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对以欧洲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作了有力的颠覆,但是这种颠覆由于是以整体主义历史观的普遍性原则来全面替代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科学的普遍性原则,因而陷入了“反欧洲中心的欧洲中心论”的泥沼。认为在肯定弗兰克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颠覆的基础上,提出了绝不能以一种“普遍意义”的历史观来代替另一种。甚至作者提出了的“多元化”也仍然要警惕它成为一种意义上的普遍性原则,从而使多元化本身亦成为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中新的滑铁卢。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史学界主要从内容比例、研究标准和概念范畴三个层面对“欧洲中心论”对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反思.这些反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例如没有将通史类著作中欧洲部分所占比重与“欧洲中心论”加以明确区分,也没有将源于西方一些具有真理性的理论成果与狭隘的“欧洲中心论”区别开来.只有克服这些认识误区,我们才有可能超越“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对以欧洲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作了有力的颠覆.但是这种颠覆由于是以整体主义历史观的普遍性原则来全面替代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科学的普遍性原则,因而陷入了"反欧洲中心的欧洲中心论"的泥沼.认为在肯定弗兰克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颠覆的基础上,提出绝不能以一种"普遍意义"的历史观来代替另一种.甚至作者提出的"多元化"也仍然要警惕它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普遍性原则,从而使多元化本身亦成为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中新的滑铁卢.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论述,20世纪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兴趣和学术争鸣。韦伯新教伦理命题的精深之处在于其研究经济蕴涵的伦理动因,为伦理寻找合理性的解释,以及他关于天职观念或人的职业责任心的论述。韦伯新教伦理命题的偏弊之处则在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起源时期的复杂情况,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和天主教国家的资本主义排除在自己的理论视野之外;忽略了资本主义精神贪婪和追求享受的一面,含有为资本主义或者资本主义精神辩护的政治色彩;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情结使得他对非西方国家的伦理探究走向了"负面的理想型分析"。超越韦伯伦理思想的狭隘视域,要求我们在批判韦伯欧洲中心论价值观的同时正确认识西方伦理文明的合理因素;在批判韦伯欧洲中心论价值观的同时应当防止用华夏中心论取代欧洲中心论;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批判继承祖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优秀成果,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伦理文明的合理因素,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博采众家之长,真正创造出一种既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既有民族特色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6.
非人类中心论在批判人类中心论的基础上,分别从道德关怀的对象、自然价值的主客观性、人类的道德义务等方面建立了截然不同的理论。本文分别对几个与“非人类中心论”相关的概念、“非人类中心论”的哲学基础、“非人类中心论”的思维角度进行了剖析,以此说明“人类中心论”、人本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欧洲中心论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强势文化下的产物,集中体现强者的思维逻辑和利益诉求。反对欧洲中心论是中国史学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使命。周谷城长期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深谙欧洲中心论的荒谬与危害,率先对其展开全面分析与有力批判。1978年后,周谷城又从文化层面对其加以分析和批判。尽管存在不足和局限,周谷城对欧洲中心论的分析和批判仍不失开创性,对中国史学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观念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依然存在,使多元文化发展和“母语音乐文化”教育遭遇了一定的阻力。分析欧洲音乐理论面对人类学视野中世界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凸现出诠释的苍白和缺陷,揭示“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贫困,进一步抨击“欧洲音乐中心论”,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促进音乐教育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绍振先生长期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既对各种教学弊端痛加批判,也兢兢业业地专注于研究建设。本文是他为新著《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山东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所写的序言。该书对目前甚嚣尘上的“读者中心论”和教条主义的“多元解读”作出了严峻的批判,可视为作者近十年致力于建构中国学派的文本中心论的小结。  相似文献   

10.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批判政治军事史 ,倡导文化史 ;批判神学史观 ,提倡理性主义史学 ;不过通读伏尔泰的史学著作 ,我们不难发现其欧洲中心论依然突出 ;英雄史观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对于后世西方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静 《文教资料》2007,(5):58-59
有关《荆棘鸟》一书的研究资料中,很少有人涉及过弗兰克这个人物。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对这一人物形象,作一初探。弗兰克是一个典型的“恋母情结”的“固着”者,“恋母情结”是导致他铸成大错的深层原因。他是“恋母情结”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2.
总体诗学建构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而总体诗学建构目前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则来自于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界目前以及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西方中心论和各种文化中心论的清除问题、对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问题以及对总体诗学本身构成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倡导“全球历史观”,公正地评价了世界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的文明,注重世界各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有力地批判了“西欧中心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史学价值。他的《当代史导论》出色地贯彻了其“全球史观”思想,其论述为之后人们编纂全球通史和文明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4.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15.
郭俊  刘慧 《华章》2012,(3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在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洗礼后,亟待重建.有“欧洲首相”之称的梅特涅担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他的均势思想,他的欧洲联邦的构想都为这个时期的欧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他的思想主导下的维也纳体系也使欧洲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他被后人称为“第一个欧洲人”也是有根据的.本文将对梅特涅关于欧洲的构想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此来了解他的欧洲观.  相似文献   

16.
“欧洲文化中心论”者,素以欧洲为世界文化教育的发祥地。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欧洲的封建社会是“黑暗的中世纪”,致使这虚幻的“中心”难以自持。恩格斯曾揭示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又说“它从没落的古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批判诡辩论的哲学家。他把诡辩论看作是一种以荒谬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思想方式,”即形而上学方法,指出“辩证法切不可与诡辩相混淆,”从而揭露了诡辩论反辩证法的内容和实质。这是黑格尔反对诡辩论的一个重大功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黑格尔对诡辩论的批判,列宁许多著作,特别是《哲学笔记》一书,常常加以摘引,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黑格尔批判诡辩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是值得我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批判继承的一项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立足于对同一性的批判与非同一性的张扬。阿多诺将他的非同一性,逐一指向概念、启蒙和异化,形成他批判理论的脉络。在对异化进行了批判与审视后,阿多诺以“丑”来对抗异化,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茅盾对欧洲神话有系统的研究,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小说明显地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借欧洲神话创作小说来讽喻现实,以北欧神话中命运女神的“二姐精神”来塑造和评价“时代女性”系列形象,肯定“时代女性”执著、勇敢地直视现实、追求光明的特点,并对其各自不同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1.《六国论》第一题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来的?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有什么好处?两个问题由浅入深,逻辑层次十分清晰,但由于第一“问”出现了一个“都”字,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既然已经暗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都”是用同一种方式提出的,那么还有多少辨析的价值?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辨析价值不等于说题有毛病,因为思维的开发既可以是求异,也不妨是求同。这当然不错,可问题偏偏出在“都”字用得没道理,按照课文第一段,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的提出方式完全不同。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以“先否定后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