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促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引导大学生去体验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学会将激烈的情绪反应释放到运动中去.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常规统计处理,为研究提供论据.主要结果和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是否参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运动对调节心理失常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建议:利用有助于大学生接受的运动形式,使其在快乐的活动中释放内心的郁积、缓解情绪、调节心理.  相似文献   

2.
对跳高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跳高运动员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使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能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挖掘运动潜能,创造最佳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现代竞技运动表明,心理调控对人体活动影响十分显著。心理调控的任务就是对心理状态的调节。目前,体育发达的国家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极为重视。心理训练已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构成完整的训练体系,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球运动方面我国运动员同世界一流选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短差距,除加强技战术训练外,还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他们在重大比赛中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1.网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过  相似文献   

4.
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身体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它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与身体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唤醒水平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水平的高低对括动的效率直接产生影响。高唤醒状态夺走了心理能量,致使人体的运动机能和运动技能表现失常,甚至消退,以至衰竭;唤醒水平保持在适度的状态,能动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充分发挥。而影响唤醒水平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内外部环境的刺激、人体生理上的变化以及本身的思维认知水平。根据以上三个起因,我们以相对应的控制调节技术,进行心理诱导与调节。  相似文献   

6.
心理训练亦称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理训练在实施中,必须作为整个训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长期进行,还要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初探”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探讨。指出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由六种运动心理观点所构成。即,运动发展心理观、运动保健心理观、技能形成心理观、运动竞赛心理观、运动战术心理观和心理训练心理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0,(9):812-816
目的探究基本心理需求对运动员运动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心理需求满足问卷、运动调节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亲社会行为问卷对312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与结论 1)基本心理需求正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水平;2)自主性动机在基本心理需求与运动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主性动机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自主性动机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现代竞技运动表明,运动员的自控能力与心理稳定性不仅是该运动员成熟的标志,也是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的保证。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开始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在于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赛前、赛中和赛后情绪变化及其调节,最终运动成绩的取得,都与运动焦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动心理技能的特征及其训练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丰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1):24-25,23
本文探讨了心理技能的含义及其作用与意义;运动心理技能的含义、特征及分类;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汪艳 《乒乓世界》2010,(11):104-104
心理技能训练必不可少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无论是学习进步的喜悦,尽兴运动的满足,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压抑,都将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控制和合理调节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分析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助于针对不  相似文献   

14.
田盈雪  李洁玲  田宝 《精武》2012,(23):5-7,28
根据广义心理创伤的定义,提出运动心理创伤的概念,将运动心理创伤划分为危及身体完整性的运动心理创伤和危及心理完整性的运动心理创伤两种粪型,并从理论上探讨运动心理创伤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结晶”,但没有一项成绩的取得不与“心理因素”有关。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心理因素,其中跳高运动心理素质被认为是与成绩关系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因此,平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使运动员学会控制调节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单调重复的田径训练极易造成运动性心理疲劳,本研究针对学生在田径训练课上表现出训练欲望低、训练动机弱、易疲劳等主观感受,阐述心理疲劳的成因及恢复措施。以期对田径训练提供参考,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增强意志,减少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7.
心理演练/表象和运动表现:指导应用的研究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这篇报告里,我将对与运动行为相联系的心理训练/表象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给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建议和帮助。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对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运动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一些建议,并指出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解。这一回顾将分为以下几个主题:(a)与控制组和身体锻炼组相关的心理训练(MP)整体效应;(b)调节心理训练会影响个体运动时的表现的有关变量;(c)心理训练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程序变量;(d)限制我们对心理演练效果进行理解的有关因素;(e)与真实运动和表象运动相联…  相似文献   

18.
宋涛 《体育世界》2012,(12):138-139
本文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了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篮球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的方法,通过认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分析篮球运动员各种运动中心理调控及其调节的方法。为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既要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 ,也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 ,还要遵循人在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本文仅对体育课中如何遵循人的运动心理规律 ,指导学生运动技能训练的问题 ,进行了讲述。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论述了运动训练中的心理环境,着重从运动训练中心理环境的概念和意义,运动训练中良好心理环境的创造,及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心理环境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