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生平简介伊·阿·凯洛夫(1893~1973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是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从1929年开始从事教育科研工作。1937年起先后任莫斯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主任、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1942~...  相似文献   

2.
训练负荷     
高水平的运动员经常采用一些新的和大的训练负荷。然而,大训练负荷的运用并不取决于“越多越好”这个概念,相反,大负荷的运动取决于个人的机能能力和个人的运动水平。如果训练负荷超过了个人的运动水平,只能起负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训练负荷不够,成没有耗尽机体的储备,也不会取得进展。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可把训练负荷分成下面几种: ·超过有机体机能能力的过量负荷。 ·发展性负荷,能使某一方面的适应性蛋白质得以合成,并使机体产生发展性变化。 ·维持性负荷,能防止已增长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一、选题依据大运动量训练是我国足球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对大运动量训练原则的认识存在不同意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大运动量训练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感兴趣。至今,对足球训练课的负荷的测定的研究还不成熟,因而难以对足球训练课的负荷进行客观的评定。 1983年,我们根据苏联学者M·戈吉克提出的负荷的“相对强度”概念,及苏联专家H·库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我们观察学习许多世界级优秀田径选手的训练安排时,他们所承受的超常运动员负荷常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训练负荷的逐步增加,并借此使人体产生“超量恢复”,从而不断提高竞技水平的道理也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但在增加训练负荷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才能使训练过程更加积极有效: ·运动员的现有训练水平。 ·训练负荷的增加应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5.
<正> 苏联生理学工作者伊·约·西斯玛诺娃在《体力负荷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一书中发现:安静状态时,机体的能量主要由糖和脂肪供应(糖占42%,脂肪占41%,蛋白质占7%)。体力负荷时,供能情况有很大变化。开始阶段,是糖供能,60—120分钟后糖元耗竭,基本能源转变为脂肪。许多学者发现:长时间的体力负荷使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认为蛋白质有较多的能量价值,但不是体力负荷的能源。这种结论是根据昼夜间尿氮含量变化的测定而得出的。文章作者和其它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指  相似文献   

6.
今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冰球队在主教练鲁杰克·布卡奇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终于夺回了失去十三年之久的世界冠军的称号。本刊编辑部为此向读者介绍了鲁杰克·布卡奇与布拉格卡尔洛夫体育学院冰球教研室副教授多·沃利尔合写的有关高级冰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训练的发展趋势的文章。这两位冰球运动的理论家阐述了他  相似文献   

7.
目的:此研究是为了寻找在运动强度范围内,V^&;#183;O2与跑速的关系。在乳酸阈(Tlac)之上恒定负荷的自行车运动中,V^&;#183;O2在3分钟内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持续升高,延迟出现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或力竭。由于运动耗氩量的大部分(V^&;#183;O2慢成分)仅被证明在Tlac之上的一定运动强度出现,设想在渐增负荷测试中各阶段持续足够长的时间,V^&;#183;O2慢成分将与Tlac同时出现。方法:5名男子做为受试者(平均值&;#177;SD,年龄31&;#177;2岁,V^&;#183;O2peak60.1&;#177;5.8ml&;#183;kg^-1&;#183;min^-1)在8天内进行4次相同的跑台测试.包括完成各持续2分钟的6个阶段,跑速逐级增加0.5km&;#183;h^-1,在第一次测试的每个阶段未采手指末梢血以确定Tlac在所有测试中,呼吸气体用Douglas袋采集.分别在每个阶段的3.0~3.75分和6.0~6,75分采集以确定在各阶段中V^&;#183;O2的增加(△V^&;#183;O2)。结果:每名受试者四次测试各阶段V^&;#183;O2平均值被确定出来,方差分析发现△V^&;#183;O2有明显增加是在Tlac跑速之上,而不是其下。结论:此研究结果证实,V^&;#183;O2慢成分和酸中毒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并证明了在渐增负荷跑台运动中,Tlac之上的强度时,V^&;#183;O2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体育科研》2004,25(6):76-77
篇名作者(期一页) C泊0司5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宋进文,等(02一56) 竞技哲学的困惑与两极哲理·..……,刘志民(04一10) 运动训练时间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综述)·……李波(05一33) 对负荷量、负荷强度和总负荷的概念、结构体系及 科学调控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徐本力(06一29)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对传统训练理论的挑战和创新李庆,等(06一49) C泊0侧05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经营人才一体化培养策略…张林,等(01一01) 都市体育生活圈建设研究4·····……李建国(01一肠) 建立互动机制构建长江三角洲体育圈……陆小聪(0…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柔道运动技术水平,备战七运会,根据山东省体委与俄罗斯莫斯科州“狄纳摩”签定的有关协议,俄罗斯柔道专家卡巴诺夫·列奥尼特应邀1991年12月21日来济南执教山东省柔道队。卡巴诺夫今年40岁,俄罗斯族,是莫斯科国内中央体育学院柔道教研室负责人,苏联国家柔道队高级教练,  相似文献   

