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单位要重视校对工作编者按本期刊载了于友先同志就周奇同志反映出版社校对工作存在的问题给杨牧之同志的一封信。友先同志在信中就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出版的规律、出版体制的改革和出版社的管理工作,以及出版管理机关工作作风等问题谈了很重要的意见。图书的质量是图...  相似文献   

2.
校对质量管理初探龙瑜根据当前校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我们在原有质量管理机制基础上,重新归纳研究了适合于现代图书校对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旨在探索更高水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现代校对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现代校对管理既要服从于出版社的整体管理系统,又要有...  相似文献   

3.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要靠提高图书质量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提高核心竞争力涉及诸多方面,如优化结构、树立品牌、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宣传推广、优良服务,等等,但其中首要的是图书质量,而图书质量的保障体系有两个主体:编辑和校对。编辑清源,校对净后,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下面笔就校对主体价值认知、校对职业意识提升和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图书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图书出版品种增加、周期缩短等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缩短出版周期,对于各出版社来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就校对工作而言,多年来出版社专业校对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不但未能得到解决,而且在出版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版社靠原有的社内专业校对人员已不能满足出书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社会校对力量既是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出版事业的一条新路,也是校对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校对新生力量的出现为出版业注…  相似文献   

5.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但是,在目前出版工作中却很少有一个将出版业各个环节整合到一起的高效的出版社管理数据库系统。笔者的校对稿件管理数据库就是基于想把出版业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整合而设计完成的。本数据库是校对稿件管理数据库,但也可以直接用于编辑稿件管理或扩展成管理整个出版社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校对工作的快和慢,关系到出版过程的短长和书刊质量的优劣,反映了校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因此是校对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校对的数量和质量校对的数量,是指每个校对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校对数字,一般是按日记载,按月统计由于各个出版社的性质不同,出  相似文献   

7.
当今,多出精品图书,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个出版社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缩短出版周期,往往导致图书编校质量难以保证。如何在质量与周期这对矛盾中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做到既缩短出版周期,又能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经过多年的校对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校对主体多元与管理统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校对主体多元的内涵校对主体多元的一般理解,是指作者校对、编辑校对、工厂校对、社外兼职校对(下面简称外校)以及出版社专业校对等多位一体,共同对图书编校质量负责。现代校对还有一个主体,即计算机校对软件,人机结合是现代校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出版工作的重点向"优质、高效"转移,出版界对校对工作在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校对队伍就成为当下出版社发展的工作重点。然而,如果增加专职校对的编制,势必会增加出版社的经济负担。因此,发展外校力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社外校对队伍,以此来弥补出版社专业校对力量的不足,就成为当下出版社校对工作发展的重点。因此,如何发展并做好外校管理,就成为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个出版单位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校对作为图书付印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保证图书质量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校对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校对抽样法,有效地提高了图书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帮助出版社校对人员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校对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出版更多优秀图书、精品图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工作委员会按照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2009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的安排,于2009年4月6日-17日在京举办了第一期全国出版社校对人员业务培训班。来自17家中央部委出版社的33位学员和江苏、广东、海南、辽宁、浙江、云南等10省市25家出版社的39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出版工作的重点向“优质、高效”转移,出版界对校对工作在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校对队伍就成为当下出版社发展的工作重点.然而,如果增加专职校对的编制,势必会增加出版社的经济负担.因此,发展外校力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社外校对队伍,以此来弥补出版社专业校对力量的不足,就成为当下出版社校对工作发展的重点.因此,如何发展并做好外校管理,就成为新时期校对管理人员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校对,它的作用与地位似乎并非不容置疑在出版业改革的几年风雨变幻中,它的存在也上演着分合聚散。在出版社的众多部门中,无论管理部门还是生产部门,校对科室都不是吸引眼球决定利润的要害部门,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部门,在出版社体制改革中会不会成为最先考虑减员、最先受到改革冲击的部门呢?一、贵社有独立校对科室吗?2005年5月—10月抱着探求了解兄弟出版社改革经验的初衷,广西科技出版社成立的《图书校对管理形态研究》课题组,向全国44家出版社进行问卷调查,征集编校管理信息。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校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日臻成熟 ,设计、研制一套逻辑清晰、功能完善且又界面美观、简单易用的校对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校对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已经成为完全可能的事。通过对校对管理工作的分析并与计算机及数据库专家的紧密合作 ,我们采用目前技术上最为先进的应用开发工具Delphi4 0以及桌面型数据库系统Paradox ,开发了一套直接运行于Windows 98平台的“浙江科技出版社校对信息管理系统” ,用于校对工作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系统设计在校对工作中 ,实际需要管理的信息主要为校对工作情况 ,…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一般分为编辑、出版和发行部门等功能模块,大多出版社将校对划归出版部门,校对被认为是一种简单劳动.有些出版社把校对部门从职能部门中取消,将校对工作完全社会化,这是不尽合理的.校对工作实际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应成为编校队伍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外校队伍是在专业校对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出现的。据统计,大多数出版社专业校对力量均告不足,有些省的老出版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校对力量十分雄厚,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老一代的成员均已退休,新鲜血液又补充不足,中青年加入后不久即转岗,留  相似文献   

16.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但是,在目前出版工作中却很少有一个将出版业各个环节整合到一起的高效的出版社管理数据库系统。笔者的校对稿件管理数据库就是基于想把出版业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整合而设计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编辑和校对是出版社工作的两道工序和两个环节,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是保证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把关部门。然而,长期以来,校对工作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和作用被忽视。这不仅对校对工作而且对整个出版工作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第一,编辑、校对职责不分。出版社一般规  相似文献   

18.
一、校对在出版社的地位校对工作是出版社整个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被称作是编辑的继续。可以设想:一部内容质量好,而且条理清楚的原稿,它的编辑加工是不多的。这时,出版社要把这本书出好,主要工作就落在校对身上。如果校对没有校好,错别字很多,这就不是一本好书。另外,在目前“定稿发排”还没有完全做到的情况下,一部编辑加工繁重而又急于发排的原稿,往往会遗留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当然要在以后看清样时由责任编辑加以弥补。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进行初、二、三校的时  相似文献   

19.
责任校对要名副其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黎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郭生儒提高图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就校对环节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和完善责任校对制。责任校对制的实施目前存在三种情况:无名无实。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所谓无名无实,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受新闻出版署人教司委托,承办中央部委出版社校对人员岗位培训,将从今年4月至10月分两期完成。培训对象为出版社具有二级校对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参加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给新闻出版署统一印制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并持该证上岗(自2001年起未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者,不得在岗位上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