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敏 《华章》2007,(2):68
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不遗忘,就应注重学与习的统一."学"是从书本上,从教师的口头上获取知识,而"习"是从经验上,从个体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课内课外、学与习兼顾起来.既要注重认知,又要注重实践,针对过去重"学"轻"习"的偏向,应把"习"看成是"学"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在教与学中更应当重视学生的习.  相似文献   

2.
对孔子学习过程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获得知识经验和形成行为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学习言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是指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发展个体能力的过程,“习”则是指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经验和发挥能力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统一便构成了学习的总过程。我们可以具体地把孔子的学习过程思想概括为志、学(包括闻、见、识)、思(包括问)、习、行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习规律,使自己的“教”符合于“学”的规律,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什么是“学习”? 我国古代把“学”与“习”分开,各有其不同含义。《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学”是指获得知识和技能。“习”是指复习、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中庸》里把学习分成学、问、思、辩、行五个步骤的序列。后来也有人从情感、意志的描述,阐明学习过程。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提到的学习过程的三种境界:(1)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如何处理学生语文实践与其它环节的关系呢?我国古代"学习"理论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学"和"习"是两种不同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又是具有时间关系的两个学习阶段."学"是主导,"习"是基础,"习""学"应结合,相辅相成.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要互相渗透,"学"中有"习","习"中有"学",尤其要突出"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学”的研究,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  相似文献   

6.
学习,指的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取知识或技能(《现代汉语词典》)。"学习"一词由两部分构成,即"学"与"习"。"学"指的是"学得";"习"指的是"习得"。词义也分为两部分,"知识"主要由"学得"获得;"技能"主要由"习得"得到。"学习"是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词眼,但很少会有人这样去思考、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更能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 ,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获取和创造新知识 ,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如何看、写、问、听、思 ,可指导学生如何练、习、记、用、创 ,以此来渗透更具体、更实际、更有效的学习方法。a .在“看”的环节中渗透学法指导。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方面要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这一基本着力点 ,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与“习”的分析观认为:人的学习行为是可以而且也应该进行分析的。“学”与“习”的分析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以澄清人们对现代教学认识问题的某些模糊观念,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顺和构建当前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具体操作运用与实践策略,从而促进我们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丽霞 《新疆教育》2013,(7):149-149
所谓学习,“学”是指接受新知识,“习”就是指复习,进一步理解、归纳、总结和记忆已学过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只学不习,学习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是“学会学习”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学会学习”之教,一定是引导之教;“学会学习”之学一定是领悟之学。引导之教与领悟之学的合理运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指导者。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导学、悟学、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热点视线     
放眼中小学校园,“研究性学习”轰轰烈烈,到底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果以古度今的话,苏格拉底的教学法颇给人启示。苏氏人不向学生灌输知识,他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一步步把答案引导出来(即所谓的“产婆术”)。而今天的研究性学习与苏格拉底的发现性学习似乎也有些相似,它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说到底今天的活动课也好,研究性学习也罢,都是为了从“教师中心”转到“学生中心”上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起的是一种“牧羊人”的作用,视知识为神圣,重教轻学,这往往导致学生唯书本、唯教师是从,丧失了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习论     
什么是“学习”? 我国古代把“学”与“习”分开,各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学”是指获得知识和技能。“习”是指复习、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中庸》里则把学习分成学、问、思、辨、行五个步骤的序列。近代,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关于“学习”,人们理解为四种含义。一是最广义的学习,认为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各种经验的过程都是学习。二是只限于人类的学习,包括个体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掌握人类社会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13.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加龙 《辅导员》2012,(Z2):123+126
人们通常认为,在学校,学生学知识最重要,教师教知识最重要。然而对于学生,是否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要学?对于老师,是否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要传授?我的回答是有,而且不止一个。学习获取知识,尤其是创造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获取知识的策略和有效学习的策略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建立雄心壮志又比获取知识、方法和策略更重要。作为教师,交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因为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还要善于诱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拓宽思维。使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学生创造力地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论语》关于“学习”的思想十分丰富。“学习”中“学”的含义是“日知其所无”的过程,即获取新知识技能的理论知识过程;“习”的含义是“月无忘其所能”的过程,即通过及时地不断地反复地复习、温习、练习,使已经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技能更加娴熟的行为实践过程。“学”“习”二字连用构成今天“学习”一词,整合了“学”“习”二字的全部含义,指既包括理论知识接受和实践行为训练,也包括学校教育生活、家庭伦理生活、社会政治生活和朋友交际生活等全部活动过程,是人类用来解决其在现实情境中所面临的各种亟需处理的复杂问题、战胜各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智慧,即最佳行为方式及其状态,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充盈个体生命、获取物质利益、获得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学习的内容是文行德统一,态度是志好乐结合,方法是思行习并用。《论语》所阐发的学习智慧是一种大学习观,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对当代学习仍具有多重价值,应当吸收当代理论,赋予当代内涵,融入当代实践,才能保持其理论张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画龙点睛的引导。在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创设情景,唤起学习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雷学礼 《宁夏教育》2008,(12):53-53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彻底改变教师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的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的方式,按照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构成的共同活动。雨知识的获取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积极的实践、思考和说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0.
学习活动是一个探究新知的“学”与运用新知的“习”相结合的过程。数学学习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探究阶段,将探究内容与学生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块结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规律,初步掌握新知;第二,练习运用阶段,把新获得的基础知识、数学规律和思想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第三,整理构建阶段,把新知纳入原认知结构或重组新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网络。一、加强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获取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