10.
金玉 《体育与科学》1993,(4):36-36,F003
由于运动损伤.运动训练实践中采用水中训练法(水疗法)已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最初,游泳池训练被看作使受损伤的运动员进行机能恢复的手段,现在已具有很多其他重要作用。 ·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再生,修复与恢复。 ·无重量负荷(减小腿部的紧张与疲劳)。 ·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受伤时可提供替代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运动负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1·动负荷的控制是运动训练实践操作中的核心问题运动负荷分为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由于训练负荷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因此几十年来,尤其在近10多年来,教练员与科研工作者对训练负荷的研究较为广泛与深入,不仅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系统、符合科学原理的理论与成功的实践。当前,比赛负荷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作用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并已成为负荷研究的新课题。作者首先论述了运动负荷。然后,从运动负荷的专项性、对供能系统的作用、动作协调性的复杂程度三个方面阐述训…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教师过重的工作负荷既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长期持续发展,显然与科学发展观相悖.从沈阳体育学院教师2009年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资料入手,对各类教学任务的比重及其分布加以分析,试图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负荷给出尽可能清晰、完整的描述.结果显示,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多数教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规定任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分配不均衡,各级各类教师、各教研室之间工作量差别很大;学院应该从优化管理、制度建设和人员配置等多方面着手,缓解教师教学工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连续(或重复)大负荷工作的结果,机体糖资源发生很大消耗。在此情况下,靠一般膳食未完全恢复则需要两昼夜。因此日常重复大强度训练的结果,运动员的糖储备减小,如果仅糖不足,而不加强利用脂肪作为工作能源补偿,势必被迫降低训练负荷。本文的任务是研究日常的大强度训练负荷对糖资源的动态影响,及中等和次最大有氧强度身体负荷的能量补充特点。方法。参加试验的1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年龄在19-29岁,最大耗气量从44.7-71.2毫升/公斤·分(均值(57.5±1.2)。受试的学生连续三天进行大强度训练活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前身武术系创建于1958年8月,2002年12月更名为武术学院。武术学院下设院办公室、武术套路教研室、武术散打教研室、体育养生教研室、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研室、导引养生功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龙狮培训I基地及国家体育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苏联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谢·德·涅维尔科奇一九八七年五月下旬来华讲学中,谈了运动训练中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他认为少体校(指寄宿学校和专项班)的形式不好,它以培养运动员为主,文化学习差,特别是少体校之间的比赛,促使教练员强化训练,拔苗助长,为的是在比赛中夺取好名次,结果导致运动员寿命缩短。他甚至主张解散这种体校,或者改变对教练员的工作评价,以培养和输送人才为主,不应只看比赛成绩和名次。(摘自国家体委今年《体育工作情况反映》第十六第)。  相似文献   

16.
苏联学者M·A戈吉克石《对训练负荷比赛负荷的监督》一书中提出“比赛活动的负荷,应当成为训练中选择与安排练习的基础。因此,必须了解比赛动作的结构与制约练习效果的因素。”根据排球比赛实测的强、密度来指导日常的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适应比赛需要的机能水平,从而保证技、战术水平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基于上述认识,作者在迎接江苏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高校部排球赛的训练中作了实验性尝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体育训练和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无论在任务方面还是在教学一一训练过程的组织安排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时,目前在训练安排上所使用的普遍原则也不完全适合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分析文献、资料表明:在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中,关于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在一年的训练周期内,运动负荷如何分配的问题,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提出“波浪式”地分配训练负荷,建议在一定的训练周期内,逐步地、平缓地、呈“波浪式”地增高,降低训练负荷。(马特月耶夫,1964年,1977年;M·炼里赫,1964年:H·阿若林,1977年,等等。)据马特月耶夫1964年和B·菲林1970年研究的资料,在比赛期间运动负荷的“波峰值”应比相应的训练期间的“波峰值”降低10-15%。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每次训练、每周、每月的训练周期内,运动量和其它负  相似文献   

18.
运用管理学中的同步激励原理,提出在体育教研室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应注重自己的品质、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教研室的自主权;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运动负荷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运动负荷?构成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运动负荷是指由于训练因素的刺激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心理的负担。 这里所讲训练因素即通常所讲的运动量,亦称外部负荷。 构成外部负荷的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和负荷密度(见左图)。 何谓负荷强度?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12月7日上午,由江苏省教研室主办、南京市教研室协办、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承办的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举行。教育部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