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适《燕歌行》和王昌龄《出塞》(其一)同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前者被称为“常侍第一大篇”,后者被誉为“七绝的压卷之作”。同时,两诗又都写出了相同的思想主旨,即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征人的同情和对荒淫昏庸边将的愤恨,并切盼英明的将领守土备边,以早日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不过,两诗因诗体不同、艺术着眼点有别,因此虽有相同的思想主旨,却呈现出各异的艺术特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结构布局上,前者完整绵密,后者精巧别致;表现手法上,前者铺陈充畅,后者含蓄蕴藉;诗歌风格上,前者悲壮苍凉,后者雄壮豪放。然而,两诗又异曲而同工,都取得了动人心魄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萨缪尔·贝克特作为荒诞派戏剧大师,一生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等待戈多》和《终局》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前者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者却少有学者关注。在《终局》中,人物的模棱两可,主题的模糊不清和语言的捉摸不定,使该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物、主题和语言使文本隐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黄源老著的《书谱译注》由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关于《书谱》的总论;后者是《书谱》的译注,一字一句都有精妙解释。两部分交相辉映,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我国有 3个译本 ,其一即为中央编译局译本(与上列同名 )。其他两种译本分别为《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和《家族 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 ,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人民出版社 1 983年版 )一书记载 ,前者为李膺扬译、周佛海校 ,1 92 9年 6月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 ;后者译者不详 ,1 938年 6月由上海明华出版社出版。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所载张仲实文《我的编译生涯》记述 ,张在 2 0世纪 30年代先后翻译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家族 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其二,是焦、刘二人走向毁灭的生命悲剧.其原因,前者是婆媳彼此性格的刚强而引起的婆媳矛盾;后者是焦仲卿自始至终的"背叛"孝道,将爱情和生命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云南映象》与《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是近年来云南最具代表的原生态歌舞集,然而,前者“得”(成功),后者“失”(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两者在艺术创作与舞台表演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范伯群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在2000年和2007年分别出版了《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两部文学史著作。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一方面在编写体例、观点论述和文学现象的成因上均加强了史识整合,论述更加严谨和清晰;另一方面在作品细读、资料征引和图像配备上显得更加完备和细致,增加了论述的说服力度和感性色彩。这一所谓的通俗文学研究"二期工程"显示了在通俗文学研究上走向纵深、精益求精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建构通俗文学与新文学"比翼双飞"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存在的骑士》作品中的阿季卢尔福和古尔杜鲁是卡尔维诺塑造的两个具有非常意义的人物形象。前者作为一个精神和意志的存在,其活着的过程就是为自我正名、追寻“自我”的过程;后者是一个和不存在的骑士相对应的人,虽有其物质实体,但却缺少自我意志、自我观念,实际上是“一个活着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人”。从存在主义角度,阐释作品的人物,揭示了人被异化和由“非人”转变为人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盛可以的《北妹》是她继《火宅》、《水乳》之后的第三个长篇,它秉承了作家一贯的朴素描写风格,为我们塑造了“北妹”的人物群像,作家从她们“直觉的生命”和“游戏的语言”两个方面去体现,前者让她们体验生命,后者显示她们在生命中的成长。就这一写作的姿态来看,它足当代文坛中的异质,为“70年代后”已程式化的写作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11.
从教学理念、教材结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早起鸟儿童思维英语课程》和《外研社幼儿园英语》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以"思维与英语训练同步,营造母语环境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理念,教材围绕六大主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小单元,教学方法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后者的主要教学理念是寓教于乐,把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主要以"主题-情景对话-词汇-句型-游戏"为主线,吸收了当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综合了交际法、情景法等语言教学法,并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楚辞》中既有对现实建筑的描写,也有对想象建筑的勾勒.由前者,可以窥探古楚建筑的形貌和风格,从而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壮丽、精致、柔美、与自然相合的审美理想,以及尚红、接受龙蛇意识、鸟崇拜的文化特征;从后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所寄寓的洁身自好的人格,渴望居于清明有道环境中与明君贤才遇合而一展宏图的情怀和志向.最后,从建筑与自然相融的视角,也可感受到楚民与自然亲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年芯片法》并开始实施。作为对《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芯片激励措施部分的进一步落实,该法共设置了7款规定,大致可以分为产业政策与“毒丸条款”两个部分:前者试图通过巨额财政援助补贴芯片制造企业来重建美国本土的芯片产业链,后者意欲拉拢全球的芯片企业赴美投资,阻遏中国及“其他受关注的国家”在先进芯片技术方面的发展势头。虽然《2022年芯片法》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但其的确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中国应当从外交、产业以及知识产权3方面入手,积极应对,为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开辟局面。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5年赛季谌龙与李宗伟比赛中的技术运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谌龙和李宗伟发球以网前小球为主,后场平高球为辅;前者中场击球点高,反手平抽多,后者中场击球落点和球路变化多;前者后场以拉吊下压为主,后者以劈杀、重杀进攻为主;总体技战术均是“控网压底、多拍意识、以攻为主、攻防结合”.  相似文献   

15.
陈煜 《美育学刊》2023,(1):94-104
“榜题”和“题款”概指画面中的文字说明。既有对明刊《西厢记》插图“榜题”和“题款”的研究,多从版画风格、文献价值等层面予以讨论,鲜有研究者对它们的功能与受众群体进行探讨。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视角,分析并总结《西厢记》插图中榜题因“助读”叙事而存在,题款因“雅赏”体验而盛行的功能和规律,进而从文化认知的商品属性层面,探讨书坊主根据榜题和题款功能上的不同,分别预设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前者服务于因粗识文墨而理解能力有限的市民读者,后者迎合了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和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读者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6.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到《建塔者》,是作者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是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青年台静农的“精神证词”。  相似文献   

17.
阮大铖与李渔是古代卓有成就的两位喜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燕子笺》《风筝误》运用巧合、误会(错认)等编剧技巧进行情节设置,构建喜剧情境和运用“自曝其丑”的方式来塑造喜剧人物是其共同之处,体现了古代喜剧创作的共同规律.相比之下,李渔的喜剧创作更加具有平民化色彩;减少巧合而多运用误会的情节设置也使得他的喜剧更为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真实;生旦正面角色的喜剧化更是李渔对喜剧人物塑造的创新和开拓.  相似文献   

18.
丁海玲 《职大学报》2014,(1):14-22,25
随着楚辞学研究的日益兴起,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也逐渐受到楚辞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前者《楚辞通释》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其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较高成绩.但对楚辞学者来说,《楚辞通释》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梁斌的《红旗谱》和莫言的《红高粱》分别是十七年和新时期两部影响突出的小说.它们都书写现代中国历史,但书写内容、书写方式和书写动因却大相径庭,从而代表了当代小说书写历史的两种类型,其嬗变轨迹是当代历史小说演进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诗经》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可谓卓越不凡.《诗经》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女性.《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塑造的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比《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