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数量上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3.
张炜 《陕西教育》2006,(3):21-23
本文为西北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同志在“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思考”一文中关于树立全面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内容,现摘要如下: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必须落实到发展的实践中。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要首先紧贴发展主题,树立全面的高等教育产业观、规模观、质量观和资金投入观。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依法治院、质量立院、管理强院和特色兴院,实现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核心和灵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德育工作,分析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当前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必须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凝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指导方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应把坚持以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发展的本质;把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发展的目的;把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把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教育发展的途径;把坚持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式;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审视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发展观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此为标准来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陶书中 《高教论坛》2005,(6):169-171
科学的发展观赋予了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科学的发展观强调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重视各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协调、和谐、统筹、可持续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思考和认识发展问题,从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马克思、恩格斯将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行了发展和丰富,相继提出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高校的科学发展观应体现在独特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把握教育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我们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质量、数量、结构、效益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防止质量滑坡;第二,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防止学位贬值;第三。全面协调学科(专业)、校园布局,防止资源浪费;第四,全面协调校、院、系的职权,防止滋生“小作坊”;第五,以人为本是科学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对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质量、价值、规律、人才观等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针,更是高等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必须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如何考试和升学.而不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教育观.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高校的科学发展观应体现在独特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和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邓小平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和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邓小平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指导高等学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同志"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