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有关《毛诗序》的问题,是历来使人伤脑筋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四库全书提要》曾概括这一情形说: 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元《寺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注也;以为卫宏受学曼聊作《寺序》者,《后  相似文献   

2.
陈静 《职大学报》2014,(6):28-32
《文子》是道家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对《老子》思想有着继承和发展。“道”这个概念在《文子》和《老子》中都极为重要,对二书中的此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探求《文子》的思想内容和其与《老子》的关系,以及其在道家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王国维以醉心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著称 ,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等早期著作中 ,却已折射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人间词话》中著名的“真景物”、“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深刻反映出了道家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再次证明《毛诗序》为东汉初年卫宏所著,不存在“大小”之异,《毛诗序》的主要内容应予否定,但其错误却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材,而且《关雎序》在文学理论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6.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阐释《管子》一书中《内业》、《白心》、《心术上》和《心术下》四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四篇文章向来被认为是道家黄老学派的经典文献。结合《老子》、《庄子》、《韩非子》等文献对四篇文章中“道”、“守一”、“名实”、“因应”四个基本概念进行论证和分析。通过对这四篇文章的分疏和解释 ,指明黄老道家与庄子道家的根本差异 ,揭示黄老道家理论的主要思想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9.
《管子》这部书,是战国时期齐文化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该书今存76篇,内容涉及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儒家等流派的思想。其中《心术》上、下与《白心》、《内韭》等4篇哲学论文,自成体系、观点大体相同,代表战国时代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在道论的统领下,以气为媒介,将神仙与阴阳沟通,融出世与入世、治国与治身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神仙道家思想。这种思想源自黄老道家与老庄道家,又异于两者,其主旨是神仙出世思想,但是,它又关注现实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北宋道学运动的兴起 ,主要是由于赵宋统治集团之“文治”取向和“以儒立国”国策的确立 ,以及朝野互动以求“推明治道” ,从而引发儒学学风从实证化范式向哲理化范式转型的结果。张载道学 ,正是在这一学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张载关学学风之特质体现为 :“勇于造道”、“志道精思”的道学建构 ;“道学、政术”不二的政治主张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方法 ;“以礼为教”、“敦本善俗”的社会教化使命 ;关心民生、多方“营画”的经世致用作风。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可从学术思想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两个面向把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道家养生文化进行了深入解读,发现:道家先哲朴素的养生观与现代人追寻的健康理念基本一致,将道家独特养生文化加以开发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指导我国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深受道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是深层次的内核性影响。传统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规范无不刻着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通过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互补、人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主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当道教武术是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由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狩猎搏斗技能、冷兵器战争搏击技能所形成的武当山技击武术的生存需要,与武当道教宗教法式活动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的一个受武当山社会环境影响、寓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武术派系.  相似文献   

17.
刘幸  王夏凯 《职大学报》2013,(4):44-47,68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是如何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其教义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矛盾。文章试从道教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道教生活智慧的时代价值,道教界参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等方面阐述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融性以及道教所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庄子·在宥篇>篇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一段内容,其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这些内容对道家向道教的演变和道教的修炼之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陇东崆峒山乃道教名山,与之相关的道家道教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将"黄帝问道广成子"定位在崆峒山,应是事出有因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20.
自先秦以来,有关《老子》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河上公章句》是其中成书较早、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家。对《河上公章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成书时代、思想内容、传世版本及历史地位等方面。河上公其人其书的时代和真伪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个难题。《河上公章句》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河上公章句》在思想史、道教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对养生研究、《老子》版本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