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突出的。在数学课、物理课、政治课里,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3.
于艳荣 《青海教育》2012,(Z2):38-39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讨论。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  相似文献   

6.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大纲应该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学好教学大纲是教好课的先决条件。就语文课来说,更是这样。为什么语文课更需要学好教学大纲呢?因为语文课的教材主要是一篇篇的文章,教一篇课文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讲的又讲到什么程度,课文本身就没有具体限定,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结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9.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  相似文献   

11.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2.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上,适宜的教学内容永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和垫脚石。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该教什么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略读课文教学既不能像精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逐字逐句地分析雕琢,也不能轻描淡写一读而过,而是应该依据导读和课文特色,抓住重点内容把精彩部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李海林: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解决,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篇篇的课文到底用来教什么,毕竟还得由我们老师来具体开发.在目前语文课程开发、语文教材建设还不是特别理想的状态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要寄希望于广大语文教师的艰苦劳动.每一位语文老师,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教学内容开发的基本路径.那么,有哪些基本的路径呢?请大家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自己的想法.也许我们的想法还不成熟,但这不要紧.  相似文献   

15.
语文科教学内容问题似乎早已解决,因为大家都认为语文教材上那一篇篇的课文就是语文科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语文课教课文,自古而然,似乎天经地义,不会有错。  相似文献   

16.
<正>【主题背景】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了我上每节课之前必思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显然,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教课文,而应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所得。那每篇课文能作为语文教学哪方面的例子呢?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命题。他认为,"本体性教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教材体制下,我们面对的一篇篇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和材料,真正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中,需要我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去挖掘、筛选、提炼,从而变隐性为显性,使"教(学)什么"清晰起来。现以《窃读记》(人教版五上第1课)为例,谈谈如何确定文本"教(学)什么"。一、多角度挖掘文本——"有什么"可以教(学)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学内容建设的热议。有些老师认为:一篇文章一旦选人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便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即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应该是相对确定的。也有些老师认为: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文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学内容不是唯一性的。教师所开发的教学内容只要指向课程目标,就应该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线教学中,语文课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仍是"这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即一篇课文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什么.不少专家为语文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开出了良方,有的专家认为应从"语体层、语象层、语义层"三个层面进行选择,这样的区分确实给我们新的启示,触发新的思考路径,但一到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将这三个层面分开梳理,因缺乏有效整合而将课堂弄得支离破碎:也有专家提出从理据角度进行选择,认为教学内容要符合"语文特性""学情特性""文本特性".的确如此,但到实践中,往往条条框框太多,不容易把握,反而有可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