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彩云 《小学生》2010,(1):12-12
如何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每个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差生主要表现在作业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力差,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由于长期不良积累和其他方面的差异,渐渐的就跟不上班集体,学习上的落伍,家长的责备,同学的嘲笑,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渐渐的失去了信心,自卑感重,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背上了的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2.
肖丽红 《学子》2013,(6):19
"差生",也就是后进生,广义地说是班级中思想基础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转化这部分"差生",是每位班主任以及任科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郑渊洁。小学教育是关键,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地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善于把"差生"变成不差。老师就要用情感去  相似文献   

3.
偶尔读《现代人报》,看到一则《偏爱差生》的消息,说的是南京市玄武区新宁中学开展一项名为“偏爱差生”的活动。他们的做法是:老师和差生交朋友,定人帮教,循循善诱,改变以前对差生大声呵斥、罚站、停课等做法,还对差生另开“小灶”进行帮助教育。他们还通过军训、请公安干警上课、家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对差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经过两年努力,1990年全校受处分的差生比过去大大减少,差生统考合格率达70%。  相似文献   

4.
家访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但由于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又比较忙,给老师的家访带来诸多不便。班里召开家长会,越是差生,其家长越不参加。而家长会大多数都是要针对差生解决或说明一些问题的,往往形成“拉锯战”,老师越找家长越不来,家长越不来而老师越要上门找,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由“家访”变为“校访”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哪个学校,实行的都是择优录取制。而江苏淮安的徐向洋却反其道而行之,实行“择差录取”。他创办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成功地使一批批“差生”转优,让他们的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徐向洋究竟用了怎么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使得这些老师的“眼中钉”、家长的“心头痛”、社会的“小霸王”,改“邪”归正了呢?《“差生”教育启示录》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把“废铁”炼成钢的神话奥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若干名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实录和分析,透视了绝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的“高分就是优秀”的人才观,继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阐明了教育工作者乃至家长应树立“没有差生,只有特长生”的正确学生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拓宽各层面学生的成长途径,实施扬长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特别是差生的教育,就更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了。转变“差生”(不包括弱智者),这是学校、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差生”形成的原因,97%与家庭有关。其中有家长教育观念的不正确、教育方法的不妥当、家庭环境的不佳、父母自身的不完善、家庭缺陷与配合不当等。所以转变“差生”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绿领巾”事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绿领巾”与“差生”的关联度。一些家长、记者认为,“绿领巾”就是学校给孩子的“差生”标记,这是严重的教育歧视,违反了教育规律,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好所有的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事实上,有不少老师常常关爱优生,嫌弃甚至憎恶“差生”,以致师生间情感相悖,关系紧张,在思想上格格不入,形成了令人痛心的局面。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关爱“差生”,走进“差生”的心里,才能逐步转化“差生  相似文献   

10.
王振立 《成才之路》2009,(16):82-82
“学而优则壮”的观念在国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正是基于此,低分的学生往往被默认为“差生”,他们在学校和家庭被批评包围着,失去自尊,失去自信。而“差生”一旦失去自信,他们的创造性、进取心,也会随之消失,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抓住“差生”的心里,帮他们找回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12.
达县市第三职业中学校,设立的“突出进步奖”已经一年多了。这是专门鼓励双差生的进步奖。这所学校原有200多名双差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违犯纪律,严重影响学校的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了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的指导思想,召开“学校、家长转化教育差生研讨会”、“班主任对差生情况分析会”等,经常请  相似文献   

13.
一、动之以情,发挥学习主动性差生由于学习不好,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他们,还常常批评他们,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同学们也疏远他们,许多活动他们都不能参加,时间一长,他们产生了自卑、孤独、遗弃、憎恨的心理,加上他们的意志脆弱、任性,就使他们产生了怕老师、怕学习、逃学等现象。针对差生这些心理特点,我采取的对策是: 1.施之爱心,沟通感情。平时,我和他们多接触、多拉家长、多聊天,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心自己,真心帮助自己。差生小张已升入三年级了,但却通过家长向我提出能否让他留一级,和他妹妹编到一个班,因为他对学习数学怕的要死。后来,我经常和他一起打羽毛球、下棋等,消除了他的恐惧心理,又帮助他补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升温则水,降温则冰,要转化先感化,经常亲近之。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差生”,融洽师生的感情,才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差生”爱的情感。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才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向教师提出了要“偏爱差生”的要求。对此,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其一,“偏爱差生”这一要求和提法不科学。从提出者的本意看,是要求教师在转化教育“差生”过程中,针对其毛病多,易反复等特点,要多花点力气多下点功夫,不能嫌弃和歧视“差生”,在感  相似文献   

16.
从教十余年,所教班级中总有“差生”存在。造成“差生”学习不良的因素有许多,这里仅从家庭因素谈起。一、家长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引起了重视,在如何实现孩子学业成绩提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一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要孩子入了学,学好学孬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学业很少过问,只忙于做生意挣钱,疏于辅导孩子,从而使孩子放松了学习。这些家长由于思想认识的偏颇,起不到“家庭辅导员”的作用,其家教水平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势必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二、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  相似文献   

17.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2,(17):15-18
没有孩子生来就是“差生”,秦朝陈胜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朝汪洙更是直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孩子没有上学时,是不会被标识为“差生”的。可是一旦入了校门、来到课堂,就有一部分学生被称为“差生”。在幼儿园内,“差生”的称呼用得很少或者几乎不用,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家长和老师眼中个个是天使:但是入了学,年...  相似文献   

18.
教师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快事,而在江苏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却集中了120多名被父母送来的令各地学校头疼的“差生”实行“择差教育”。7年后,这所“学生病医院”已有400多名“差生”在这里重新获得了自信,发掘了潜能,转化为“会生活、会做人、会学习”的优秀学生,令昔日头痛的老师和烦心的家长刮目相看。“徐向洋教育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有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对此,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质疑。孙维刚:千万不能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评判哪个学生就是差生。人总是会变的,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即使目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给他们克服自己缺点的机会,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归到差生中就完事了。弄这么个评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一群“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差生,令家长心烦、老师头疼。但江西庐山择差助优教育训练中心的“管带”们却发现了他们也有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