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城乡二元结构下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到城市就业,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外出务工经历正在解构农村青年的传统性。通过对L村外出务工青年的个案调查,呈现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青年在日常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择偶方式、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工具,对曲阜市的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同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早婚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现象正在逐步消失,但在一些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却又重新出现。90后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作为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边缘人",却遵循农村的传统选择了早婚。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发现,90后外出务工青年早婚的原因主要有村民的趋从效仿心理、奉子成婚、父母对子女以及其自身成家立业的期盼、相关部门监管缺位等。这一现象既不利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也不利于90后青年的身心健康。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局,既要改变农村群众的婚姻观念,也要深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需要着力接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安徽省四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状况、文化程度、就业领域、职业能力、市民化意愿、人际交往、休闲生活以及对务工城市的主观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描述和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市民化条件,但现有制度和政策、城市人际关系状态以及自身素养和能力等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民化的水平和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向城市化发展,外来务工子弟学生大多分散于城市周边地区的部分学校读书。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极少数外来务工子弟学生的成绩达到了较优秀的水平,大部分还存在吸烟、喝酒、沉迷网络、偷窃、赌博等不良行为,在思想道德、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不良表现远远高于本地学生。外来务工子弟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居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和谐,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百年大计,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到位,加之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给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带来了难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素质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7.
农村返乡青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生的队伍,他们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完成效果,也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诸方面现代化建设。文章以万州区太安乡为个案分析,展现农村返乡青年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现状,分析影响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因素,探讨针对问题的有效对策和优化农村返乡青年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对农村返乡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务工潮”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本文讨论母亲或父亲外出务工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分析他们排斥父母这一现象,并对他们做出的心理调节进行研究,为高校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生活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根据现状查明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人不断增多,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代抚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化多元性产业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而这种转型所带给我们的强大压力就是自我主义,是个人因为回归自身所引发的社会主义文化意境的慢慢丧失。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多元理念、生活习惯、思考问题方式的生成,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疑惑和焦虑,他们已经不明白如今生存于世的自己,到底应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道德问题、混乱和危机更慢慢彰显在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所经历或者说正在经历的社会生活中。本文首先从涂尔干的自我主义的提出和内涵入手;其次,详细梳理了青年社会化的含义和我国当今社会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隐患;接着,论述了涂尔干的自我主义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思想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对现阶段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年个人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当下,研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青年的人格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民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学生”特有的“隔代教育”,使这些学生缺少正常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心理问题增多,道德出现滑坡……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一、农村“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学习较差。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朋友看管,由于这…  相似文献   

13.
异地务工青年是转型社会中人口流动与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主体,在他们的大规模流动过程中不仅使人口出、入地产生比较突出的人口结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影响较大的社会伦理问题。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资源差距导致青年务工人员缺乏良好系统的教育,导致他们在社会生存与社会伦理方面形成巨大的压力,同时存在突出的伦理道德和伦理价值困惑。改善外出务工青年群体的伦理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素质,是当今非常迫切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具有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对广东省内10所大学140位具有农村留守经历的00后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调查,探究农村留守经历对0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产生的影响。留守期间监护人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校园人际关系的困扰、监护职责的缺失、社会扶持力度不足等都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亲子关系造成了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留守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加速,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家庭生活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青年妇女的传统家庭观因女性主义的多路径渗透也受到了冲击。婚恋选择半自由化,家庭分工去唯一化,家庭角色扮演“边际化”是女性主义渗透下农村青年妇女过渡型家庭观的主要表现。随着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青年妇女的家庭观会越来越向男女平等看齐。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一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和人口大省,有劳动能力、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农民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这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农村敬老院不仅在养老事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敬老院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宋建国承接五代,为使自身不重蹈覆辙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统治者将维系政权内部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对影响政权稳定的各种因素做出了严密防范.而宗室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受到诸多防范,其中,在外出交游方面受到限制颇多.北宋统治者对宗室的态度与时局的变化使宗室外出交游政策不断调整.在北宋不同时期,宗室外出交游受限的状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救国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团结全国各界青年共同抗战,由于华北根据地主要是农村地区,因此唐县青年救国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团结根据地农村青年参加抗战。青年救国会在河北广大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在唐县领导青年和儿童运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抗战的胜利以及唐县社会生活的改善,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