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么假话、套话连篇,要么语句不通,辞不达意地写几行,要么一连几篇甚至十几篇均是同一内容,除了字迹不同,内容几乎一字不差……我有时特别苦恼:山里孩子的作文怎么了?难道是山里孩子的生活不丰富吗?大自然的花鸟虫鱼、青草绿树,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睦的邻里,淳朴的亲情,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吗?"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大山里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引领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大山",写有"大山味"的作文.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要么假话、套话连篇,要么语句不通,辞不达意地写几行,要么一连几篇甚至十几篇均是同一内容,除了字迹不同,内容几乎一字不差……我有时特别苦恼:山里孩子的作文怎么了?难道是山里孩子的生活不丰富吗?大自然的花鸟虫鱼、青草绿树,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睦的邻里,  相似文献   

3.
这十余年来,经常有高中生或是他们的家长来问我:“为什么我(或我的孩子)读了十余年的语文,总做不好作文?高考了怎么办?写作有没有诀么办?写作有没有诀窍?”对此,我只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卡通、漫画,到了学校,读到四五年级,刚掌握语言这一工具,本应该好好利用这工具去读书。然而,老师不教他们去使用这工具,却反复研究、琢磨这工具,就像一把锄头本是用来开矿的,我们不去开矿,却专在磨那把锄头,把它镶了金边还换了玉柄。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孩子学了语文不去读书,却专门研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个…  相似文献   

4.
难道学生买不到颜料就不开展美术教学了吗?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学生的音乐爱好就可以忽略吗?山里的孩子也应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能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我们只能为实现目标想办法,不能为实现不了目标找借口。大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山不也馈赠给我们丰厚的课程资源吗?  相似文献   

5.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坐在教室向外望去,远处的大山早已被包围在一片绿色葱茏中;近处,则是翠绿的杨柳和盛开的鲜花。络络看着这一切,心里面痒痒的:要是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去外面的山里玩一玩那该多好啊!络络正在这样想着,突然一阵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赶紧问旁边的西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同学们会这么高兴?西西兴奋地告诉络络:“老师刚才说,明天上午要带全班同学去大山那边春游去!不过,回来后每人还得交一篇作文。”太好了!络络高兴得几乎要跳了起来,不就是一篇作文吗,从头写到尾就行了。现在呢,最关键的是回家准备明天要…  相似文献   

6.
花开有声     
欣新 《广西教育》2007,(11C):34-34
材料: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7.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8.
裤带面条     
清早,小杰西起床后恹恹的,很不愉快的样子。妈妈关心地问他:“孩子,怎么啦,不舒服吗?”“没有,妈妈,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爸爸一起去意大利旅行,还吃了一大碗有名的意大利面条呢!”“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我看你不大高兴的样子呢?”“是这样,”小杰西说,“早上我起床,发现睡裤上的系带不见了。”裤带面条  相似文献   

9.
刘亚琼 《家长》2023,(22):33-34
<正>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成为了不少学生眼中的一座“大山”。孩子怵头写作文的问题,也是不少家长的烦恼。一位家长曾和我反映:“老师一留作文作业,家里就免不了‘鸡飞狗跳’,孩子对着空白的作文纸抓耳挠腮半天也憋不出几行字。”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怵头写作文,抛开写作技巧、思想情感、文章架构等内容不说,单是在规定时间里文从字顺地写好一篇作文,就会让很多孩子“很是头疼”。  相似文献   

10.
晓之以理小时候,爱因斯坦非常淘气贪玩。整天无所事事,要么独自一人在大街小巷游来逛去。要么与一伙调皮的孩子嬉戏玩耍,在河边或庄园消磨时间。母亲为此焦虑异常,她经常忧心忡忡地规劝孩子说:“爱因斯坦,你这样下去如何得了。小时候不用功学些东西,大了怎么办?”“可瞧瞧我周围的伙伴,不都和我一样吗?”他不以为然地说,把母亲的忠告当作耳边风,根本不听。时间过得真快,爱因斯坦转眼就16岁了。那年秋天的一个上午,他正打算去河边钓鱼。这时,父亲上前告诉说:“孩子,昨天我遇上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想说给你听听。听完之后…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批改了三年级某班的一篇作文,是“我帮某某做家务活”的命题作文。于是一篇篇习作,如《我帮妈妈扫地》《我帮爷爷倒垃圾》应运面生。今天,我看到地上脏了,正准备扫地。我想,我长大了,应该帮某某做些家务活。于是,我说:“某某让我来扫吧。”我把地扫的干干净净,某某夸我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样的作文,这样的教学怎能不令人深思?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利斯·马拉古兹的《不,一百种在那里》中说:“孩子有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在我们的作文中,…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11阿,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班上孩子普遍对作文“不感冒”,一到作文课,孩子们就大呼小叫地说:“哎呀,作文最难了,我最怕写作文了!”这样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实践”,缺少“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4.
仰视孩子     
“顽皮”“无知”“贪玩”“不听话”……不知有多少词汇在描述着人之初的孩子。成人总觉得孩子需要无微不致的关心、教诲,去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成人是理智的,有经验的,而孩子永远是教会的,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认真地理解孩子,透视他们,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八年前从职业中学调回县城教幼儿园,别人也曾告诉我,孩子懂什么,还不好教。我也自以为大材小用,可一次在课堂上孩子们促使我纠正了自己的偏见。“”像什么?成人能有几个答案?可孩子们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像小草;象大山;像唐僧的帽子…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山上,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父亲也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当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威尔逊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他自己做了准备工作。妈妈检查他的行李时,发现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而且也没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必须要带的东西。但妈妈并没有给儿子提示。过了两天,妈妈问回来的儿子:“怎么样,玩得开心吗?”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少带了呢?”“我以为那儿的天气和这里一样,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也像…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作文鲜话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只要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思考。感受,就一定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大多只有猪奇心理,总着眼于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略了平常的小事,尤其是不懂得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小事中所蕴涵的美。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18.
周一贯 《山东教育》2002,(10):29-29
这是一次作文比赛中当堂完成的一篇小学生习作:我这十几年———长大的求证不知不觉,我长大了。成长中,有喜悦,也有苦恼。苦就苦在……成长的“习题精选”。1.已知:现在是北京时间22:59,还有高100毫米的试卷等着我去做。可是,现在的我,已经累得站不直了,不停地打盹。求:是去睡觉,还是继续做?解:去睡吧。不过,再想想,如果现在去睡,明天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呢?不过,还要再想想,我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学生嘛。去睡吧,去睡吧。批阅:起来,起来。谁叫你下午去打球了,快起来做作业,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批阅者:…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烦作文,作文内容贫乏,究其原因何在?——“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