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尔基学”在俄罗斯文艺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都是一门“显学”。中国的高尔基学也经历了百年的漫长历程,大致形成四个阶段,陈寿朋先生的高尔基研究隶属于第四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由《高尔基美思想论稿》、《高尔基创作论稿》和《高尔基晚节及其他》三部著作构建了陈寿朋先生研究高尔基的理论体系。陈寿朋先生持论公允、资料翔实的论著为中国高尔基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学"在俄罗斯文艺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都是一门"显学"。中国的高尔基学也经历了百年的漫长历程,大致形成四个阶段,陈寿朋先生的高尔基研究隶属于第四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由《高尔基美学思想论稿》、《高尔基创作论稿》和《高尔基晚节及其他》三部著作构建了陈寿朋先生研究高尔基的理论体系。陈寿朋先生持论公允、资料翔实的论著为中国高尔基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涪陵师专学报》2007,(1):69-71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上海王》、《上海之死》、《饥饿的女儿)、《K》、《孔雀的叫喊》、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4.
植小怀大,有志于整理《司马相如集》。不过,《大人赋》与《楚辞·远游》的关系,却颇为棘手:话说纷呈,聚讼已久,或有说而不敢苟同.或定疑而尚未释疑。现不揣南陋,谨质疑如下,以求教正于诸前辈及其他同志。一、写作年代后征《远游》云:“羡韩众之得一”,洪兴祖《补注》引《列仙传》云:“齐人韩终,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取之,达得仙也”(《楚辞补注·远游》人韩众(又作终)之事,始见于《史记》之《秦始皇本纪》,始皇王十二年载.“园使韩终、俱全、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又,三十五年载,“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  相似文献   

5.
对高尔基的印象,一直滞留于那只在暴风雨来临之夜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勇敢《海燕》,而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更强化了这一印象。事实上这也是高尔基及其作品在中国传播的主流方向,高尔基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为中国人民所景仰。中国读者知道高尔基的《母亲》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1929年夏衍根据日文首先翻译《母亲》,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6.
“死”辨     
《殽之战》中“其为死君乎”,课本注为“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心愿)吗?”这个注释错解了“死君”之义。在先秦时代,对“死”的称呼是很讲究等级的,不能随便乱称呼,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平民死才称死。晋文公是诸候王,怎么能称其死为“死”呢?“死君”应解为“忘记先君”。《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中  相似文献   

7.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的"死君"之义,大致有晋人杜预和清人王引之两家之说,今人祖述杜王而未得确诂。据《春秋》三传用词体例和《左传》文意推敲,可知"死君"即"死君命",意为"效忠君命"或"效死国君"。"其为死君乎"是"难道算是效忠国君吗?""可谓死君乎"是"可说是效忠国君了吧"。如此训释,文从字顺不致歧解。  相似文献   

8.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  相似文献   

9.
日本名僧空海(弘法大师)(774一835),一生勤于著述。王利器先生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二《弘法大师所著书目》中,仅“举其大概”,所列空海的著作就达九十六种之多。 《文镜秘府论》是一部论诗的专著.它是空海的重要著作之一。王利器先生曾这样评论此书:  相似文献   

10.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上海王》、《上海之死》、《饥饿的女儿》、《K》、《孔雀的叫喊》、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11.
激情扣心扉冷静话真谛──《时钟》艺术浅谈安徽宣州市二中秦世新读完高尔基的《时钟》,仿佛滴答滴答的钟声不绝于耳,而对人生的思索又久久萦绕脑际。这种摄人的艺术魅力,正是来源于高尔基充分地发挥了议论性散文的艺术特点,使之入情入理,博大精深。层层设下对比.是...  相似文献   

12.
王粲《登楼赋》文意发覆易健贤有“魏晋之赋首”(《文心雕龙·检赋)))令名的王第《登楼赋》,自问世伊始,便受到特殊重视。曹丕曾称其“虽张(衡),蔡(因不过也”(《典论·论协);一向自恃文才甚高的陆机、陆云兄弟,亦慨叹“《登楼》名高,恐未可越也”,转而在...  相似文献   

13.
<正>高尔基有句名言:"写吧,为了心灵!"这句话曾振奋了无数的写作者,让他们拿起笔来,为心灵而写,为生命而歌。可这几年,写作文竟被做成了电脑软件,进行技术操作了。有报道说,《超级助写王》《写作之星》和《作文克星》等写作软件在市面上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4.
漱石论梦含英咀华──冯其庸《漱石集》读后感王湜华冯其庸先生的《漱石集》,是继他的《红楼梦》研究论文集《梦边集》之后的第三部《红楼梦》研究论文集,近日已出版问世。笔者有幸先睹为快,通读一过,获益之多因不待言,其痛快、其激动,也难以三言两语说得清,憋在心...  相似文献   

15.
同样是柏拉图撰写的一组以苏格拉底之死为主题的作品,本身却存在着差异。不同于《苏格拉底的申辩》的实录性质,《斐多》篇更像是柏拉图个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所确立的灵魂不朽的信念,可以被视作理解柏拉图全部关学和文艺思想的枢纽和关键。柏拉图对绝对关的反复追寻、理念论对真正尺度的探求,以及对爱欲的论述和文艺政策的设计,均导源于苏格拉底之死所带给他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些用文言文撰写的作文。从2001年的《赤兔之死》(江苏作者蒋昕捷。作文原题为《诚信》)到后来的2010年的《士运论》(福建)、《绿色生活》(江苏),这些作文大都得到社会舆论的追捧。这其实是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是珍贵的历史资料。《鲍叔牙与陧朋之谏》论夏商二代灭亡的历史教训,认为统治者应修身正心。《庄王既城》论治国当奉行天人合一。《申公臣灵王》本于孟子学说,主张仁义存心。《平王问郑寿》论君子有过则改,日日维新。  相似文献   

18.
“受之饥”释湖北/王宇同王治诚贾谊《论积贮疏》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句。高中语文教材将其释为:一个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饥饿。之,句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笔者认为,训“之”为语助不当,且使其语意不周,故予释辨。元卢以纬《助语辞》云:“之,此。‘...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语言质朴、语意深刻的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爱。课文讲述了栽花和写信两件事,表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高尔基在儿子的心田栽下给予、奉献的思想之花,儿子受益无穷,体现了一代文豪育人先育心的高洁情怀。《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犹如一首爱的赞歌,儿子对父亲的给予之爱,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汇成了爱的海洋。让学生体会高尔基那宽厚博大的父爱,尤其是理解句末那一  相似文献   

20.
王轶 《学语文》2021,(1):71-73
许国《屈原论》是继司马迁《屈原列传》之后唯一一篇专论屈原的文章。《屈原论》针对评价屈原的三种时论而发,其主要观点是:屈原作为宗臣无可去之义,其自沉出于忧国之义、爱君之情和存君兴国之志,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屈原虽然有“怨”,自沉汨罗,仍不失为忠臣;屈原之死咎在其君。许国创作《屈原论》的原因主要有:楚辞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与学术风向的变迁,许国个人的性格、政治遭际与楚辞研究的寄托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