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习惯从表现方式上分为显性习惯和隐性习惯,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能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在教学中要用显性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在主动参与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记忆习惯等方面都可以运用显性的方式手段去培养。  相似文献   

2.
马瑞 《天津教育》2011,(6):53-53
我理解的有效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学的效果突出。这个效果分近期显性的效果、近期隐性的效果及长期显性的效果、长期隐性的效果。近期显性的效果指的是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基础知识的广度,近期隐性的效果包括学生学习的习惯、兴趣,掌握的学习方法等;长期显性的效果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隐性的效果指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科素养以及学科能力等。只有这些都在学生身上凸显了,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用好教材、用巧多媒体等显性的学习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要成为隐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者。隐性的学习资源具有"内隐性"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起间接作用的客体,比如,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机智、班级风气等。它对学生的作用虽不如显性学习资源直接,但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习者,一旦对学习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班华 《学科教育》2011,(1):21-25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其存在方式类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民间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是"民间心理学",包括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民间教育学具有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反映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经验;传承人民的教育智慧,支配人们教育活动。民间教育学学习可直接学习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中宜采取分析的态度和方法,吸取其合乎科学的内容,舍弃陈腐的落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其存在方式类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民间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是民间心理学,包括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民间教育学具有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反映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经验;传承人民的教育智慧,支配人们教育活动。民间教育学学习可直接学习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中宜采取分析的态度和方法,吸取其合乎科学的内容,舍弃陈腐的落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英语词汇教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得以重视。总的来说有两大类的词汇教学方法,隐性教学法与显性教学法。当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学习者将注意力显性集中在词汇上,被称为显性学习法。当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词汇上,而是集中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此时,学习者可以习得词汇,但不必显性学习词汇,被称为隐性学习法。  相似文献   

7.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的内核是文化印记。学生在自习课堂上外在的显性表现,都与学生纪律意识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班风学风的熏染、校园文化的浸润等内在的思想、意识、精神和认知相关,都可以归因到文化的隐性影响。在具体的操作中,把显性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到位,既有文化的引领和隐性影响,也有现实的观照和显性教育,两者紧密结合,能打造高效的自习课堂。  相似文献   

8.
仲怀福 《考试周刊》2009,(14):108-108
本文作者认为,高一是学生客易在英语学习上“隐性”掉队的危险期,这种“隐性”掉队是学生进入高二时在英语学习上开始“显性”掉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根源。作者从高一学生的心理、常规的高一英语教学方式、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和高一英语考试成绩等几个因素来分析高一学生容易在英语学习上“隐性”掉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旨在破解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真正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训练。然而,思维是隐性的,只有将学生的思维显性地表现出来,才能进一步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激活、完善、发展思维,形成科学概念。怎样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将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二语习得领域日益关注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这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种必要途径。本文将专注于现存的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同等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尤其是品质、习惯、态度等)。在隐性课程理论指导下,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将会有重大突破,少走外语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老路,为此,应鼓励外语教师大胆创新,积极开发英语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隐性课程内容。当然,其前提是教师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要全面,必须把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明确认识到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体验教学与生物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中 ,有显性的知识 ,也有隐性的知识 ,前者以概念、原理、事实等来表征 ,后者以态度、价值、信念、习惯等来表征。显性知识往往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获得 ,而隐性知识的获得则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 ,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该加强体验教学 ,而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产生和形成 ,如果缺少实验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因此 ,我们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应该加强体验…  相似文献   

13.
二语习得研究中对显性与隐性学习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从基于认知心理学对二语语法学习所作的研究来看,显性和隐性学习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学习机制。因此,在二语语法教学中,应把显性和隐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动态平衡的语法教学模式,使两种学习机制的效用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开放、共享、自由”是博客的核心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既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又顺应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学习习惯.文章以博客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为研究目的,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的资料搜集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博客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扩大了学生交流范围,开阔了学生专业视野,实现了学生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学习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的共享对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和难以表述性常常导致学习共同体内知识共享的困难。在分析学习共同体概念、隐性知识主要特征及其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方式基础上,探究隐性知识共享的基本途径,提出在学习共同体内共享隐性知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姚江红 《教师》2012,(26):28-29
隐性课程指课程计划中未明确、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通常包括:学校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学习态度、兴趣、方法、理想信念;审美情趣、情感情绪、思维方式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生相伴,相互渗透,只要有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就必然产生。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并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高校综合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分课堂的显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隐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应加强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等显性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多读、多思、多达的隐性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辨能力。教师也应精心设计精讲留白内容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语习得中的"显性"和"隐性"进行一系列的探讨。通过分析学者们对"显性"与"隐性"的定义及观点,进一步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显性知识可促进隐性知识的发展,隐性知识可以帮助显性知识的学习。在语言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儿童或具有高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更适合隐性学习,而成人或低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更适合显性学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二语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按其形态载体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风气)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虽然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方式进行,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它与显性课程合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制约当今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的品质因素主要有学习观念障碍、创新性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阻滞等三个方面.大学生在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处理好哲学学习与具体科学学习的关系,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显性知识学习与隐性知识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关系,培养自己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