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的报纸与读者究竟是什么关系?传统观点: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后,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意见:报纸也是商品,读者便是上帝。问题是否就这样简单,答案是否就这么泾渭分明,值得讨论。研究报纸与读者的关系,实质就是研究报纸与读者之间依靠什么维持其联系。回顾一下历史,分析一下现状,也许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稳定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前,为什么要办报,毛泽东回答得很干脆:“为了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  相似文献   

2.
版式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报纸之间的竞争也是报纸版式的竞争。本文就如何让读者悦读,谈谈都市报版面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载体,这个载体能载多少新闻信息,直接关系到报纸质量和读者利益。一张报纸,各类信息都有,不同的读者就都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看的人就多,这张报纸就有可读性。因此,加大报纸版面上的信息量既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要注重的着力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陈欣 《新闻界》2001,(5):36-37
对报纸发行来说,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度量报纸的传播效能、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是其三大主要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报业发行市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细分市场是寻找市场机会的必需手段报业市场,是报纸生产者与读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报纸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报纸买卖关系,称之为报纸发行市场。现代报业在经济上基本靠广告支撑,而报纸发行市场则是广告市场的基础。市场细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乐·史密斯总结市场销售经营…  相似文献   

5.
亲和力,通俗地讲就是报纸对读者的影响力、号召力。当报纸拥有了亲和力,那么对于读者来说就具有了吸引力。报纸与受众之间紧密度、信任度、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决定了一张报纸亲和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创新报纸版面形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是报纸的第一资源.一份报纸拥有的读者越多,其影响力就会越大,公信力和权威性就越强.目前,各类媒介都越来越重视媒介产品的形象包装,以应对媒介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报纸也不例外,也在不断追求创新.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报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垄断程度特别高,整体上形成了新闻集团和费尔法克斯集团这两大传媒巨头的垄断局面。虽然两大传媒巨头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但由于每种报纸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不同报纸的读者对象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报纸之间的竞争很小。  相似文献   

8.
读者是报纸消费的主体,是报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闻传媒的竞争说到底是受众群体之争。报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从读者群中找共鸣,真正实现由媒体本位向读者本位的转变。实践证明,报纸对读者的服务功能越强,读者的参与程度就越高,编读之间的时空距离就越近,这种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如何做到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是当今报业追求传播效果及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研究课题。2001年创办的湖北三峡商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重视为读者谋利益,以受众需求为市场坐标,着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发展,企业报如何与读者建立真诚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新疆独山子新闻传播中心创办的独山子石化报加强服务功能、引导功能和参与功能,努力缩短编读之间的距离,增强报纸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打造报纸与读者真情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陶喜红 《新闻前哨》2009,(5):101-102
情感营销的最重要作用就在于,可以维护良好的读者与报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报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营销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保持一个客户的营销费用仅仅是吸引一个新客户的营销费用的1/5;客户忠诚度下降5%,企业利润则下降25%。可见,保留老读者,增加其忠诚度的商业价值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龙凤清  钱萍 《新闻通讯》2010,(11):49-51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当日集中刊载最重要的新闻之地,是读者阅读的起点。面对新媒体的挤压和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要闻版在表现报纸的风格、定位、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其他版面无可比拟的作用。要闻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于整张报纸的评价,所以,要闻版往往是各家报社最为重视,也是最需费心经营的一个版。就像京剧中,演员甫一亮相,就要能抓住观众,获得满堂彩。反之,如果要闻版平淡乏味,那么整张报纸也就没了生机,读者也失去了阅读下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单向传播,而追求与媒体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在这种全民渴望表达的趋势下,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用真诚和热情为读者服务,才能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赢得读者的认可。这方面,报纸的文体版、副刊版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读者调查是报纸改革的助手,因为它能够及时地获得读者反馈,检验报纸的宣传效果。读者反馈,是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客观反应。按照控制论原理,报纸宣传作用于读者,必然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能够顺利地到达编辑部,又会对报纸的下一步宣传发生影响。这样,报纸和读者之间双向传通,循环往复,构成一个完善的生生不息的控制系统。在这里,读者反馈,是报纸发挥宣传作用的一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5.
现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媒体都在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照片激活报纸版面,以此争夺公众注意力或读者“眼球”。正是这种特定的时代环境,最终促使现代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这就必须要求报纸版面进行创新设计,处理好文字新闻与图片的关系,深化“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思路,真正提高报纸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6.
记者和编辑关系中第一个矛盾表现在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上。借用经济学概念来说,新闻传播中也有市场问题。这里是两个市场问题,一个是报纸的市场,一个是稿件的市场。报纸在宏观的读者市场上竞争,是要靠报纸的整体的工作的。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好的报纸的版面。因此,稿件在阪面上的竞争,一般总是要服从报纸在读者市场上的竞争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市场不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紧密相连的。版面这个市场是必须服从读者这个市场的。记者是供给的一方,编辑是需求的一方在版面这个市场中,一般的说,记者是供给的  相似文献   

17.
策划——报纸发展的航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秀丽 《今传媒》2012,(4):82-83
从产业化运作的角度看,读者定位是报纸实现市场占有的基础。一方面,读者是报纸的消费者,一张报纸只有为读者所消费、所认可,才有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报纸等媒介"双重出售"或"两次出售"的特殊经营方式,又使报纸的读者定位与报纸的广告效益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一家报纸的读者越密集,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能获得更多的广告量。  相似文献   

18.
质量是报纸的生命,是争取读者,扩大发行的关键。质量好的报纸读者自然就多,发行量就大,对广告刊户的吸引力就强,收益也就会大。党报要在多媒体竞争中取胜,求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要以丰富的报道内容、新颖的版面设计、独特的办报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报纸质量和经济创收的关系,始终坚持以提高报纸质量为中心,带动和促进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报纸质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联动,常抓常新。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高扬主旋律唱好“重头戏”  相似文献   

19.
亲和力,通俗地讲就是报纸对读者的影响力、号召力。当报纸拥有了亲和力,那么对于读者来说就具有了吸引力。报纸与受众之间紧密度、信任度、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决定了一张报纸亲和力的高低。笔者在《新疆北屯报·金山周末》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十余年,在如何提高周末报纸的亲和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在此与新闻同行进行有关方面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巢建新 《传媒观察》2006,(12):32-34
办报也要讲效益。抓效益就要和广告商合作,服务好广告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的要求。报纸能够吸引读者,让读者目光在广告上多停留一点时间,就是对广告商最好的服务,就是一种成功。久而久之,报纸和广告商之间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合作的信任,这样就为长久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