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今年年初的“晓旭出家”,到不久前的“黛玉之死”,围绕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报道一时间成了媒体焦点。确实。从“林妹妹”到商界名流,从看破红尘到抱病辞世,具有传奇色彩的种种消息大大刺激了受众或窥探或怀旧的欲望。然而,在这场名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博弈中.媒体究竟展现了怎样的姿态?其喧哗的表象下隐藏了什么?抑或建构了什么?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林平 《新闻天地》2007,(4):40-42
缘起“黛玉”出家 红尘陌路葬花词,孤影青灯无量经。 2月底的某天,我突然从网上得到消息,说是曾经饰演过林黛玉的陈晓旭抛弃亿万家产,去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了,法名妙真,接下来将“云游四海,潜心修佛”。我惊愕不已,作为曾经采访过陈晓旭的媒体记者,我虽然深知陈晓旭多年来一直潜心学佛,她的家人以及世邦公司的员工也受其影响,多数学佛,并每餐素饭,却并未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剃度出家。仔细想想,却并不意外。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7,(7):12-12
在新版《红楼梦》海选如火如荼之际,却传出了旧版《红楼梦》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剃度出家的消息。陈晓旭的丈夫郝彤2月25日证实,妻子已于日前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完成出家仪式。他本人几天之后将在深圳一个佛教道场出家。同时他证实陈晓旭患乳腺疾病,但这不是出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23日,春节刚过,在这段媒体公认的新闻寡淡期,传出"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的消息。这无疑给媒体打了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一梦红楼,二十年出个林妹妹。从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至今,两个二十年,两代人相继谢幕。到如今陈晓旭的出家,为后二十年对林妹妹的诠释划上了一个感叹号。而即将出世的第三代林妹妹或许已不在我们的审美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7.
"林妹妹"的死不管是在娱乐界还是在新闻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扮演者陈晓旭作为一个明星、成功商人和妙真法师,离奇的一生给媒体带来了一次背离人性的"狂欢".  相似文献   

8.
中共山西省委下发《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定》,规定领导干部出席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主要媒体一般不作报道。 此举措,与前一时间重庆推出的“主要领导人一般活动不上报纸头版”的规定一样,都收到了社会的好评。从领导人活动“一般都报”到“一般都不报”,这算得上时政新闻报道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9.
相关报道的特点1.报道概述2007年5月13日,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去世,各大网站迅速开设了以“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病逝“等为标题的专题报道。2007年6月以前,网络媒体关于陈晓旭的报道出现  相似文献   

10.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出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号令。围绕落实这一要求,云南文山日报社投入300万余元,依托北大方正全媒体采编系统V3.0建成文山日报社全媒体指挥中心,提供强大平台支撑,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深度融合。2022年,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人们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由宽泛到专业化的市场细分的发展轨迹。作为有极强产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自然要经历市场细分的必要环节。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大力推进的频道专业化建设,就是一种细分受众市场的媒体经营策略,其核心是明确受众定位,按特定受众的需求设置节目、栏目及频道的整体面貌。频道专业化既是一种以受众本位的传播服务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媒体经营策略。而目前关于“频道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实施效果方面。事实上,这里很多问题最终都与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试图从电视媒介经营与广告经营的互动关系入手,对频道专业化背景下的电视广告经营意识与模式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场由长沙两家媒体引发的县委书记两种不同死法的轩然大波,随着“权威部门”调查之后确属“因公殉职”逐渐走向平息。在这场喧闹中,我们看到受众对于媒体不同报道的反应是何等的强烈,在硝烟味十足的指责中,它再一次提醒我们的媒体,受众不再只是应声而倒地的“靶子”,昔日的“应声虫”已经成了今日的“解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开始,关于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未来趋势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从吴海民的“媒体遭遇寒冬”论,到  相似文献   

15.
连淑卿 《网络传播》2006,(11):26-29
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到网络电视,从称之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到“跨媒体”,已经没必要也无法分清是“第N媒体”了。大量交互式新媒体正浪潮汹涌进入生活、工作的所有领域,并以指数性增速夺人“眼球”。  相似文献   

16.
报纸、期刊是传统媒体,而网络、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等是新兴媒体。去年下半年以来,关于传统媒体在“严冬”中迅速消亡、新兴媒体迎来发展春天的论调充斥着整个传媒市场,传统媒体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新旧媒体”是否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程度?我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整合共荣共存,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传媒业内部竞争的基本格局。报业集团将会出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革与创新,包括自身的变革,也包括融洽到新媒体中打造新一代传媒业,从而实现传统报业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我国大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从报刊界到广播界,再到电视媒体,这些媒体传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际媒体的先进理念,关于电视台的定位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容,二是性别、年龄,三是心理。而心理定位具有独立性,是其它电视台难以模仿的。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以“心理”定位,确立“爱心”品牌,并把这个定位贯彻频道的全部工作之中,从栏目到活动到服务,再深入到频道管理,都是以这个理念为主导。那么,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是如何精心塑造“爱心”品牌的呢?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27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务院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虽然从2004到2006年,中央连续三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都强调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但与以往不同,《意见》将其上升到“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强化对农民工问题的全方位求解。切实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问题,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更需要以信息传达和新闻报道为主要运作方式的都市报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积极参与,影响社会,凝聚群众。  相似文献   

20.
全新的发展观与全新的生活方式──关于《可持续发展论》的评价刘鸿亮“可持续发展”一同从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在人们不断对其深入理解和继续认识的同时,该词成为各种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然而不可否认,至今仍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决策人士和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