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一直存在着"技能论"与"体质论"之争,张洪潭教授在剖析两者的基础上援引"互补原理"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健身论"思想."体质论"属于目的层面,"技能论"是手段层面,两者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技术健身论"将"强化体能"与"传授技能"同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不恰当的,这也使得"互补原理"的引入值得商榷.但"技术健身论"仍不失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其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健身强体之目的的思想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的"教体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安娜 《体育学刊》2008,15(5):58-60
回顾"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的发展历程,以教育过程的公平为视角,认为教育必须回归"教体结合"中的主体地位;"教体结合"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教体结合"要关注包括运动员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提出淡化金牌意识、明确学校责任、建立政策导向、保障教育过程平等、合理分配体育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之"育"的本质、目标及实施路径展开研究,旨在为丰富学校体育理论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之"育"的本质是育人;体育之"育"的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自主健身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认识水平、促进体育参与、强化运动技术、重视体育比赛、加强引导、发挥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等是实现体育之"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体育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竞技体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科学方法和手段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耐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着重从"三论"的视角,对竞技体育与科学技术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当前国内体育运动重“体“轻“育”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要强化授技育人,群众体育要重视健身育人,竞技运动要突出夺标育。这对于深化国家体育运动改革,加强体育战线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与<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作者商榷,认为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矛盾,体质论与技能论构成对等的两个流派,技能论和体质论一样也是在目的层面持论,互补原理的引入对技术健身论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方法,从五育并举、身心协同、身体素质发展三维视角切入分析与反思“全面发展”视域下学校体育理念的意涵、价值与问题。研究认为:(1)基于“五育并举”参照的体育定位审视,不仅有助于明晰体育在“五育”体系下的功能定位,同时也为揭示学校体育助力“五育并举”的内生问题提供借鉴;(2)“身心协同发展”不仅作为学校体育基本观念持续影响大众认知,也在实践推展过程中与体育育人追求互为渗透形成融合共进关系,但也因身心发展步调不一而催生体育教学实践困境;(3)“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引入学校体育主要基于“身体素质”与增强体质的对应关系及课余运动训练与专业运动训练的一致追求,但由于存在教育学、训练学与社会学对接困境,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逐步暴露趋于理想化及难以落位问题;(4)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贯彻“全面发展”理念需要理清学校体育育人向度及与诸育的融合限度、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身心维度目标的协同并进与重新审视与合理定位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 ,但育人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 ,其它功能都应归属或服务于这一功能。所谓本质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本身固有功能 ,它不是人为的 ,也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校一切体育活动都含有这些本质功能。依据学校体育的属性与特点 ,学校体育育人的本质功能具体体现在育体与育心两方面。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都是围绕着育体、育心的育人的工作展开的 ,都含有育体与育心因素。因为学校体育是学生自身参与的特殊教育活动 ,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学生激烈的机体活动过程 ,又是学生复杂的思想、心理活动过程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正是通过这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对学生身心施加全面而积极影响 ,促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 ,育人是学校体育本质功能。育体与育心结合 ,育心寓育体之中 ,全面育人是学校体育育人的特点与方式。1 1 育体内涵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体能是跨世界合格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而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体能有赖于学校体育教育。因而 ,育体是学校体育所肩负的特殊使命。育体是教师通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授、锻炼方法、手段实施 ,对学生身体进行生物性改造和科学...  相似文献   

10.
技术健身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健身教学论是有名称的体育教学论。其理论基础是互补原理;其基本思路是体育教学以传习运动技术为主旨,不强调健身强体之效果,也不追求运动技术这种操作性知识的任何实用效益;其客观效果将是运动技术传习活动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能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4,(2):39-43
贾齐教授认为,近十几年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堆积了一些漂亮词汇,既不能指导教学实践,也不能有效诠释教学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要从教育学里面提取精华,体育教学不是要学生达到某种身体运动能力的标准,而是让学生通过动作技术学习,在运动文化传承中陶冶,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作为教育内容的体育,与其他学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体育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学生的"体"育学生的"心";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能力,区别对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索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软式垒球新课程,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应用与推广研究"课题组,共同于2008年12月27日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了"加强'体一教'结合,推动'阳光体育'软式垒球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健身论,是强调体育课以虽具有却不追求而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质之功效的运动技术传习为主旨的体育教学思想。为阐明这一思想,我们首先尝试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做出基本估价。然不无意外的是,初始尝试竟止于困境。基本估价不能成行,尝试过程却启发了我们继续探索的思路,终于领悟: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是贯穿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纵观近一个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历史源流,我们发现基本矛盾的运作有过一些惊人相似的重复。遍览百家之言,遍访诸多专家,我们又发现,基本矛盾的时而  相似文献   

14.
构建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三育合一"的教学育人模式 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书育人乃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学历来坚持育人的宗旨,为社会培养健康体魄和品德高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的发展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7,(3):94-100
为论证运动项目是体育产业"元"逻辑,为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敲响"固本"警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历史演进视角、文化视角、产业链视角分析运动项目与体育产业的密切关系。研究认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体育经济要素、体育经济现象、体育产业成型的内在经济程度变化均基于一定的运动项目产生、发展;运动项目文化贯穿体育产业始终;具体项目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运动项目起到了延伸其产业链的作用。据此得出运动项目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对建国初期"批美学苏"体育思想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美学苏"的体育思想是建国初期我国特定时空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唯一选择.这一体育思想是在"破"与"立"的辩证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一体育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体育制度的构建、社会主义体育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体育实践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一体育思想充分彰显了人民性这一社会主义体育的本质和目的.当然,由于特定时空条件的限制,这一体育思想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甘琼 《体育教学》2013,(10):13-15
问:《大纲》时代提出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新三基"与"旧三基"相比少了"技术"这一关键词,是否淡化了技术,体育教学在运动技术层面的要求是否降低了呢?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存在问题:教育理念落后,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思政引领不足,元素挖掘和融入有待加强;场地设施薄弱,师资建设有待强化。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切实发挥体育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独特价值;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化体教融合。提出改革措施: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育人独特价值;聚焦"教、练、赛",深化体教融合;改善场地设施,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吴亮 《体育教学》2012,32(12):10
一、坚持理念,健全体制 建校六十年来,学校领导班子虽几经变更,但"开展学生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办学理念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在铜山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的激励下,学校以铜山区"三不怕"工程为抓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体育人"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认真落实"八个坚持",使郑集中学呈现出学校体育理念新颖、措施得力、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良好态势,对本地区体育教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