕业设计开始,展开本-硕-博人才统筹培养的工作,通过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连续而全面的训练,进行研究生人才优质、快速培养。经过连续六届学生实践,该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